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留言  博客  繁體中文
 
  首  页 |  联系我们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人生咨询 传道解惑 经典案例 投资理财 资源整合 经典解读 地产风水论坛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学员天地 ·经典案例 ·经典解读 ·联系我们 ·人生咨询 ·资源整合
您的位置: 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 文章中心 >> 经典案例 >> 中石说事---让更多的朋友体会东方文化的价值 今天是2024年12月5日, 离本网站22周年还有187天    
 阅读文章

历史上是谁给忽必烈建议修建元大都?

浏览次数:36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2024-10-27 12:03:48提交会员:admin

公元1213年秋,成吉思汗挥军南下。10月兵围中都(今北京),围城达5个月之久,中都城“军民饿死者十四五”。

金宣宗坐困愁城,无奈之下,只能派大臣求和,以献出岐国公主和亲、缴纳大量金银和五百童男童女、御马三千匹为代价,换得成吉思汗退军。

为了不再次忍受城下之盟的耻辱,1214年5月,金宣宗不顾元老重臣和士民的反对,下令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市)。做了61年中国北方中心的中都城被它的主人抛弃了。

金宣宗迁都次年(1215年),成吉思汗兵分四路南下,将金中都围得水泄不通。守城大臣完颜承晖无力回天,只得自杀。在蒙古军猛攻之下,中都城终于陷落。

一座宝库向一群掠夺者敞开了大门,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成吉思汗(1162-1227)

成吉思汗纵容军队对中都城进行了疯狂的抢掠和破坏——“蒙古兵遂入中都,吏民死者甚众,宫室为乱兵所焚,火月余不灭。”

因为火势过大,连成吉思汗本人也已经无法驻扎在旁边,而是率军退驻于长城外侧的多伦附近。

当蒙古军饱掠而归后,中都城已经几乎被彻底毁灭,难以再称得上是一座城市。此后几十年间,虽然这里被改为燕京,成为蒙古汗国治理汉地的治所,但其残破的景象一直没有改变,“可怜一片繁华地,空见春风长绿蒿”。

蒙古汗国是以军事征服立国的草原帝国,对于城市经济极不熟悉,在燕京的历任达鲁花赤(断事官,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只知道搜刮贡赋,对于恢复城市,安集黎民并不着意。

燕京似乎难有出头之日了。直到蒙古统治燕京半个世纪后的1264年,新一任蒙古大汗开始在这里大兴土木。

1

忽必烈是蒙古帝国第五任大汗,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但他与祖父以及前几任可汗不同,不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征服者,他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一个伟大的建设者。

他不但要继承祖父用铁蹄踏出的帝国,还要成为中华皇帝——“在亚洲的其他地区成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时,在中国,他企图成为19个王朝的忠实延续者。”

在忽必烈之前,蒙古帝国的中心是蒙古高原,都城在鄂尔浑河岸边的哈喇和林。这是一座典型的草原都市,由窝阔台汗于1235年建成。

那时的蒙古帝国的疆域西到东欧,西南抵达伊朗高原,北部囊括部分西伯利亚,东部直到库页岛,南部则与南宋以淮河为界。和林城正好处于较为中央的位置,利用四通八达的驿道可以有效掌控各地。

而到了忽必烈时代,因为和弟弟阿里不哥的征位之战,蒙古帝国分裂,窝阔台、察合台汗国已经成为敌国,和林城就几乎成为边塞,首都再设于此,明显不合适了。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

因此,1260年忽必烈称汗后,将自己于1256年建设的开平城(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境内,滦河沿岸)改称为上都,作为自己的都城。

上都是北接哈喇和林,南通中原地区的要塞,符合当时的忽必烈统治区域的管理。但既然是皇帝,那么,正统问题十分重要,必须灭掉以正统自居的南宋,才能名正言顺。

而随着灭亡南宋提上议事日程,也就不得不考虑日后如何治理江南地区,上都又显得较为偏远。

忽必烈麾下,聚集了当时多个民族最优秀的人才,而各民族的精英都劝他定都于幽燕之地,蒙古贵族霸突鲁认为:

