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留言  博客  繁體中文
 
  首  页 |  联系我们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人生咨询 传道解惑 经典案例 投资理财 资源整合 经典解读 地产风水论坛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学员天地 ·经典案例 ·中石著作 ·联系我们 ·人生咨询 ·墓地风水
您的位置: 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 文章中心 >> 经典案例 >> 东方文化 今天是2025年5月10日, 离本网站22周年还有31天    
 阅读文章

《说文解字》概论 周祖谟

浏览次数:2691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2010-2-9 12:38:21提交会员:admin

原载《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1期

说明:原文中生僻字较多,未能一一录入。请诸君观其要旨,相信会有所帮助。

一、绪论

1.汉字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文字起源很早。尽管出土的陶器上也有像很早的文字的东西,但它究竟属于什么时代,怎么去认识,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今日
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有系统的记录汉语的文字是甲骨文。从甲骨文发展到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六国古文:秦早期的籀文、货币上的文字、
陶器上的文字等等。到了秦始皇时代,简易了秦的籀文,成为小篆。再发展成隶书、草书、行书、真书(即楷书、正书)。

从书写方式上看,汉字的发展有形变和势变。形变即字形有了改变;势变即书写的笔画有了变化。形变如金文跟六国古文相差很远,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变
化。篆书是圆笔居多,小篆已有点变化,隶书变化很大,把圆笔改成方笔。如"大"、"日",字形由圆的变成方块。这种发展一方面由繁复趋于约易,简单化,
如由大篆、籀文到小篆;另一方面又可看到由单体变为合体,加上不同偏旁则成为形声字。书写上由繁复趋于约易,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最早
先有图画代表形象,作为文字把图画简化而成为象形字。还有指事,《说文》举"上"、"下"为例,因为无物可象,所以有指事。又有会意,会意一般是合体
的,如"相",是由两个独体合成的会意。此法还是有时而穷的,遂向表音方向发展,因此有了形声。又有转注、假借,合前几种为六书。转注,《说文·叙》
讲"建类一首,......考老是也"。前人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我认为比较准确的是刘台拱的讲法:"从一义生数字谓之转注,以一字摄数义谓之假借;随音立字,谓
之转注,依音记字谓之假借。"戴震、段玉裁讲转注是互训,非也,互训不是文字孳乳的方法。假借以不造字立字,同音假借,拿一个字代表两个不同的语词。转
注是表音的,假借更是表音的,因此我说是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

文字使用上,一字多形(或体,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慢慢趋向固定。从历史上看,有古字今字之别。

2.声韵的演变。首先应理解声、韵是一个系统(system),不是杂乱无章的。一种语言里声母、韵母各分多少类是有数的;声韵的结合是有规律的,是系
统的。比如: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t?t'??一定跟iy(或有iy介音的韵)相拼,不跟ao相拼。声韵的演变就是在这一系统内部有些发展改变。演变或者
由简而繁,比如古代的"端透定"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知彻澄"和"照穿床"。或者由繁而简,比如"蓝"是来母,而"监"是见母,古代有复辅音声母kl
-。为什么说古代有复辅音?这样的事例不是个别的。比如:"恕"从如声。一个字也可以有两个读音,比如"率"shuài、lù,最早为两个辅音,在一定
条件下,发展为有的保留了前面的辅音(如"监"),有的保留了后面的辅音(如"蓝")。除谐声外,从汉藏语同源词比较也可看出古有复辅音。

时代有不同。从汉语语音的声韵系统发展来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period):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上古又可以分成前期(proto-
Chinese)、后期(archaic Chinese)。时代前后亦有伸缩,商代为上古前期,周秦即为上古后期;若周秦以上为上古,则汉代也可说是
上古的后期。魏晋南北朝为中古,唐、宋为近古,元、明、清是近代,现在为现代。研究任何学问,了解其历史,都应在历史上划分不同的阶段,不要笼统。

方音有不同。因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交错的关系,方音由分歧而逐渐融合,趋于一致,这是一个发展趋势。方音自古有之,而汉语是有一个最早的母语的,方
言不过是其不同分支而已。有些美国学者认为闽语跟早期汉语不是一回事,有自己的原始闽语的母语。我们不同意这种说法。闽、粤、吴、北方话都是由一种早期
汉语演变来的。因为一种语言不能单从语音来比较,还要看它的语法、词汇。闽语也是音节语言,没有很多的形态(phonological)变化,语法结构
跟其他汉语方言基本一致,声调也可以对应。词汇上的证据就更多了,不过有些词汇北方话没有。这里面有不同民族往来时互相影响的问题,吸收一些别的民族语
言的词汇。语言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方言的发展是交错的,有的趋于一致。一致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北方话一般无入声,但山西
话还有入声,声调也不同,有的有五个、六个声调。

