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厉公的死让齐桓公大大松了一口气。他抓紧时间,广泛开展外交,同时辅以军事手段,巩固幽盟的成果。
公元前672年,齐桓公派高傒前往防城与鲁国结盟。
公元前671年,鲁庄公前往齐国学习考察。同年十二月,齐、鲁两国元首在郑国的扈地会盟。
公元前670年,鲁庄公前往齐国迎娶齐国公主、齐桓公的妹妹哀姜(这名字一听就知道下场不好)。论辈份,鲁庄公本来就是齐桓公的外甥,应该叫齐桓公舅舅。现在他又娶了哀姜
,实际上就是娶了自己的姑妈,应该叫齐桓公大舅子。这亲上加亲的关系,让人怎么看都有点不舒服,但是对于两个国家的关系来说,却是一剂滋补良药。没办法,为了国家的利
益,亲戚的辈份乱就乱点吧。
公元前667年,齐、鲁、宋、陈、郑等国元首在幽地再次会盟。这时候的郑国的国君是郑厉公的儿子郑文公。与桀骜不驯的郑厉公比起来,郑文公显得文质彬彬,一看就让人觉得放
心。第二次幽地会盟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拉下帷幕,齐桓公进一步巩固了同盟内部的团结。
公元前666年春天,齐桓公奉天子之命,以当年卫国曾帮助王子颓谋叛为罪名,讨伐卫国。当时卫惠公已经死了,即位的是他的儿子卫懿公。卫国军队战败,认罪,赔款,齐桓公满
意而归。
公元前664年,齐桓公通过外交施压,逼迫小国鄣国依附于齐国。同年冬天,齐军讨伐北戎,获得胜利。得意洋洋的齐桓公派人把一批北戎战俘赠送给鲁国。此举热情可嘉,但左丘
明仍毫不客气地批评说,齐桓公这种做法“非礼也”,理由是:但凡诸侯打败蛮、夷、狄、戎等野蛮人,应该献俘于周天子,由周天子来警惧他们,而不应该献俘于诸侯。
但是,不管礼不礼,鲁庄公对于齐桓公的馈赠受宠若惊,于第二年春天开始修筑小谷城,以此作为礼物赠送给管仲。诸侯筑城赠送给他国的大臣,这在春秋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
的大手笔。齐、鲁之间的关系,进入了如胶似膝的蜜月期。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间还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在当时看来并不值得大书特书,可是很多年后,人们又不得不将它大书特书:陈国的公子完逃亡到齐国。
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公子完逃亡到齐国。春秋乱世,各诸侯国的公室子弟象蒲公英一样被风吹着飘来飘去是常有的事,齐桓公本人就有过避难于他乡的经历
,因此对于公子完不但没有歧视,反而惺惺相惜,热情地接待了他。
公子完是个很稳重的年轻人,即使在流亡之中,仍然保持了高贵的气质,谈吐相当不俗。齐桓公和他天南海北地聊了一下午,快到吃晚饭的时候,突然说:“你就在齐国住下来,
不用再考虑回陈国的事了,我想任命你为齐国的卿。”
公子完听了,毕恭毕敬地拜伏在地上,表示感谢,然后说:“国家有难,我跑到贵国来逃避责任,能够得到君主您的宽容,就已经很满足了,哪里还敢做那么大的官,让人家说闲
话啊!”
公子完这番答辞更让齐桓公坚定了把他留下来的意愿。他想了想,说:“既然如此,你可以不担任卿,就担任齐国的工正吧。”
所谓工正,是掌管百工的官,类似于后世的工部尚书。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公子完没有再拒绝齐桓公的好意。
后来有一天下午,齐桓公突然带着随从跑到公子完家里,坐在院子里和公子完喝酒聊天,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天就黑了。齐桓公酒兴正酣,下令说:“举起火把,不醉不归。”公
子完一听,马上跪倒在齐桓公跟前说:“对不起,我只准备了白天的酒,没有准备晚上的酒,不能再喝下去了。”
《左传》评价说,喝酒也要按照一定的礼法,晚上喝酒就等于淫乐,公子完这样做是不想让主君违背礼法而陷入淫乐。
公子完还在陈国的时候,陈国的大夫懿氏要老婆给公子完算命,结果抽了个上上签,命书的原文如下:“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