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完父亲的葬礼,他就被送到宋国,确切地说,被押送到宋国的外公家,开始了他的寄居生活。
对此他不能怪刚即位的哥哥郑昭公,因为这是已故父亲郑庄公的意思,郑昭公只是忠实地执行了父亲的遗愿罢了。
他对于背井离乡倒也没什么太多怨言,宋国的饭菜与郑国的饭菜一样香,外公家里的人也似乎没把他当个外人看待。他难以接受的是:从今往后,他就只能老老实实寓居宋国,不
能再指挥郑国的虎狼之师活跃在中原大地上了。
他开始读诗书礼乐,开始种花养草,准备颐养天年。
但是,这种平静的生活持续了不到三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阴谋就将他卷回到故国旧地,一直将他送上郑国国君的宝座。
*
这场阴谋的执行者正是公子突的外公、宋国的权臣雍氏,阴谋背后的支持者和主导者则是宋国的国君宋庄公,也就是那位曾经在郑庄公的庇护下生活多年的公子冯。
雍氏的做法很简单很暴力,就是把郑国的权臣祭仲给引诱到宋国来,派人把他给绑架了,拿刀架在脖子上说,如果不立公子突为君,就杀死你!
这事事先有没有与公子突商量,是一个疑问。但很显然,宋庄公之所以要搞这么一桩阴谋,其目的并非要替公子突打抱不平,而是希望从中获取巨额利益。
就在祭仲因为怕死而答应与参与宋国的阴谋之后,宋国人又把公子突给绑架起来了,对他说:“等你当上郑国的国君,要知恩图报,给咱们宋国多多地进贡金银财宝。”
从这一记录上看,公子突应该没有事先参与这一阴谋,否则的话,早就谈好条件,也不用拿着刀子来勒索他了。
结果是祭仲与宋国人立下盟约,将公子突藏于车内,载回了郑国。
郑昭公在位不到一年,被祭仲与公子突发动政变赶下台,逃到卫国寻求政治避难去了。公子突继任了郑国国君的位置,也就是历史上的郑厉公。
虽然《春秋》和《左传》都这么讲这件事,我仍然觉得这事有些蹊跷。
第一,祭仲作为郑国的权臣,何以在新君上台不久就被宋国人绑架?在任何时代,绑架一位宰相级的人物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偏偏雍氏就轻而易举地做到了。当然,冯梦龙
先生杜撰说,祭仲是到宋国办事的时候被抓的,而且是华父督亲自带人操办,言之凿凿,听起来很像那么回事。可如果是那样,《左传》就不会写“诱祭仲而执之”了。而且公然
绑架前来办公事的外国大臣,恐怕也很难面对国内外舆论。
第二,祭仲被绑架到宋国,生命受到威胁,与宋人订立城下之盟是可以理解的,但回到郑国之后还把那盟约当作一回事,一丝不苟地执行,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说实话,我读小学的时候看小人书《东周列国志》,看到这一段就表示过怀疑,一直到上高中的时候才把这事想明白,这要归功于一本叫做《鹿鼎记》的煌煌巨著。
第一,雍氏实际上也是某一江湖团体的龙头大哥,手下不乏武林高手,要绑架祭仲轻而易举。
第二,祭仲必定是被雍氏强迫着喝下去某种定时发作的毒药,必须按时吃独门解药才能保住性命。
第三,以此推论,公子突也很有可能喝了这种毒药。
关于于祭仲在这场阴谋中的表现,史上历来有些意见分歧。一种看法是祭仲罪大恶极,死不足惜;另一种看法则认为祭仲这样做也是权宜之计,是为了保全郑昭公乃至保全郑国的
隐忍之道。《公羊传》对于这件事有长篇大论,在此不多嘴。
*
郑厉公登上君位没多久,宋国的使臣就到了,一方面是祝贺新君即位,另一方面则是要求兑现贿赂。
郑厉公很想不通啊,宋庄公还是公子冯的时候,受郑国庇护多年,吃喝拉撒都由郑国供给,父亲郑庄公为了保护他,曾以一国之力与五国联军对抗,始终没有将他交出去,最终顺
利将他扶上了宋国国君的宝座。按理说,宋庄公应该知恩图报才对,怎么好意思反过来向郑国伸手索要财物呢?
而据冯梦龙说,宋国索要的不仅仅是财物,更要求郑国割让三座城池,以谢宋国的扶助之恩。这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