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星至少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而且当时的统治者——各国诸侯们是相当重视的,常常会对国家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关系着国计民生。
下面就是几个例子:
春秋象纬学大师裨灶
裨灶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精通象纬学。占卜常常出人意料,并且许多都能得到验证。
郑简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45年),岁星不在星纪位次,却跑到了玄椃位次。裨灶说:“岁星失次,跑到了明年位次,祸及南方朱鸟,周王、楚子都身受其害。今年周、王楚子都会离开人世。”不久周王楚子就驾蹦了。三十三年(公元前533年)四月,陈国受灾。裨灶说:“五年后陈国将会重新封国,封国五十二年后灭亡。”子产问其中的原因,裨灶回答说:“陈国属水,水是火的嫔妃,楚国又属火。如今火星两次出现而陈国发生火灾,这就预示着只有追随楚国才能重建陈国。阴阳五行,用五配伍,所以说是五年。这一年岁星在星纪,五年在大梁,陈国复封。自此四年后又出现鹑火。此后四十八年,五次出现鹑火,火盛水衰而后陈国灭亡,楚国拥有了它。这是天道,所以说五十二年。”这个预言后来也被证实了。
第二年正月,有客星在蝥女座出现。裨灶对子产说:“七月戊子日,晋君就要去世了。今年岁星在玄椃。姜氏任氏守玄椃的土地,蝥女宿为玄椃的首位,而切妖星出现,进而诉诸邑姜。上天以七为法度,齐地以前的诸侯逢公就是戊子日去世的,当时妖星也出现过。今年又有同样情况出现,因此我卜晋君就要去世了。”果然,晋平公在七月戊子日去世了。
郑定公五年(公元前525年),有星星祸乱心宿,向西直达银汉。裨灶对子产说:“宋卫陈郑将要同一天出现火灾。如果我用瓘、斝、玉瓒舀酒祭天,郑国就会避免遭遇火灾。”子产没有答应。第二年夏天,祝融氏果然在同一天驾临宋、卫、陈、郑等国。裨灶又对子产说:“不采用我的意见,郑国又要遭受火灾。”子产最终也没有同意,郑国也没有出现火灾。
先知裨灶的预言
从史书的零星记载中,我们能够理解,古代的占星术跟西方有所不同。后者多注意个人的穷通祸福,而中国人的占星术专言军国大事,如战争胜负,年岁丰歉,帝王大臣的安危,王朝兴亡等等。春秋时代的先知裨灶就是占星术方面的专家,遗憾的是,当时人正在理性进步的大道上,对不可知不可测的占星术缺乏深究、尊重,急欲以理性扫除它,故我们今天看到裨灶们的故事只有猜想了。
裨灶是郑国的大夫,跟理性的执政干才、治国专家子产同时。他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公元前545年。当时郑国上层对人事喜欢发表意见,做事前诸葛亮。这一年,还未执政的子产有幸见到路过郑国的蔡国国君,他预言这个国君将会遭殃,甚至断言他的遭殃来自他的儿子。两年后,这个蔡国国君果然遭到自己儿子的谋害。郑国的另一个大夫游吉出使楚国,他回来后也对同僚预言说,楚王要死了。游吉以《周易》为依据,断定楚王短命,并欢欣鼓舞地说,十年之内,楚国不会争霸中原,郑国可以休养生息了。但最为肯定的预言则是大夫裨灶做出的。裨灶明确说:“今年周天子和楚王都要死去。因为岁星(即木星)已经不在其位,跑到明年应在的位置上,危害了鸟尾星,对应起来,周王室和楚国都要受灾。”
先知秋天做出了预言,到冬天,这一年的十一月二十五日,周天子死了。年底,楚国国王也死了。大人物的死亡也确实引起各自国家的动荡。裨灶的预言实现了。
裨灶的地位是特殊的,执政的子产号称博学,但裨灶所长者是子产所不懂的。公元前533年,夏季四月,陈国发生了火灾。裨灶预言说:“五年以后,陈国将被重新封国。封国五十二年后就会灭亡了。”这样离奇的预言居然也实现了,陈国确实为楚国灭后复封,几十年后,再次为楚国所灭。

两千多年前的一场大火,遍及四个诸侯国,天灾,还是人祸?
公元前524年5月13日,在这一天当中,地处中原的宋、卫、陈、郑四个国家的都城同时发生了重大火灾。
《史记》记载:
郑定公六年,郑火,公欲禳之,子产曰:"不如修德。"
宋元公八年,宋火。
陈惠公十年,陈火。
卫灵公十一年,火。
《史记》记载:
郑定公六年,郑火,公欲禳之,子产曰:"不如修德。"
宋元公八年,宋火。
陈惠公十年,陈火。
卫灵公十一年,火。
太史公对这场大火的记载非常简略,既没有记录火灾的原因,也没有描写火势的大小,只用了一个字"火"。但是,在《史记》中能把这场火记录下来,就足以证明这场火灾的火势是非常大的,或者说它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与此同时,远在鲁国的都城,有一个人爬上了大庭氏库房顶上瞭望了一会,非常肯定的说:"就是宋、卫、陈、郑发生了火灾。"几天后,四国发生火灾的消息传到了鲁国,鲁国史官记录下了这件事。 这个厉害的人叫做梓慎。

这就使这件事情显得有点诡异了。
宋、卫、陈、郑四国在现在河南境内,鲁在现在山东境内,宋国的都城距离鲁约180公里,卫国的都城距离鲁约180公里,陈国的都城距离鲁国约280公里,郑国的都城距离鲁约330公里。
这么远的距离,身在鲁国的人不可能看到火灾的发生。
那么,梓慎是怎么知道这四个国家发生火灾了呢?
更加诡异的是,早在一年前,鲁国的申须就已经推测出了这场火灾,而梓慎进一步推测出了这场火灾的时间和地点。
公元前525年初冬,鲁国大夫申须说:"明年人间将会有大火灾"
梓慎进一步说:"火灾将会在明年5月13日,在宋、卫、陈、郑四国发生。"
这就厉害了,这个梓慎是什么人呢?能准确的预言一年后的火灾时间和地点。

