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8)方:却。参见《古书虚字集释》。
[译文]
一般地说,能够认识事物,是人的本性;事物可以被认识,是事物的规
律。凭借可以认识事物的人的本性,去探求可以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如果
对此没有一定的限制,那么过完了一辈子、享尽了天年也不能遍及可以认识
的事物。人们学习贯通事理的方法即使有成亿上万条,但如果最终不能够用
它们来通晓万事万物的变化,那就和蠢人相同了。像这样来学习,自己老了、
子女长大了,仍和蠢人相同,却还不知道放弃这种无益的做法,这就叫做无
知妄人。学习嘛,本来就要有个学习的范围。把自己的学习范围限制在哪里
呢?回答说:把它限制在最圆满的境界。什么叫做最圆满的境界?回答说:
就是通晓圣王之道。圣人嘛,就是完全精通事理的人;王者嘛,就是彻底精
通制度的人;这两个方面都精通的人,就完全可以成为天下最高的师表了。
所以学习嘛,要把圣王当作老师,要把圣王的制度当作自己的法度,效法圣
王的法度而探求他们的纲领,并努力效法他们的为人。向往这种圣王之道而
努力追求的,就是士人;效法这种圣王之道而接近它的,就是君子;通晓这
种圣王之道的,就是圣人。所以,有了智慧却不是用来考虑这圣王之道,那
就叫做畏怯;有了勇力却不是用来维护这圣王之道,那就叫做贼害;观察问
题仔细周详却不是用来分析这圣王之道,那就叫做篡逆;很有才能却不是用
来学习研究并发扬光大这圣王之道,那就叫做巧诈;能说会道口齿伶俐却不
是用来宣传这圣王之道,那就叫做费话。古书上说:“天下有两个方面:一
是根据错误的来考察正确的,一是根据正确的来考察错误的。”这所谓的正
确与错误,是指符合圣王的法度和不符合圣王的法度。天下如果不把这圣王
的法度作为最高标准,那还有能分辨是非、整治曲直的东西吗?至于那种不
分辨是非、不整治曲直、不辨别治乱、不整治人类社会道德规范的学说,即
使精通它,对人也没有什么裨益,即使不能掌握它,对人也没有什么损害;
这不过是要钻研奇谈怪论,玩弄怪僻的词句,用来互相扰乱罢了;他们强行
钳制别人而能说会道,厚着脸皮而忍受着辱骂,不守正道而恣肆放荡,胡乱
诡辩而唯利是图,不喜欢谦让,不尊重礼节,而喜欢互相排挤;这是混乱的
社会中奸诈之人的学说啊。可是,现在天下研究思想学说的人,却大多是这
样。古书上说:“分析言辞而自以为明察,空谈名物而自以为善于辨别,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