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谗言反矣,君子迩而小人远矣。《诗》曰(3):“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此言上明而下化也。
[注释]
(1)反:通“返”,回去。(2)引诗不见于今本《诗经》,是逸诗。(3)引诗见《诗·大雅·大明》。
但此文断章取义,与原诗意义不尽相同。
[译文]
牢守秘密而成功,泄露秘密而失败,英明的君主没有这种事。袒露真情
而成功,隐瞒真相而失败,昏暗的君主没有这种事。统治人民的君主如果讲
求隐蔽周密,那么毁谤的话就来了,正直的话就缩回去了,小人接近而君子
远离了。《诗》云:“你把黑暗当光明,他说狐狸呈深蓝。”这是说君主昏
庸愚昧,那么臣民就会险恶。统治人民的君主如果开诚布公,那么正直的话
就来了,而毁谤的话就缩回去了,君子接近而小人远离了。《诗》云:“皎
洁明亮在下方,光辉灿烂在上方。”这是说君主光明正大,那么臣民就会被
感化。
卷十五
解蔽第二十一
[题解]
本篇论述了有关认识论方面的问题。荀子认为:“凡以知,人之性也;
可以知,物之理也。”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而客观事物本身又是可以
被认识的。但是,人们又往往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所以,人们必须以“虚壹而静”的方法去正确地认识自然规律和治国之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