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被围五日而甘当缩头乌龟;伸的时候具有穷追猛打的战斗精神,死死盯住对手不放,一次打不死,三五年再重来一次,直
到对手跪地求饶。
郑庄公行事果敢,对退自如,善于把握一个“度”字,让人又爱又恨,又拿他没办法。濡葛之战中,他大胆迎击王军,开诸侯在战场上直面天子的先河;在打败王军后,又及时控
制局面,放天子一马,并派人向天子致慰问之情。什么时候打一巴掌,什么时候给糖,巴掌打多重,糖给多少,全在他的掌控之中。
郑庄公还是一位高明的修辞学家。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他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注重遣词造句,文采斐然。他善于用最平和的语气说出最狠毒的话,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
,用意令人不寒而栗;而他对许叔和百里的一番演讲,措辞之谦卑,实质之倨傲,更是堪称古今一绝。
郑庄公在世的时候,郑国政治稳定,军力强大,国际地位崇高,为历代先祖所不能及。
*
郑庄公死后,世子忽顺理成章继承了君位,成为郑国的主人,也就是历史上的郑昭公。
郑庄公留给郑昭公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一批精明能干的朝臣。这些朝臣当中,最受郑昭公信任且最有权势的是祭仲。
据记载,祭仲深得郑庄公宠信,曾经作为郑国的迎亲大使,前往邓国为庄公迎娶公主邓曼为夫人。邓曼生了世子忽。因为有这段渊源,祭仲与世子忽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一直
以来就是世子忽的老师和智囊。而世子忽的即位,按《左传》的说法,“祭仲立之”,也是靠了祭仲才上台,似乎有点夸大祭仲的作用。因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忽作为世
子的身份是早已经明确的,无须祭仲来立,他最多作为辅政大臣,在政权交替的过程中帮助世子忽接管各项国家事务,确保其顺利上位。
前面说到,郑庄公还有一个优秀的儿子,也就是公子突。公子突的母亲名叫雍姞(ji二声),是宋国权臣雍氏的女儿。郑庄公生前十分宠爱雍姞,当时的俗话说,诸侯家里是“母
宠者子抱”,郑庄公爱屋及乌,对公子突也特别喜爱。加上公子突本人的表现也确实不错,特别是在几次重大战争中出谋划策,为郑军克敌制胜立下大功,令郑庄公对其刮目相看
。
郑庄公知道公子突的能力远远强于世子忽,一山不容二虎,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兄弟相残的悲剧,他在临死时安排公子突移居到宋国的外公家,这与宋穆公临死时安排公子冯到郑国
居住是同一个考虑。
然而,这种看似明智的做法,实际上都事与愿违。
*
在我的印象中,公子突是一个面色冷峻的年轻人,喜欢皱着眉头,寡言少语,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必定挟持风雷,掷地有声。他和父亲寤生是两种性格。
他不像当时大多数诸侯子弟那样,喜欢捧着竹简研读诗书礼乐。在他看来,那些看似高深的文字无非是些过时的文物,与时代的精神格格不入。
他只喜欢打仗,并非有嗜血的偏好,而是享受运筹帷幄的乐趣,喜欢看到敌人在自己的摆布之下兵败如山倒。战斗进行的时候,他甚至独自驾车跑到战场的最高点,以一种置身事
外的冷漠眼神观察着战场上的动静,这样他可以把敌我双方的弱点都看得很清楚。每次他都能给父亲寤生提出独到的建议,而寤生每次也都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总是大获全胜。
他那高人一筹的战术其实很简单:
第一、了解敌人的弱点。
第二、避实击虚,各个击破。
除此之外,他并不喜欢政治,或者说不喜欢玩弄权术。以他的智商,又有寤生这样的好老师,他完全有可能在玩弄权术的领域青出于蓝。但他的兴趣爱好限制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发
展,而且他认为自己不过是次子,没有权力继承君位,也就没有必要去考虑那些折腾人的尔虞我诈,转而将全部精力放在对战争的研究上。他甚至想过,如果哥哥世子忽即位,他
仍然会象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哥哥,替他领兵打仗,克敌制胜。
然而,这种想法随着父亲的死,竟然变成了一种奢望。
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