“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地,非燕不可。”

汉族谋臣郝经则认为:“燕都东控辽碣,西连三晋,背负关岭,瞰临河朔,南面以莅天下。”而色目人亦黑迭儿也建议在燕京整修宫殿,以作首都。




元上都遗址

于是,在1264年,忽必烈开始了营造新都的举措:

在中都旧城东北郊外的琼华岛营建宫室,并着手修缮燕京旧城,打算在此定都,仍名为“中都”。

但是,旧燕京城早已残破不堪,宫室尽成废墟,修缮比重新筑城耗费还要巨大,另外,旧中都的水源主要靠西莲花池水系,早已严重不足。

再加上考虑到南方北运的粮食,漕运只能到达通州,若要从通州向旧中都开凿运河,却又有海拔高出20余米,河水无法引出的难题。

于是,在1267年,忽必烈接受刘秉忠的建议,放弃中都旧城,在东北郊外以琼华岛为中心另建都城,仍称中都。

而总工程师,便是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像

新都城的执行者刘秉忠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河北邢州人,字仲晦,初名侃,年轻时曾隐居为僧,又名子聪。

1242年随禅宗宗师海云法师北上到蒙古帝国都城和林论道,因为“博学多才艺”而被忽必烈看重,从此留在忽必烈身边,备受宠信。

不但在军国大事上忽必烈对其言听计从,在城市建设上更是对他极为倚重。当初修建上都时,设计师和总工程师便是刘秉忠。

他选址于滦水之阳、龙岗之阳筑城,认为两者合为重阳,是最为吉祥之地。果然,忽必烈在上都登基后,一路顺风顺水,击败了所有对手,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因此,新都城的修建,刘秉忠仍是设计师的不二人选。

2

刘秉忠和他的学生兼副手郭守敬、赵秉温都是饱学之士,精通堪舆之学,对他们来说,新都城不仅要宏伟壮丽显现皇家威仪,还要符合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礼法传统。

刘秉忠等人考察前代,发现辽南京城呈方形,周长24里,外城四面城墙共开8门,皇城在外城西南隅,这显得规模太小,而皇城未能居中,不符合传统礼法。

金中都城按照《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都城汴梁(开封)建造,周37余里,近正方形,共13个城门,其皇城偏在西部,这要比辽南京宏伟、周正得多,但仍有瑕疵。

辽代设南京时并未着意建设,而金中都则在辽南京的基础上扩建,碍于原有格局不能尽情发挥。而新都城则几乎是白手起家,自然可以放手去做。

于是,他们决定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对于天子之城的规划进行设计。


辽南京城平面布局示意图

在建城以前,刘秉忠等人先进行了详细的地形测量,然后拟定了一个全城的总体规划:

新都城整个都城以积水潭、太液池为中心,外城为方形,九经九纬的道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轴线分明。

太液池以东一带建宫城,这符合“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的堪舆原则。而宫城、府衙则与天上星辰布局对应起来,皇城对应天上的“中心紫薇垣”;

中央政府最高行政机构的中书省衙署,因其位置处于“紫微垣之次”而被安置在皇城的北面。主持军务的枢密院被安置在皇城的东侧,“在武曲星之次”。

负责监察的御史台,则被安置在了皇城的西北面,“在左右执法天门上”——这便是天人合一。


元大都平面布局示意图

宫城选址完成后,则以大内南门对准外城南门外一颗大树来确定全城的“王脉”,也就是中轴线,这样宫城的中心正好位于中轴线之上。

而城门的建设也按照“天地之数,阳奇阴偶”的原则,建11门,不开正北之门。至于城区,则按照“大衍之数五十”的说法,共建50坊,象征着天生地成,阴阳合德。

相对的城门之间都有宽广平直的大道,城内街道纵横竖直,互相交错,“天衢肆宽广,九轨可并弛”。街道皆有统一标准,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