总之,关于声韵演变要建立两个观念:一个是古今时代的不同,一个是方音的不同。

3.语义的发展。文字的意义有本义,有变义。本义指从早期文字形体上所反映出来的取像及其所代表的词义。变义指使用文字在表意方面所起的发展变化。变化
又是多方面的,转义、比喻义、借义都是对本义而言的变义。研究语义,不能孤立地看。第一,要看这个词在最早的文献里是怎么讲的(the
firstappearance),有的不能单从字形来看。第二,要根据这个字(词)处于一定的句子中的意思来定,不是仅仅单凭古老的字书(训诂书)来
看的,训诂书讲的不一定是这个字的全面的意思,或是在某个句子中的意思。例如《尔雅·释诂》第一条:"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倜、落、权、
舆,始也。"这些字是不是都当开始讲?其实开始只是核心(kernel)的意思,事实上用处不一样,所指的方面也不一样,要把语词放到具体的句子中来看
它是什么意思才行。

就语言的总体来说,形音义三者是联系在一起的,要研究语言,就不能偏于一隅,要把事物的各方面联系起来观察分析(古今,形音义),所谓"观其会
通"、"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就是要联系起来观察分析。同时也要了解历史的发展,所谓"探本求源"、"明其原委",也就在此。把事物孤立起来看,不
是科学;只了解一段,不了解历史的发展,是不能理解透彻的。

二、许慎的事迹与作《说文》的时代及许慎为什么作《说文》,《说文》的功用

1.许慎事迹。《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传》中有记载,不过很简略。"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当时很多人
觉得许慎很博学,特别是经学。"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校长。卒于家。"又从贾逵读书,古文字之学是从贾逵受
学的。"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儿子许冲《上〈说文〉表》,说其父曾为"太尉南阁祭
酒",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本从逵受古学"。还著了《淮南子注》。古人作书,书叙放在书后面,目录又在叙之后。刘向校书作叙录,都是校订完毕作叙录。从
许慎自叙和许冲的上表可以了解作《说文》的时代。

2.为什么要作《说文》。《说文》之前有很多杂字书,用一些文句编成,为儿童识字而设。如《仓颉篇》。罗振玉影印的《流沙坠简》里有杂字书。赵高作《爰
历》,胡母敬作《博学》,司马相如作《凡将》,史游作《急就》,扬雄作《训纂》,贾鲂作《滂喜》,都是杂字书,编成韵语,最早皆四言,后来有七言。汉代
有所谓《三仓》。许慎为什么作《说文》?当时经学很复杂,古文经已盛行,是对今文经而言的。古文经是用古文字写的,称"古文经";今文经是口耳相传,用
汉代隶书写下来的,叫"今文经"。晁错从秦博士伏生受《尚书》,写下来的是今文经。汉代有两次古文经出现,一次是从孔子宅壁中取出,一次是河间献王从古
屋里取到的。古文经是用六国古文写的,而不是汉代的隶书。许慎作《说文》时,今文经学家和古文经学家还在争论。刘歆已看到古文经,它是有本之学,篇幅也
多些,内容也有不同。比如《左传》就是古文经,《公羊》、《谷梁》为今文经。最早只有今文经流传,立于学官,许招博士弟子员,有官有禄。古文经出现之
后,也要立学官,招博士弟子员,今文经学家则反对。刘歆有《让太常博士书》,批评今文经学家,时人非毁古文,以为向壁虚造,这是不对的。今文经学家又喜
讲谶纬,如董仲舒,说了很多没有根据的说法,谶纬盛行。许慎从贾逵受古文经,既通古文经,又通今文经,"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要保存古文,说明文字形体
的结构,文字的表义跟声音,所以作《说文解字》。《叙》曰:"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
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
闻......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诸生说字解经不合古谊,因此他要作《说文解字》。何谓文?何谓字?《叙》曰:"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形声相益即谓之
字。"说:解释。解:分析(分判)。文:独体字,造字是怎么样的?象形还是指事?字:合体字,分析它从何得声?是什么偏旁?故曰《说文解字》。《叙》
曰:"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情。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万物咸睹,靡不兼
载。厥谊不昭,爰明以谕。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以古文经为主,孟氏
《易》是今文经。①分别部居;②据六书分析字体;③搜集训诂,博采通人;④明字音;⑤采古籀。《说文》包容了这么多的内容。当时今古文经争论未息,古文
经在东汉已开始盛行,许慎要保存古学,文字上多方面采纳,编新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字典。公元100-121年,在那样的物质条件下,写成《说
文》,成为字书之祖,在文化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解说133441个字。保存了战国、秦、汉间的古文字。

