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的境界了,但还不可以说是达到了精妙的境界。那达到了精妙境界的人,
就是思想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既然是思想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
还要什么勉力?还要什么克制?还要什么戒惧?所以混沌地明白道的人只能
在外表露出光彩,清楚地明白道的人才能在心灵深处闪发出光芒。圣人即使
放纵自己的欲望,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但他管理的事情仍然能治理好。那
还要什么勉力?还要什么克制?还要什么戒惧?所以仁者奉行道,是无所作
为的;圣人奉行道,是没有什么勉强的。仁者的思索恭敬慎重;圣人的思索
轻松愉快。这就是修养思想的方法。
[原文]
21.13 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
也。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1),冥冥蔽其明也。
醉者越百步之沟,以为跬步之浍也(2);俯而出城门,以为小之闺也;酒乱其
神也。厌目而视者(3),视一以为两;掩耳而听者,听漠漠而以为哅哅(4),势
乱其官也。故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从山下
望术者,十仞之木若箸(5),而求箸者不上折也,高蔽其长也。水动而景摇(6),
人不以定美恶,水势玄也(7)。瞽者仰视而不见星,人不以定有无,用精惑也
(8)。有人焉,以此时定物(9),则世之愚者也。彼愚者之定物,以疑决疑,决
必不当。夫苟不当,安能无过乎?
[注释]
(1)后(後):当作“從”(从),形近而误。一说当作“立”。(2)跬步:见1.6 注(1)。浍(ku4i
快):小沟。(3)厌:通“擪”(y8 业),用手指按捺。(4)漠漠:形容没有声音。哅哅(xi#ug 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