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做咨询,由于比较劳累,每周至少要腾出1天时间游玩,昨天去了社稷坛。关于社稷坛,我们经常听到,但是其中的内涵,未必很多人知道。
社稷是土地之神。
社者,五土之神;按方位命名: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五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称五色士,实际象征国土。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乡叫“人民公社”。毛主席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他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
稷者,五土之神中特指原隰之祗,即能生长五谷的土地神祗,这是农业之神。“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

五种谷物俗名分别为 黄米、谷子(北方俗称
小米)、水稻(俗称大米)、小麦(制作面粉主要用料)、豆类
另外,也曾有关于“五谷”划分为“天谷”、“地谷”、“悬谷”、“风谷”、“水谷”的。天、地、悬、风、水所代表“五谷”并不一定都是粮食:“天谷”含诸如稻、谷、高粱、麦等果实长在头顶类的作物;“地谷”含诸如花生、番薯等果实长在地面下的作物;“悬谷”含诸如豆类、瓜类等果实在枝蔓上的作物;“水谷”含诸如菱角、藕等水中生长果实的作物;唯有“风谷”特殊,指玉米是通过风传播花粉,将头顶花粉吹到作物中节长出的须上从而结出果实的作物。
“社”“稷”,反映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周制,天子有三社,为国立社称太社。在库门内西侧(右);自为立社为王社;亡国之社为亳社。“左祖右社”,指的是太社。社和稷是两回事,因而也有分祭合祭之争。唐代分祭;本来社稷属于中祀,等级不高,唐代升为大祀,由皇帝亲祭。明代则为社稷合祭。
走进坛门.眼前是一条绿色的林荫道,周围遍栽果树。公园的主体建筑社稷坛位于轴线中心,坛呈正方形,为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平台。坛上铺着由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并象征土、木、火、金、水五行,古人认为,五行乃是万物之本。坛台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名"社主石",又称"江山石",以示"江山永固"。石柱半埋土中,后来全埋,1950年已移去。
公园位于天安门西侧,面积22余公顷。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元代改名万寿兴国寺。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为社稷坛。1914年辟为中央公园。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18年改名中山公园。
2010年5月31日,纪中石
东方文化弘未来咨询网http://www.hongweilai.com
咨询电话:13121912839 010-52322659
qq:45767152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