梓慎是鲁国的大夫,春秋时期有名的阴阳家。
在这件事之前,梓慎已经有过几次成功的预测。
在鲁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春,梓慎看到鲁国没有结冰,预言宋国和郑国要发生饥荒。
在鲁昭公十五年(前527年)春季的一次祭祀上。梓慎"见赤黑之祲",就预言了祭祀将会出现状况,并且应验到主祭者的身上,果真,在祭祀的当时,主祭叔弓突然暴病身亡。
这次火灾,梓慎是依靠什么现象推测的呢?
《左传》记载:在鲁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
"大辰"就是大火星,属二十八宿之东方苍龙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的第五宿第二颗星,既"心宿二"。
相传自颛顼时,开始派人专门观测此星,并发现了运用大火星相对于地球方位关系来确定季节的规律。
就是说,在公元前525年的冬天,在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彗星,彗星头在大火星附近,彗星尾巴向西延伸及银河,申须和梓慎据此判断,这四个国家有火灾。
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往年吾见之,是其征也,火出而见。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夏数得天。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陈,大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星孛天汉,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其见之月。」
这是梓慎的推理过程,这个理论太玄幻,我们不看也罢。
这个梓慎太厉害,准确的预言了火灾的时间和地点,为什么不预防呢?
其实,对于这场火灾,还有人已经事先预言了。
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曰:「将有大祥,民震动,国几亡。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国迁其可乎?」
里析是郑国的大夫,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这时候执掌郑国的国政。在火灾还没有发生的时候,里析就告诉子产,国家将会发生的的灾难,差不多会使国家灭亡,到时候我已经死了,我建议迁都来躲避,可以吗?
子产没有听从里析的建议。
等到发生火灾,里析真的已经死了,没有下葬。
子产不愧是著名的政治家,对火灾的救援有条不紊:
派三十人把里析的灵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派人保护外国的宾客,没进城的不要进城,进城的安置在宾馆不要乱走动。
派人保护国家重要场所的安全。
派人到处救火。
派人登上城墙,以防国内有人作乱,国外有人趁机入侵。
火灾之后,派人登记被烧的房屋,减免他们的赋税,发给他们建筑材料。
在这四个国家当中,宋国和卫国也对火灾进行了救援,陈国对火灾不管不问,许国没有派人慰问发生火灾的四个国家,当时的君子据此判断,陈国和许国将会最先灭亡。

一场火灾,至少有三个人已经提前做出了预言,一个人据此要挟而没有成功,这四个人都是什么人呢?
他们都是负责占卜的人。
占卜,按现在来说是迷信活动,在商周时期,它是国家大事。
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对自然现象不能理解,就产生了原始的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占卜,神秘的占卜术也成了各种决策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到了殷商西周时期,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日趋细密,出现了专门的神职人员,负责占卜,这些神职人员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宗教方面说,他们是神的意志的唯一的权威阐释者和神权的实际掌控者。
从政治方面来讲,这些神职人员以上天的代表自居,有权训导君主的言行。凡遇到政治任务,先占卜吉凶,然后再定行止,既是遇到战争也是如此。
甲骨文多是当时卜筮记录,商王朝对于卜筮的迷信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每日必卜,每事必卜,如任命官员、征伐出战、祭祀祖先、修筑城池等大事的决策皆列期间,任凭占卜神意的左右摆布。

而在周武王灭商之后,曾去拜访商朝的旧臣箕子,向他请教治理天下之道,箕子就详细向他讲述了占卜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进入周朝,占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下降,周朝人虽然也重视占卜,但不是像商朝那样每事必卜,周朝更重视的是人的力量,武王伐纣前的占卜就不吉利,武王却坚持发兵。
虽然如此,占卜在周朝政治上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到了战国时期,我们发现,占卜在决定国家大事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战国时候的君主决定人事任命、征伐出战等国家大事时,更多的是听取谋士们的意见,很少再听取占卜者的意见了。
战国时代,占卜不再是神圣而又神秘的事,相反成为人们手中获得某种利益的工具,而人们的经济利益和命运前途成了主要依据。
换句话说,就是从商朝到战国,神职人员在政治上的地位是逐渐下降的。由商朝的每事必卜,到西周的大事占卜,到战国的偶尔占卜。
在神职人员地位下降的同时,像子产这样学识渊博而又不太相信鬼神之说的读书人逐渐在政治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子产在受到裨灶要挟的时候,就直接说了"那是神的事情,裨灶作为一个人,怎么能知道神的事情呢?裨灶说的事情多了,偶尔说对一两次罢了。"
这是以子产为代表的士人对神权的挑战,在这个挑战中,士逐渐占了上风,神职人员的权力在逐渐衰落。
而这场大火正是发生在春秋末期的公元前524年,神职人员的权力逐渐衰落的时候。
从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来看,四个国家的都城在同一天意外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很小;
而在一年前就能准确预测火灾的时间和地点,这种可能性近乎等于零。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发生在公元前524年的这场大火并非天灾,而是一场人祸。
参与者至少有鲁国的申须、梓慎,郑国的里析、裨灶等这些神职人员,还应该包括卫、陈、宋等国的神职人员,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作用,显示自己预测的神奇效果,利用天空中出现彗星这个天象,先散布谣言,再在四国同时放火,来警示当时的统治者,以便引起统治者的重视。
这些阴谋诡计最终不能决定历史的走向,占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到后来,只能成为民间的一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