三、《说文》的价值

1.收字范围很广。包括了①秦汉间通行的篆文;②古文(壁中书),含奇字,采自扬雄的书;③籀文,即大篆,比小篆繁复,笔画重复的多。如"则",籀文左
边写得跟"鼎"似的"鼎刂"。④或体,收当时书本上流行的不同写法。"文籍"的"籍","返回"的"返"。还有一种他认为的俗体,"公"字不是正规的小
篆,认为是俗体。"袖"有正体、俗体。包容面很广,给我们丰富的古代文字的知识。

2.首创分析文字结构的理论和方法,一扫西汉、东汉间今文谶纬谬说,这是很大的功绩。汉人早就讲六书,如班固、郑众等。许慎通过实践把汉字加以整理,把
这种理论具体表现在字典里。当时今文经学家有很多臆说,推十合一为士之类,很可笑的。许慎很了不起,给后代很多字典树立了规范。许冲《上〈说文〉表》
曰:"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据形系联,
有条不紊。为何"毕终于'亥'"?亥者,该也,树根底下也叫gāi荄,万物皆该备。电"一"、"上"、"示"、"三"、"王",从形体上往下牵引,下来
到"亥"。六书说很重要。尽管六书本身不够完善,有了六书,对汉字结构形式比较清楚些。六书里,象形、指事为独体,所谓文;会意、形声为合体,所谓字
("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里"从某某",或"从某从某",这是会意;"从某某声",这是形声。合体又是用独体字组成的。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上
不断孳乳和增多。前面已讲过,转注,以刘台拱的说法比较正确,随音立字,声旁相同,形符不同。假借是同音假借。西汉、东汉间今文谶纬之学盛行,不是根据
文字形体结构发展规律,而是按唯心方法讲文字构造,所据亦非篆书,更不是籀文,而是汉代隶书。《说文·叙》在讲了八体六书之后说:"其铭即前代之古文,
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
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延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
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执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
旨。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今文经学家据隶书讲文字结构是错的。许慎根据
古籀、篆文说明文字结构,把今文谶纬谬说一扫而空。

3.创立部首编排文字的方法。这是受《三仓》、《急就》的影响,特别是《急就篇》,"急救奇觚与众异,分别部居不杂厕。"先姓氏,后名物,分别开。同类
的字写在一起,偏旁相同的字排在一起,如鸟虫、草木。这对许慎很有启发,他能创立部首编排文字的方法,为后代立下一很好的规范。

4.记载了丰富的古代词汇,保存了大量词的古义。古汉语单字往往是一个词,许慎对每个词都要讲解,讲解用词也往往是古义。比如:"毕,田网也。"捕鸟
网。"自,鼻也。"甲骨文?。"须,面毛也。"六艺群书的古义有很多在《说文》里记录了下来。另外,还有古音,形声字,说出"从某某声",声旁与此字有
直接关系;"读若某",记载了古音。所以,《说文》是研究汉语文字的重要典籍,讲词源学、文字学、词义学都要参考《说文》;要理解古书、古代文学作品,
不能不理解《说文》;编词典,要注意词的本义,也要参考《说文》。但《说文》所记,亦非全是古义、本义,此先不谈。

四、《说文》的功用

1.可以利用《说文》部首和形体分析了解隶书与今楷书的构造。《说文》用篆文分析每个字的结构、偏旁。隶书、楷书与小篆不同,有些字不知为什么这样写,
可以从小篆知道。如"兵""其""采"。"陷"和"滔",楷书写法不同,易写错。从古文字看,"滔"上面从爪,用手取;"陷",一个人掉下去了,字形、
字义区别得很清楚。

