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留言  博客  繁體中文
 
  首  页 |  联系我们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人生咨询 传道解惑 经典案例 投资理财 资源整合 经典解读 地产风水论坛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学员天地 ·经典案例 ·经典解读 ·联系我们 ·人生咨询 ·资源整合
您的位置: 东方文化弘未来咨询网|卦台山周易大学承办 >> 文章中心 >> 经典案例 >> 历史人物 今天是2024年5月10日, 离本网站21周年还有31天    
 阅读文章

纪中石-东汉时期的易经(7)---张衡地动仪为何叫侯风地动仪?

浏览次数:1596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2012-10-28 7:01:30提交会员:admin

用候气法推断宇宙中气的变化,应是东汉学术界通行的方法。金陵书局仿汲古阁刊
本《文选》注张衡,引范晔《后汉书》:“顺帝初, 衡复为太史令, 阳嘉元年造风候地动
仪。”按《说文》:“候,伺望也。”候为观测,风为八方。《玉海》卷4引范晔,又简称“候
地动仪”。

由此看出,候风与地动仪实为一物。竺可桢、范文澜视为两物,是没有根据
的 。观测地气如同候气一样,在密封的尊里,其中“覆盖周密无际”,与“为室三重”是一个道理,即排除外界干扰。推想张衡的设计,可能是从地震时房屋倾斜、摧梁折柱、物体晃动翻倒的情况受到启发;尊内矗立一根较细的都柱,由于排除外面空气的干扰,只要
“地气”稍微一动,“动”与“静”便失去平衡,由于惯性作用,“都柱”这一不稳定的系统便发生位移,倒向“八道”中的一方,触动一组牙机,使一龙吐丸,蟾蜍承之。这种“地气”,就是现代地震学中的面波,因为横波、纵波以及由此产生的折射波,被长距离的介质减弱了。
    只有面波的微量能量与立柱势能发生垂直的碰撞,使得“一龙发机,七首不动”。在这里,张衡将“气动”与“波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他伟大创举的源泉,也是比一般阴阳家高明之所在。这在古代未能了解到地震波的知识原理情况下,做到如此创思,是难能可贵的。
    观察地动,本质上是观察气动;观察“都柱”的动静变化与观察葭莩的动静变化很相似。
   ① 八风配八卦之气:北风,又称寒风,配坎气;南风,又称巨风,配离气;西风,又称风,配兑气;东风,又称条风,
   配震气;西北风,又称丽风,配乾气;东北风,又称炎风,配艮气;西南风,又称凉风,配坤气;东南风,又称景风,
配巽气。

   至于通过葭莩的变化候气来判断季节变化有多少科学根据,则另当别论。如同观测八风一样,张衡认为地气也来自八个方向,才设计了八道、八龙、八个牙机、八个蟾蜍。张衡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着观察“天气”来观测“地气”的,因此地震仪被当作天文仪器放在灵台上。由于地震不是年年有、月月有、经常有,所以不必有专人看护,而是通过设计成一组复杂的机关,通过听觉而不是视觉,传达给其他灵台上的伺者。在《汉官仪》中,并没有候地动仪一职;《汉官仪》中所说的候风3人,是指观察风向的人。
   张衡所设计的感震器,最适合于人无感觉而仪器有感且二、三级以下的远方地震,这是该仪的最大特点;这时,充分显示出地动仪的灵敏度,才使得世人“皆服其妙”;至于近距离大震,用不着人们去观察地动仪龙吐珠的情况,就可以通过其他自然现象,观察出地震的发生。张衡时代所发生的几次所谓“漏报”,都是本地大震,因此无所谓“漏报”不“漏报”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古代,在没有搞清地震发生的真正机理的条件下,是无法选用悬垂摆方式作为都柱的。持有悬垂摆方式的研究者,拿不出史证材料来作为佐证,便会陷入史家称为“默证”的泥沼里。

东方文化弘未来咨询网http://www.hongweilai.com

咨询电话:13121912839   010-52322659

·上篇文章:纪中石-东汉时期的易经(6)---张衡地动仪为何叫侯风地动仪?
·下篇文章:纪中石-西汉时期的易经1---京方何许人?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文章
·殷秋溟与袁了凡的人生【卦台山周易大学@研易] 2024-4-18 5:37:15
·纪中石为中国道医协会讲解《易经与风水》 2024-4-1 18:30:53
·千里来寻故地:狮脑山 2024-1-11 22:59:05
·纪中石谈墓地风水对人生的的重大作用(一)孔子为何要找祖坟 2021-7-6 6:34:07
·怎么知道祖坟风水对谁有利 2021-3-9 14:48:38
特别声明:本站视频教程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谢谢!由于网络原因有的动漫连接较慢,请耐心等待!谢谢你的支持!
 相关评论
当前没有评论
相关评论 0 篇,当前显示最新的 3 篇。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研易 公司地址:元大都遗址北土城西路16号友诚大厦5-507室 热线:010-52322659李老师,满老师
后台管理 | 京ICP备11036542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东方文化弘未来咨询网|卦台山周易大学承办 All Rights Reserved by IE5.x 1024*768
页面执行时间:126.95MS 客服QQ:354319096 微信:18901210039
技术支持:河北六禾网络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