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谈判,其实也就是对失败者进行宣判:
第一,公子纠乃是齐侯的兄弟,虽然有罪,齐侯不忍亲自动手,请鲁君代劳。当然,人头还是要送到齐国来验货。
第二,管夷吾差点射死齐侯,大逆不道,必须送到齐国来,由齐侯亲自监斩,以快齐侯之意。
《左传》记载:“(鲁庄公)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受之。”事到如今,鲁庄公也保不住公子纠这个亲戚,只好派人把他给杀了。召忽也自杀以殉葬。而管
仲则被装在一辆囚车里,准备交给鲍叔牙带回齐国去。
管仲请囚而鲍叔受之,这说明当时管仲已经意识到自己此去的命运,在主观上也要求把自己送回齐国去听候发落。齐国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在,他一点也不担心。
当时鲁国的大夫施伯看出了门道,对鲁庄公说:“管仲这个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为齐侯所用,对鲁国有百害而无一利。现在齐国要回管仲,表面上说是报一箭之仇,实际上肯
定是想重用他。”
鲁庄公说:“那怎么办?”
施伯说:“杀了他,把尸首交给鲍叔牙带回去。”
这消息不知为何让鲍叔牙知道了,他马上派使者去找鲁庄公,再一次强调,齐侯必须亲自在群臣面前处死管仲,如果只给一具尸首,不如不给!
鲁庄公刚刚打了败仗,不想在这些小事上节外生枝,把管仲活生生地交给了鲍叔牙。
囚车一入齐境,鲍叔牙就把管仲放出来,给他换上好衣服,好酒好菜招待。
什么叫管鲍之交,这就叫管鲍之交,管袍又管饱。
*
齐桓公见到管仲的第一句话就是:“拉出去斩了。”鲍叔牙大吃一惊,说:“在下大老远把管仲给弄回来,不是给您砍头的。”
齐桓公拿手指戳戳自己的腰:“差一点就被这家伙给射死,这样的人不杀,我这国君当得还有啥意思?”
鲍叔牙跺脚道:“他当初射您,是各为其主,无可厚非。现在您用他,您就是他的主人,他照样会为了您去射别人 咳,您如果真要管仲去射人,也为未免太大材小用了,他可
以为您射天下!”
齐桓公说:“师傅,我有您这样的帮手就够了。”
鲍叔牙说:“瞧您说的啥话?我是个很平庸的人,平时您让我吃饱穿暖,我也就满足了。说到治国平天下,还非得靠管仲不可。”
齐桓公说:“他有那么神?”
鲍叔牙说:“我虽然不才,但是跟着您出生入死,把身家性命都寄托在您身上了。您说,我怎么会有片言只字骗您呢?您尽管用管仲,他的才能在高傒之上。”
高傒就是齐国的上卿高敬仲。国、高两家是世袭的贵族,在齐国德高望重,这位高傒更是直接主导了了迎立小白的行动,为小白登上国君宝座立下汗马功劳。齐桓公对于高傒的感
激和倚重可想而知。
听鲍叔牙这么一说,齐桓公仔细打量了管仲一番:“这还真看不出来。试试?”
“试试。”鲍叔牙说。
接下来的故事比较老套。齐桓公先是对管仲拱拱手,管仲也对齐桓公拱拱手,两个人算是见过了礼。齐桓公长叹一声说:“先君襄公在位的时候,不好好料理国政,只喜欢游山玩
水,放鹰打猎;不尊重人才,只喜欢讨好妇人。后宫的女人多达数百,都是锦衣玉食,好生供养,军费开支都被用在后宫,而前线作战的将士吃不饱也穿不暖,贤能之士的地位反
而不如女优的地位高。国家被搞得乱七八糟,宗庙也被弄得乌烟瘴气。管先生给我说说,有什么办法改变这一切?”
齐桓公这个题目出得很大,管仲的回答却很简单:“要想改变这一切,关键只有两个字 秩序。”管仲很聪明,没有一开始就给齐桓公长篇大论,只是拣最关键的要点说。只有
这样,才能吊起这位国君的胃口,引他继续往下问。
果然,齐侯紧接着就问:“如何确立秩序?”
管仲捏捏胡子,若有所思地说:“很久以前,古代的圣王治天下,用的是 叁其国而伍其鄙 的办法,让老百姓各居其所,各安其业,各就其位,国家也就大治了。”
管仲的治国之道在于先治民,把国民分为士、工、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