2.可以根据《说文》保留的篆书和古义,认识和研究甲骨文和金文。《说文》著录下小篆来,我们才可据小篆与甲骨文、金文相对照,认识甲骨文、金文,若无
篆书就难多了。有的小篆和更古的文字之间比较容易了解其关系,如"女",无小篆,也能认识甲骨文"女"。有的就不那么容易,
如"伐"、"腋"(亦)、"监"(人于水监)。再如:"门"、"老"、"奔",古文字就比楷书、隶书形象多了。有的字从篆文字形也不能理解,与甲骨文对
照起来,就明白为什么那样写了。如"彘",小篆作"■",为什么这样写?不清楚。甲骨文为"■",从"矢"从"豕",就看得很清楚了,篆文从甲骨文发展
而来,如无篆书,也不易理解甲骨文此字的字形。

3.据《说文》的六书说,文字中很多是会意字,有些还是形声字。写出这个字时,就知道其字的取象、取义何在。如"逆"、"大"、"启"、"得"。理解最
初古训的取义是什么。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由表义向表音发展,这是文字发展的规律。也有跟古文字不对头的,"在",《说文》"从才,得声。"是形声
字。"青",从生声。篆书上没有撇。"地",从也声。"矣",上边从以声,楷书作"厶",从篆形更易理解。

4.从《说文》可推寻词义的转变跟用字的假借,因为《说文》给一个字作解释,都有来历,六艺群书的解释都概括在里面了。如"逆",今为顺逆,不用迎逆义
了。"降"有二音jiàng,xiáng、词义转变。"旨",《说文》为甘旨,今为旨趣。"御",今简化后无"示"了,古则为御下。从示,是祭名,今为
抵御。再如:"适"、"汤"、"视"、"企"等。

5.从《说文》所收词汇中可见其对古代社会文化发展及其阶段的反映。事物有不同名称,今以一个共名称之。如祭祀,《说文》有很多专门祭祀之名,后代不需
要了,无此名了,但还有祭祀,只用一个普通名称,无专名了。专名反映最初文化的情况。玉石,反映用玉做的器物,而最早又是用石作的器物。玉器又作礼器,
圭、璋等佩饰也有玉石做的,代表当时人的生活、文化。牛部,不同颜色牛的命名,与畜牧时代牧养牛有关。"榷,白牛也。""拢,白黑杂毛牛。"反映了社会
发展阶段的生活文化情况,古人对事物认识的深入程度。

五、《说文》的传本、注本

今日所见《说文》的本子,主要是宋以后的,唐写本很少。清代有本部残卷(唐写本),只存188个字,仅占全书的2%。书籍制度上,最早用竹简、绢帛,但
要卷起,不便阅读。又发展出册页、帖子、叶子本,唐代就有了叶子本,可折叠的。唐残本是叶子本,每面十行,每行二篆,上下排着两个字,双行小字是注。先
出反切,然后是许慎释义。日本有口部十二个字断简,一片,上下两行,每行二篆,存十二个字。据说还有六个字一片,但未见过。也是叶子本,注文列下面,反
切在注文之后。这个反切与今所见宋本反切不同,字的次序也不完全与宋本一样。关系之大,牵涉到许慎排字次序问题和体例问题。唐人对《说文》、《字林》都
很重视,为何传本这样少,不可理解。唐本反切跟《字林》反切相近。五代所传的《说文》本子与唐本一致(部首和反切)。今日所见宋本,为大徐所校订,与唐
本不同。

宋本:徐铉所校订。他发现相传的本子有误,把很多的本子拿来对照,详细考察,又发现有遗漏的字,补了新附字。反切音以孙愐《唐韵》为准。今日所见的《唐
韵》残本,与大徐本反切也不完全一样,可见孙愐《唐韵》传本在宋代也有很多。徐锴为弟,称小徐,作《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用功夫很深,有通释,说解
《说文》十五卷的字。另外讲部序、通论、祛妄、类聚、错综。小徐本的注文和篆文的次第也跟大徐本不同,《系传》早成。徐锴比徐铉高明,通释里有很多好东
西,清人注《说文》受《系传》影响很大。《系传》有两个本子,一是《四部丛刊》影宋本,因是抄本,有不少错字;另一是刻本,刻得很精,祁窎藻所刻《说文
解字系传》即为通常应用的刻本。祁本也有错字,可用《四部丛刊》本对校。《系传》是本很好的书,引古训、古书来解释《说文》,很有价值。只不过因清人有
更好的更详尽的注本,把《系传》给淹没了。

清人的本子,汲古阁本最早,藤花榭的本子,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刻工非常精美。陈昌治据孙本改刻为一字一行。中华书局影印的本子,每个篆书上都标出
楷书,并附《通检》,比陈昌汉本又高出一筹,当然,有的字属于隶定。

