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增雨很先进 拜神求雨大可不必
|
浏览次数:1689 |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 花费会员币:0 | 添加时间:2010-3-30 15:13:02 | 提交会员:admin |
|
国际在线消息: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10:0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郜风涛介绍《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颁布实施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日报记者:我们看到西南干旱地区有些人在烧香、拜神求雨,不知道气象局长对此现象有何感想?在改善农村落后地区气象灾害防御服务方面,气象局今年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有什么考虑?关于条例第21条有一个很人性化的规定,在高温来临前要做好供电供水和防暑医药供应的准备工作,并合理调整工作时间。请问,高温是什么范围,比如在北京、南京、武汉、重庆都是一个什么样量化的标准?如果没有去合理调整工作时间,是不是属于违反条例,要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处罚?谢谢。
郑国光:关于第一个问题,非常感谢你告诉我还有老百姓在拜神求雨,应该说如果有合适的天气条件,气象部门肯定会组织一些科学的人工增雨作业,用科技手段来增加降雨。全国已经有2/3的县,就是1959个县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现在全国有作业高炮6533门,火箭发射架5939部,每年租用飞机30多架,人工增雨作业范围覆盖1/3国土,超过360万平方公里,目前作业的装备和规模都属于世界先进水平,所以大可不必拜神求雨,还是要利用科技手段来抗旱、增雨。
郑国光:气象部门一直把为农服务作为服务的重点,近几年,我们又加大了对农业农村服务的力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健全农业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在今年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上,把气象服务“三农”作为主要的议题进行部署,目的就是要让农民享受到城市居民一样的气象服务。
现在已经建成了农村高温气象灾害预警喇叭达8万多个,农村气象电子显示屏43000个,建立了15400个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有37.5万农民气象信息员,通过他们把气象信息传播给广大农民们,每年各地气象部门还为全国72万防汛责任人免费提供手机短信的气象服务,现在农民定制气象服务信息的用户已经达到3000多万。此外,各地气象部门还建立了一个农村经济信息网,已经覆盖了全国近一半的县,为农民提供气象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帮助农民通过网络来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举一个例子,安徽省农网由气象部门运行的,运行6年来,农民在网上的交易就超过了150亿人民币,农民可以随时了解全国所有的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发展经济。
郑国光:刚才讲到高温的问题,我们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对高温各部门的响应都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具体的可以再看看相关规定。[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