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留言  博客  繁體中文
 
  首  页 |  联系我们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人生咨询 传道解惑 经典案例 投资理财 资源整合 经典解读 地产风水论坛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学员天地 ·经典案例 ·经典解读 ·联系我们 ·人生咨询 ·资源整合
您的位置: 东方文化弘未来咨询网|卦台山周易大学承办 >> 文章中心 >> 经典案例 >> 中西合壁 今天是2024年5月11日, 离本网站21周年还有30天    
 阅读文章

重新想象 定见未来 (来源: 新京报)

浏览次数:1561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2009-12-24 20:51:34提交会员:admin

重新想象 定见未来    (来源: 新京报)

奈斯比特新书《定见》重新想象世界与中国未来

当奈斯比特带着他的新书《定见》来到中国的时候,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想知道,这一次他又预测了些什么?自古中国便有八字算命,西方更有星相学。但唯物主义告诉我们那些都是唯心说,当这些不能成立的时候,有一种学说建立了,它毫不犹豫地大声呼喊:未来是可以预测的!自上世纪40年代未来学出现起,这些大师们成功预测了社会不同领域的多次变革。60多年过去了,奈斯比特又将带给我们些什么呢?未来真的是可以预测的吗?带着这些疑问,这一次,我们走近未来学,走近奈斯比特。

  《定见》作者:(美)

  约翰·奈斯比特

  版本:中信出版社2007年4月

  定价:35.00元

  未来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范围涉及各个领域。

  德国社会学家弗勒希特海姆1943年在美国首次提出此概念。此后,这一概念迅速发展。狭义的未来学是探讨几十年后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学科,以世界性、高度综合性与远期战略性为特征。广义的未来学还包括预测研究,因而有人主张将广义的未来学称为“未来预测学”或“预测学”。

  在西方,未来学研究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以社会科学为主要研究内容,注重从理论上、学术上进行探讨,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特征;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从纯理论研究转向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20世纪70年代后,未来学发展进入以科学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第三阶段。学者们围绕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出现了各种未来研究流派,分为乐观派和悲观派。

  在悲观派中,有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悲观理论,他们的著作《增长的极限》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丹尼斯·米都斯教授等人撰写,是他们集体研究的第一个重要成果。他们从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几个方面阐述了人类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产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模式给地球和人类自身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零增长”是罗马俱乐部发展的核心。

  而丹尼尔·贝尔、托夫勒和奈斯比特则是乐观派的代表人。人类首次做出关于信息社会的猜想是在1959年。当时,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最先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他认为,在后工业社会里,“理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是社会变革的直接力量。

  随后,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传世之作———《第三次浪潮》中首次系统地描述了未来的信息社会。托夫勒将“超工业社会”定义为“继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浪潮”。

  1982年,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开宗明义地阐述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并描述了信息社会来临的标志和基本特征。

  他把工业社会结束、信息社会开始的标志归结为两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一是1956年美国“白领人员”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二是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辟了全球卫星通信的时代。奈斯比特认为,这一事件对信息社会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对空间探索的重要性。

  目前,未来学已经发展成覆盖六大未来研究领域(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军事、全球),拥有十大重点课题(粮食和人口、资源和能源、城市和交通运输、自动化、信息化、空间开发、教育、环境、科学技术的影响、全球问题)的综合性学科。

  中国从1975年引进西方未来学。1979年1月,中国未来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并出版了会刊《未来与发展》。

  中国学者从理论方面和应用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了探索,集中对2000年的中国和2000年以后的中国进行预测,并结合建设的实践,对中国人口、能源、教育、军事、环境、文艺、经济等进行了预测。

  [专家观点]

  ●黎鸣(学者)

  需要更多思想 上的预测出现

  现在看托夫勒和奈斯比特的预测都比较准确,托夫勒说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知识革命这样的一个发展历程,现在看知识革命还在进行中。

  未来学目前在中国发展得并不好,很多人并不敢轻易对未来进行预测。目前世界上的未来学也处于停滞状态,虽然我还没有看奈斯比特的新书《定见》,但我认为他的书还仅限于技术层面的预测,这是远远不够的,在思维思想大势上的预测还有一种盲区。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未来学的功用就是释放我们的困惑和焦虑

