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2日,甘肃省人民政府2010(庚寅年)公祭伏羲大典在天水市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宣布公祭活动开始,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等出席公祭大典。大典由副省长咸辉主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宣读祭文。其它省市领导和陕西、甘肃两省关中—天水经济区七市一区的5000多名代表出席了公祭仪式。 伏羲是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交时中华民族一位杰出的氏族首领,他教先民们织网捕鱼,进行初级的畜牧业生产;他确定婚配制度,创造历法,发明乐器,教会人们制作和食用熟食,结束了人类身披树叶、茹毛饮血的野性状态。 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创造了八卦,其成为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他发明了琴瑟,创作了乐曲,制历法,尝百药,立九部,设六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境内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遗存。自古以来,天水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就在渭水流域用三牢之礼祭祀伏羲。自秦汉至明清,伏羲作为三皇之首,祭祀不断,相沿成习。 1988年,“羲皇故里”天水市在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恢复了历史上的公祭伏羲典礼,并开始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2005年开始,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至今省市已经成功举办了20届。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2010年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紧紧围绕“弘扬伏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凝聚全球华人、打造祭祖圣地”这一主题,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隆重严谨、节俭务实”的原则,公祭活动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文化厅、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甘肃省台湾事务办公室、甘肃省旅游局协办,中国侨联、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为支持单位。与此同时,作为节会活动之一的“陇右讲堂”第九讲——伏羲文化讲座等二十多项活动在天水市如期举行,本次讲堂由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甘肃省委宣传部、天水市委主办,中共天水市委宣传部、天水市教育局、天水市文化文物出版局、天水市社科联、天水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天水市图书馆、天水移动分公司承办;特邀请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中国旅游文献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徐日辉作了题为《伏羲文化——中华文明之源》的专题讲座。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甘肃省伏羲文化研究会、中华始祖文化园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始祖园发展有限公司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