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及思也”一句当在此句下,今译文移正。(7)有子:即有若,孔子的学生。焠(cu@翠):烧灼。
瘁掌:用火烧灼手掌。这是形容其夜以继日,刻苦读书。(8)“可谓能自强矣”一句为衍文,今不译。
(9)“未及思也”一句当在上文,今译文移于上。参见注(6)。(10)蚊虻之声闻则挫其精:当作“而远
蚊虻之声”。(11)景:亮光。外景:在外表露出光彩,即上文所说的“自强”、“自忍”、“危”以
及21.11 所说的“处一之危,其荣满侧”。(12)清明内景:即21.11 所说的“养一之微,荣矣而未知”。
(13)兼:全,尽。(14)无为:无所作为。此指顺应自然,排除故意的人为因素,不作强行的人为努力。
[译文]
空石的城邑内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觙。他生性善于猜测而喜欢思考。
但耳朵、眼睛所向往的音乐、美色一旦和他接触,就会破坏他的思考;蚊子
虻蝇的声音一传到他耳朵里,就会妨害他聚精会神。因此他避开耳朵、眼睛
所向往的音乐、美色,并远离蚊子、虻蝇的声音,独自居住静静地思考,于
是他的思路就畅通了。如果思考仁德也像这样,可以说达到精妙的境界了吗?
孟子怕败坏了自己的仁德而把妻子休出家门,这可以说是能够自己勉力向上
了,但还没有能达到思考仁德的地步。有子怕打瞌睡而用火烧灼自己的手掌,
这可以说是能够自我克制的了,但还没有能达到爱好仁德的地步。觙避开耳
朵、眼睛所向往的音乐、美色,并远离蚊子、虻蝇的声音,可以说是达到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