  未来学应该说对我们的生活还是有帮助的,但是这其中的关系很微妙。未来学最主要的作用是安慰我们,让我们能够释放自己的困惑和焦虑。

  有些明智的未来学家应该会赞同我的观点,有些人可能觉得我是小瞧了他们的工作,但是事实上未来学就是很大程度安慰了我们的焦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预测未来是一个明智的对前面的展望,很多未来学家觉得未来不乐观,比如罗马俱乐部,我自己也有类似言论。但是很多未来学家希望自己对未来的预测不准确,实际上环保主义和未来学家并不希望自己的预言言中,而是希望经自己预言,然后人类能转向、警醒,这恰恰是因为他的预言发生了作用。比如他说如果这样吃下去就要死了,你一警醒,不再这么吃开始减肥。

  他们的预言不成真时,别人可能就嘲笑他,但他们所希望的就是说法本身成立,当事者发出振聋发聩的言论。

  预言不准有什么了不得,持悲观预言的那些人,毫无疑问大多数不希望被言中。

  预言学家有很多种类型,奈斯比特等人属于比较乐观的未来学家。包括第三浪潮、后工业时代来临等作品,其内容准确说不叫做预言,更大程度是世界趋势,从现实脉络进行的推断。其实我不是特别赞同发展未来学,对未来做太多预测是无聊的。从现实推一两步,像丹尼尔·贝尔说后工业时代,别人以为是小变化,他认为是大变化,这其实是对现实的新概括。就像来了一场大风,有人说来了一场大风,有人说这是沙尘暴,一样的道理。丹尼尔·贝尔、托夫勒都是把正在发生的事情,站在更高深度去认识,准确说他们不是未来学家,我觉得他们是更伟大的,他们是对今天产生变化的深刻理解。

  而未来认真说,不能预测,也不大可能预测。

  [定见略解]  应用中的定见

  定见1

  变化中的

  大部分事物都有章可循这并不是一个有你没我的世界,文字和图像是可以共存的。但是很多情况下,书面文字将会被视觉表达代替,文字叙述也会被图解所代替。

  定见2

  未来隐藏

  于现实之中当你发现现实世界中的一些变化时,不要忘记寻找支持这一变化的其他证据。书中讨论的八大力量就是一个例子,向大家演示了现实生活中的零碎片段如何形成一幅关于未来的新画面。

  定见3

  要关注统计数据

  “双重保证的衰落”的评价对欧洲的经济来说太重了吗?如果你应用了定见3“要关注统计数据”的话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就像我在过去7年的欧洲居住的时候所做的那样。它们的政治许诺和经济表现之间存在巨大的脱节。

  定见4

  尽情想象,错又何妨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你害怕犯错误,你将无法利用这个进化时代所提供的机会。

  定见5

  未来不过是一幅拼图

  中国本身就像是一幅拼图,它的分散化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仅仅通过观察它的局部———与世界进行激烈竞争的地区和城市,我们就会明白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定见6

  愿景不要太超前于时代

  不管怎样,市场才是决定因素,对于政治家们来说,选民就是决定因素,对于商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导者来讲,起决定性因素的就是顾客;对于有志于揭示未来的人们来说,大部分人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在队伍中太过超前。稍稍收一下缰绳吧。

  定见7

  要变革,先让人们看到好处

  让公众明白变革的好处是那些引领潮流的人们的责任。领导者如果想要成功地实现变革,就必须要让下属明白变革的好处。普通民众并不是变革的倡导者,除非他们真的相信变革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否则他们是不会支持的。

  定见8

  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我们总是急于推测,但是事情发展有着自己的速度。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维都是按照朝代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在现在的新时期,自由市场的新朝代中,全球化和分散化都刚刚开始,需要很多年才能完全实现。

  定见9

  成功靠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利用机会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机遇寻求国,他们认为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利用机会来解决。现在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它愿意适应任何必要的以及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变革。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像它一样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调整和适应,也很少有民族有它这样的事业心和雄心壮志。

  定见10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我们往往会对自己的知识广度要求过高。我们的兴趣应该围绕经济行业。因为经济行业是独立运行的,因此你应该围绕你自己的经济行业规划出自己的领域,然后按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原则对他们进行管理。

  定见11

  科技,始终来源于人性

  如果需要是发明之母,那变化就是创新之父。我们所处的进化阶段就是“摘下成熟果实”的阶段,这些“果实”的种子都是在20世纪末的革命性突破阶段种下的。“科技,始终来源于人性”还意味着你应该敞开心扉来迎接隐含在前一个大事件的漫长消化过程中的所有机会。

  [书评]

