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向红色文化学进京赶考
十年寒窗之苦是难不倒读书人,而应试之苦却常常使他们望而生畏。读书是意志的磨练,进京应试则是身体素质的考验。
“赶考”的“赶”字,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路途之苦,蜀道之难,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路上。
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为了能够达到赶的要求,纪中石曾经八年长跑练就了基本功,登山,健步是十八年的常态,因为纪中石知道未来的弘扬国学的弘未来途中,身体素质是一个硬件参数。
进京赶考,重要的是考。赶是过程,没有人关心你的赶,更多人是看到了你的考的结果。而考,需要智慧的。
2011年10月2日,纪中石进京刚刚停下来,一个机缘来到双清别墅,从此有感悟到了应该向红色文化学进京赶考智慧。因为这个考试,不是一篇命题作文,更不是八股文。
1949年春,北平和平解放,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香山,根据形势的发展,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在告别西柏坡踏上进驻北平征途之后,毛泽东还风趣地把进驻北平比喻为“进京赶考”。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沿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纪中石先后到了八一南昌起义博物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西柏坡,延安,井冈山,桑干河。。。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初心发起,还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环境,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斗争智慧。
红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背景之下的一个具体应用,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经过了红色文化的系列考察,把原来的口头背诵已经转化为具体的人生智慧感悟与企业管理智慧感悟了。
1991年到2009年,18年的乡村和中小城市历练,是18年在赶;2011年开始,在运用弱者生存的智慧熟悉了首都环境后,是模拟红色文化智慧,在考,这一考,就是10年。
这,只是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