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印
刘邦的庙号是太祖不是高祖,李渊的庙号是高祖是因为他已经尊其爷爷李虎为唐太祖了
二个半明君,这半个让楼主评得太低了,而且至少说明明神宗在某些方面甚至是超过明孝宗的。第一,明神宗三十年不上朝,但是工作都是做了的,奏章都是批了的,有文物为证,由此实在不能说他懒惰。第二,关于神宗怠政的原因,清修明史归为懒惰,但由实物奏章上的批答来看,这个是不成立的。楼主谈到奏折留中的问题,其实被留中的奏章多半是关于国本之争的和骂皇帝的,结合万历帝开始怠政的时间来看,这件事和郑贵妃的得宠及国本之争是分不开的。这里再次体现了非封建时代的民主风气和对皇权的制约。第三,在万历帝怠政期间,明帝国完成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朝鲜之战,万历帝批的话语仍历历可见,说其是个昏君实在是……
另外,说到万历疯狂报复张居正的问题,如果抛开阎人瑞的讲法,你就会发现,原来万历虽然抄了老师的家,但是并没有杀人,而且还特意留了二顷田一栋屋给张居正母亲养老,和后世满洲比起来……抄家审讯的过程中死人了,张居正的长子自杀、三子自杀未遂,结果这事就大了,万历很生气,特意下旨查是怎么回事。张居正长子死前说,要转告张凤盘相公安心,这个事是很蹊跷的。我个人认为,万历报复张居正的因素是有的,但并不想伤及张的家人,因为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对张开棺戮尸的奏章有不少,万历都驳掉了。但是,有些人借机整张居正,就弄大了,万历还是很生气的。
再有就是,我认为,张居正的事件对万历的影响非常大。最重要的地方并不在于万历要报复老师,而是张的贪污,对于万历来说,就是偶像的毁灭。你很难想象你从小崇拜的一个人,一个完美的人,天天对你说要作个好人、作个好皇帝,长大后你发现这个人自己生活不检点,不让你干的事他几乎样样有份。这应该是一种毁灭性的感觉,所有的价值观可能在那一刻都变得虚无飘渺了。证据就是,张居正事件后,万历要求开始修筑自己的陵寝,当然阎人瑞人等就要说他准备死后享乐了,但是那时的万历才21岁而已。有谁在21岁想起给自己买坟地的?除非万念俱灰。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那一年的科举大典,万历亲自主持亲自出题。首先,这事(连同亲身步行祈雨事件)证明,万历并非在张居正死后就立刻本质暴露,变成一个懒虫了,他至少很好的履行了一年皇帝的所有职责。其次,就是这年科举的试题,长达500字,几乎是关于人生探讨的问题的,让很多官员和考生目瞪口呆。在此之后,朱常洵小朋友诞生,万历皇帝就正式开始职业宅男生涯了,当然期间还经常兼职作皇帝养家。所以我一直认为,万历帝的“懒惰”根源和国本之争关系极大,深层原因则是个人对体制的对抗,但又仅表现在形式上,对国家实质上的运行,仍然基本履行了职责。
不看清修《明史》,看利玛窦游记的话,半个明君的评价已然是低了。当然,光看清修《明史》的话,就会想,咦,明朝皇帝很多神经病哦——如果你把那些不合理的地方都看成其间人物都是神经病,而不认为是故事编得不够完满的话。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