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秦宗权时跟朱瑄、朱瑾结盟,还连宗拜了把子。
秦宗权还没死就翻脸偷袭两个把兄弟,比跟独眼龙翻脸还快;
打败秦宗权让朱全忠一下子脱贫致富,但朱全忠还是半点高兴不起来。
他可不是独眼龙那样只懂得打打杀杀的莽汉,更不是秦宗权那等不知自己多少斤两的二愣子,对地盘内外的战略形势,他可说有着相当的了解:
自己现在地盘扩大了不止一倍,兵力也达到数万,但天时、地利、人和三样他就占了个“讨逆英雄”的天时,从地利上看,自己的辖区不依山不靠海,一马平川,物产也不丰富,是易攻难守的四战之地;从人和上看,不但四面都有强邻,而且这些邻居中除了不大靠得住的两个盟兄弟以外,像徐州时溥、淄、青的平卢节度使王敬武、北面今天河北大名一带的魏博节度使岳彦桢等,都对自己构成威胁,自己虽然实力超过他们中任何一家,但倘贸然出兵攻打某家,另一家就极有可能趁火打劫,端掉自己的老窝。可是总在这前怕狼后怕虎的地方按兵不动,一旦独眼龙缓过神来,自己怕是连坟地都找不着。
就在这时,有人给他推荐了一个叫敬翔的读书人。
这敬翔书读得其实不怎么的,几次高考都落了榜,空有一肚子文韬武略,去好几家诸侯那儿应聘,都给文凭关卡了下来,只得在朱全忠的部下、一个叫做王发的老朋友家安身,每天写点儿打油诗什么的混日子。王发见他天天蹭吃蹭喝,终究不是个事儿,就劝他写了份自荐信,瞅老朱神色不错的当儿给递了上去。
朱全忠是老粗出身,而且老爹朱五经是穷死的,心里不免对读书留下些阴影,觉得知识越多越反动,对知识分子那是高度的不重视,那些进士、才子的自荐信他看得半懂不懂,多半都随手扔进了字纸篓:老子这么大的官都看不懂,这文章一准儿不是好文章,这写文章的人想必也没嘛学问那,来人,给老子轰出去!
可敬翔这篇通篇大水词儿,朱全忠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愣没一个字看不明白的,心想,这才是大才子呢,急忙请进大帐,把自己那点儿堵心事一说,敬翔哈哈大笑:“这好办,您先派手下人能耐人假装投奔人家,人家见了精兵强将哪儿有不收的,他一收,您就写信去要,他一准儿不给,您正好发份公开信,说他心术不正,勾引别人部下,您想啊,这兵将是诸侯的命根子,勾引别家部下的主儿谁不恨啊?您只管出兵,那些个邻居谁也不会跟您捣乱了,跟您捣乱,那不是纵容勾引部下的违法乱纪行为么?这种风气如果不刹住,以后勾引到他们自个儿头上,那还了得!这样一来,您就可以一个个地收拾,等他们回过味来,您也收拾得差不多了,您老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这番话听得朱全忠霍然开朗:这敬先生就是咱老朱的诸葛亮啊!这计高,实在是高。
不过就算是诸葛亮也未必想得到,朱全忠第一个用计的对象竟然是他的两个盟兄弟朱瑄和朱瑾。
倒也不能全怪朱全忠白脸狼,朱家兄弟的地盘来路本来也不正,朱瑾的兖州干脆就是从老丈人齐克让手里使诈强夺的。他们的地盘再往东就是大海,如果能被朱全忠拿下,就能解除一面的威胁,可以腾出更多兵力争霸;而且由于是盟友关系,朱温还经常派人去两人地盘招兵,行起敬翔的毒计也的确方便得很。
果不其然,朱家兄弟不但中计,还傻乎乎地回信,带着三字经把朱全忠臭骂了一顿,这二位是私盐贩子出身,文化程度跟老朱也是半斤八两,信上写得嘛,老朱自然看得明白:得,老子要的就是你们骂我,弟兄们,给我打!
887年八月,朱全忠派大将葛从周、朱珍进攻朱瑄、朱瑾,在刘桥和范两地大破二朱,杀了朱瑄的弟弟朱罕,歼灭兖、郓兵马数万,这时上距三家联手大破秦宗权的边孝村之战不过三个月,朱全忠跟这两个盟兄弟翻起脸来,竟比跟独眼龙还快。
虽然此战最后只夺下个濮州,没能一举消灭二朱,但正如敬翔所料,周围诸侯竟没一个趁火打劫的。
更有利的是,损兵折将的二朱此后不敢和朱全忠正面交战,只是不断向独眼龙等强大诸侯求援,在无意中给了朱全忠以逸待劳、围点打援的战机:千里迢迢从山西北部借道来援的沙陀骑兵不但未能解救二朱,自己却被不断损耗,朱全忠和独眼龙的二雄争霸还未上演PK,后者的实力就已白白耗损了许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