日后,当马可·波罗来到大都时,站在城墙上鸟瞰全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个人若登上城门,向街上望去,就可以看见对面城墙的城门。

在城里的大道两旁有各色各样的商店和铺子。全城建屋所占的土地也都是四方形的,并且彼此在一条直线上,每块地都有充分的空间来建造美丽的住宅、庭院和花园。

各家的家长都能分得一块这样的土地,并且这块土地可以自由转卖。城区的布局就如上所述,像一块棋盘那样。整个设计的精巧与美丽,非语言所能形容。”




元大都土城遗址

待到测量设计完毕,至元四年(1267年)正月,新都正式破土动工,而在动工的时候,首先在地下铺设了下水道,安装了排水设备,然后在地面上根据分布区的布局,施工兴建宫室园苑和住宅房屋。

当年金中都的修建,动用了民夫80万,兵士40万,人工量已经极为惊人,但与这次筑城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从各地而来常驻工地的工匠、军队自不必说,因农时而只能按季节前来输役的民夫就极为惊人。

按当时的记载,仅至元八年(1271年),在筑城工地上劳动的民夫就达“一百五六十万”,而新都的修建则进行了9年之久,所有人工加起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毫不为过。

难以计数的民夫在这座大工地上辛勤地劳作,具体负责指挥施工的是汉人张柔、张宏略父子以及工部尚书段天佑。

而蒙古人也速不花、色目人亦黑迭儿、尼泊尔人阿尼哥等人也参与其中,尤其是亦黑迭儿,身为“茶迭儿局诸色人匠总管府达鲁花赤”,主持修筑宫殿。


这位来自阿拉伯的建筑师,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与藏族建筑、伊斯兰建筑以及蒙古民族习惯相结合,修建了独具特色的宫殿群:

如宫城中众多的温室、浴室、顶殿、棕毛殿、水晶殿、畏吾尔殿等殿宇便是出自他的设计,这些有着异域风情的宫殿与大明殿、延春阁、玉德殿等中原宫殿建筑完美地融合。

这些构成了“金殿耀日,玉宇连云,千门万户,穹宏深邃,如登金马,历玉阶,灿烂壮丽,未有过其右者”的皇宫建筑群。

而尼泊尔建筑师阿尼哥则负责修建了皇室的佛教寺院,规模宏大的“大圣寿万安寺”,其中的白塔至今仍存。

在中国历史上,既严格按照《周礼》建城,而又融合各国建筑风格,使两者相得益彰,可说是仅此一家。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正式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元”。至元九年,忽必烈更是定新都名为“大都”,在他心中,正在建设中的新都一定要配得上自己“大之至也”的王朝。

至元十三年(1276),经过9年的努力,大都终于完成了大体施工,而今天北京城的雏形就此定型。

·上篇文章:海水倒灌与征兆
·下篇文章:北京中轴线为何偏2度角?(荐)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文章
·天下之中与天地之中的观星台 2024-11-7 18:28:56
·北京中轴线为何偏2度角?(荐) 2024-10-27 17:55:41
·海水倒灌与征兆 2024-10-22 18:25:13
·东西丢了,如何预测 2024-10-21 14:15:25
·你是否是天选之人?《卦台山用易》 2024-9-11 5:19:12
特别声明:本站视频教程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谢谢!由于网络原因有的动漫连接较慢,请耐心等待!谢谢你的支持!
 相关评论
当前没有评论
相关评论 0 篇,当前显示最新的 3 篇。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研易 公司地址:元大都遗址北土城西路16号友诚大厦5-507室 热线:17319423526 李老师,满老师
后台管理 | 京ICP备11036542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All Rights Reserved by IE5.x 1024*768
页面执行时间:175.78MS 客服QQ:354319096 微信:18901210039
技术支持:河北六禾网络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