即21.1 所说的“天下无二道”。
[译文]
心是身体的主宰,是精神的主管;它发号施令而不从什么地方接受命令;
它自己限制自己,自己驱使自己;它自己决定抛弃什么,自己决定接受什么;
它自己行动,自己停止。所以,嘴巴可以强迫它沉默或说话,身体可以强迫
它弯屈或伸直,心不可以强迫它改变意志,它认为什么对就接受,认为什么
错就拒绝。所以说:心采纳外界事物的时候,它的选择是不受什么限制的,
而一定根据自己的见解;它认识的事物虽然繁杂而广泛,但它的精诚到来时
是不会三心二意的。《诗》云:“采呀采呀采卷耳,老装不满斜口筐。唉我
怀念心上人,把筐放在大路上。”斜口筐是容易装满的,卷耳是容易采到的,
但是不可以三心二意地呆在大路上。所以说:思想分散就不会有知识,思想
偏斜就不会精当,思想不专一就会疑惑。如果拿专心一致的态度来辅助考察,
那么万事万物就可以全部被了解了。亲自透彻地了解万事万物的所以然,那
就完美了。认识事物的准则不可能有对立的两种,所以明智的人选择一种而
专心于它。
[原文]
21.10 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市师(1),工精于
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于道者也,
精于物者也。精于物者以物物(2),精于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于道而以赞稽
物。壹于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3),则万物官矣(4)。
[注释]
(1)市师:《集解》作“贾师”,据宋浙本改。(2)精于物者:指农民、商人、工人之类。以:
能(参见《古书虚字集释》)。第二个“物”字用作动词,是支配的意思。(3)行:为,治。(4)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