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与女儿李敏在香山
人们都记得那样一张照片:1949年1月30日,摧枯拉朽的解放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北京城,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8个月后的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了开国大典。
毛泽东从西柏坡搬出就住在北京郊外香山,香山距离北京城也只有半个小时路程,但是毛泽东就是不进北京城,甚至哪怕短时间地去看一下都没有。直到半年多后的9月9日,毛泽东才谨慎地住进中南海。
这的确是个反常现象,因为解放军已经全面控制了北平,国民党连残余势力都奄奄一息,不可能靠近被多重保卫的毛泽东。
这始终是个谜,有人一直以圣人、伟人和唯物主义者来分析毛泽东的心态。毛泽东的确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也以唯物主义作为他学说的重要基点,但不能忽视的是,毛泽东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毛泽东作为一个农民子弟青少年时代所接受教育给他造成的心理影响。
像毛泽东这样对于古书烂熟于心的智者,对于周易“九五为尊”还是不会置于脑后的。曾经隶属于《人民日报》的《报告文学》杂志于1989年第三期刊登过李君如的文章《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文中写道:“毛泽东是真龙天子,他是条土龙,按照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他需要东海之水润泽。因此取名‘泽东’,字‘润之’。
蒋介石是条水龙,两龙戏珠,同毛泽东相斗。老蒋在峨眉山时,有名士告诫他:‘胜不离川,败不离湾’。但他在抗日战争后忘记了,带领子弟兵杀出四川,结果被毛泽东打得大败。败亡之际,他想起了名士指点,去了台湾,再不敢有违天命。
“而毛泽东在胜利时,没有贸然进入北京皇城,先到香山住了一段时间,寻访名士。几经派人寻访,一要挑个世界上最大的数字之日进城,以壮阳袪邪;二是不可居住历代帝王之榻,因为帝王之榻与他的命数相克。于是毛泽东选了9月9日进城;在故宫中小坐片刻就出来,以后几十年再也没有去过太和殿。”
我想,《人民日报》所属的《报告文学》不是小报小刊,它应该是一个严肃的刊物,作者所以这样写,至少是有过这方面的史料。而作者李君如更是当今政治思想战线上的重要人物,目前担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这身份也绝不会道听途说、穿凿附会。而且这样研究毛泽东决非不严肃,倒是那种把毛泽东作为“神”来研究的,误导了多少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