清代注本:徐锴《系传》。引古书证《说文》许慎的训释,这也是清人注《说文》的一贯方法。段玉裁用汲古阁本和其他本子对校、作注。段氏用心很细,胆子也
大,改字也有改错了的。桂馥《义证》,与段不同。段是注《说文》,桂氏是给《说文》找根据,引古书用到这个字时如何讲。桂氏书材料很充实,不大有错误,
用起来很可靠,作为材料书很有用。玉筠《说文句读》兼取段、桂二家,是比较通用的书。梁任公以为此书便于初学,解释简明扼要。另有《说文释例》,解释
《说文》的文例、辞例;《文字蒙求》,按六书讲的。王氏曾校过《系传》,在《说文》释例方面很有建树。桂氏缺点是墨守许说,不敢驳许。朱骏声《说文通训
定声》,说解文字,引古书训解,考定字声。他把《说文》原书拆散了,不按五百四十部,按他所定的古韵十八部统摄《说文》之字。十八部用《易》卦名,
如"丰"、"升"、"临"、"谦"等。把《说文》谐声字用古韵部统摄起来,同属一个声符的字按《说文》出现先后为序列出来,一部中有许多声符,皆归属在
一个韵部之中,查字要按谐声偏旁查。一个字下面也有或体,下面有《说文》的训释,还有转注(引申文)、假借、声训、古韵、转音。定声,即统纳入十八部之
内。每韵部之后,又附录了不见于《说文》的唐以前古书上的字,有一千八百多字。最特殊的是对转注和假借的讲法,"转注者,体不改造,引意相
受,'令'、'长'是也。"这完全是意义引申,而非《说文》转注原意了。"假借者,本无其意,依声托字,"朋"、"来"是也。"朋友之"朋"无其字,借
朋鸟之"朋";"来"是借小麦之"来",用为来往之"来"。他书中并不全是如此,多是古书上的通借,非《说文》之假借,这也是他独创的一种。

六、怎么读《说文》

从前读《说文》的人都要先抱着段注来读的,还要点,全书点下来也要两年时间了。现在不能那样了。

[1] [2] 下一页

·上篇文章: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写在前面
·下篇文章:人的称谓1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文章
·龙脉上的版本馆 2025-5-8 7:59:04
·《诗经》中是如何记载聚落与城址选择,居住区规划的? 2025-2-2 17:50:41
·李洪成老师介绍 2024-12-23 16:53:38
·天下之中与天地之中的观星台 2024-11-7 18:28:56
·北京中轴线为何偏2度角?(荐) 2024-10-27 17:55:41
特别声明:本站视频教程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谢谢!由于网络原因有的动漫连接较慢,请耐心等待!谢谢你的支持!
 相关评论
 评论者:Xx6KeMR0
临沂市译友翻译有限公司是经临沂市工商局正式注
册的专业翻译公司。本公司立足临沂,服务全国,
提供各类文字翻译、陪同口译、同声传译等服务。
擅长金融、法律、商贸、通讯、机械、化工、生物
医学、交通、地产等多种领域的翻译服务。

临沂最好的翻译www.linyify.com,
临沂最好的翻译公司www.linyify.com.
网址:www.linyify.com
QQ:3306265167
发表时间:2022-6-28 8:10:11 [来自: 39.67.213.17]

 评论者:ZzNGFKsV
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记住了!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发表时间:2021-3-2 1:13:14 [来自: 27.197.192.85]

 评论者:WTPKCAYm
临沂市译友翻译有限公司是经临沂市工商局正式注
册的专业翻译公司。本公司立足临沂,服务全国,
提供各类文字翻译、陪同口译、同声传译等服务。
擅长金融、法律、商贸、通讯、机械、化工、生物
医学、交通、地产等多种领域的翻译服务。

临沂最好的翻译www.linyify.com,
临沂最好的翻译公司www.linyify.com.
网址:www.linyify.com
QQ:3306265167
发表时间:2020-10-31 1:59:32 [来自: 27.218.212.221]

相关评论 58 篇,当前显示最新的 3 篇。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研易 公司地址:元大都遗址北土城西路16号友诚大厦5-507室 热线:17319423526 李老师,满老师
后台管理 | 京ICP备11036542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All Rights Reserved by IE5.x 1024*768
页面执行时间:99.61MS 客服QQ:354319096 微信:18901210039
技术支持:河北六禾网络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