奈斯比特的中国情结

  □书评人 邱恒明

  我愿意这样来归纳一下奈斯比特关注的焦点:1982年出版的《大趋势》是对美国的预测,为美国人打气。当人们纷纷赞扬日本,唱衰美国时,他说:“日本是第一,不过它只是一项衰退比赛中的新世界冠军,美国不应该总是悲叹旧工业的消失,我们应该探索新技术的发展前途。”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经济的崛起,一举将日本超越,证明了作者的预见。接下来1996年出版的《亚洲大趋势》向西方人带去了亚洲崛起的信息,他提出亚洲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这一回,新书《定见》中有专门的一个章节论述了中国,我们注意到的是奈斯比特对中国的看法和预见积极乐观。

  我们当然希望这一次他又预测对了。不过,我们不能忽略了奈斯比特著作的西方人立场,在书中,提及目前中国各方利益难以平衡,正处于经济发展中的调整期,民众可能对他宏观大势美好前景的描述并不在意。他很直白地说:“我这本书可不是特意给中国人写的。”“要知道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太少,还只停留在血汗工厂,劳动力价格低廉的认识之中,我只想把中国发达的一面展现给那些‘无知’的人。”可以说奈斯比特喜欢上中国话题,从他的谈话中还感觉出他的一点中国情结,奈斯比特很自豪地说,“尼克松访华(1972年),我就访华”了,“我和前国家主席江泽民都有过两个小时的交流”。所以,他在新书《定见》中的总结也很深情:“我越是回想中国的记忆,就越能意识到那里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定见》整理了奈斯比特多年来的趋势观察的经验,共总结出11条规则。“定见”这一中文版书名容易被误解,以为是作者指出需要被打破的“固定的念头”。“定见”其实是作者看待世界的11种心态,奈斯比特也希望读者能用这些心态看待世界。说得再通俗点,也就是11条成功法则。

  整本书的许多标题和观点都让人记忆颇深。比如他说:汉语已经是在美国使用最广的第二大外语;比如他对欧洲颇有微词,他说:欧洲人似乎不明白企业是需要盈利才能够继续下去的,欧盟在经济增长方面没有什么作为,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阻碍了它的发展。另外,像这样一些标题同样短促有力:“小、精、灵活才能赢得市场”:“最后的垄断者的衰落———国家货币的私有化”:“中国:外围就是中心”。

  回到中国的话题,你也会发现,他一定也了解到不少中国本土的媒体报道。中国很多城市正在进行伟大的复兴这样的话题让他异常兴奋:“大家讨论的几乎都是中国制造业的进步,但是低估了中国城市的发展,除非你亲眼所见,否则很难相信这些城市正在进行伟大复兴。旧的市中心被拆除,数百万人被重新安置在新的建筑中,这一切都在慢慢塑造着21世纪的中国。”当然,好事并不全部属于中国,奈斯比特心目中美国的中心地位难以替代。虽然,奈斯比特预测,中国即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两年后将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他也指出,按照经济行业标准,中国在世界上的排名不会太高;尽管媒体和政府都在大肆宣传中国将在不远的将来取代美国,但这是不大可能的。“虽然中国经济大幅增长,但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是,中国经济总量仅仅2万亿美元。”

  采写/本报记者 姜妍

[1]

·上篇文章:房地产价格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下篇文章:中国国学百家讲坛董事长高级研修班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文章
·殷秋溟与袁了凡的人生【卦台山周易大学@研易] 2024-4-18 5:37:15
·纪中石为中国道医协会讲解《易经与风水》 2024-4-1 18:30:53
·千里来寻故地:狮脑山 2024-1-11 22:59:05
·纪中石谈墓地风水对人生的的重大作用(一)孔子为何要找祖坟 2021-7-6 6:34:07
·怎么知道祖坟风水对谁有利 2021-3-9 14:48:38
特别声明:本站视频教程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谢谢!由于网络原因有的动漫连接较慢,请耐心等待!谢谢你的支持!
 相关评论
当前没有评论
相关评论 0 篇,当前显示最新的 3 篇。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研易 公司地址:元大都遗址北土城西路16号友诚大厦5-507室 热线:010-52322659李老师,满老师
后台管理 | 京ICP备11036542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东方文化弘未来咨询网|卦台山周易大学承办 All Rights Reserved by IE5.x 1024*768
页面执行时间:113.28MS 客服QQ:354319096 微信:18901210039
技术支持:河北六禾网络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