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之东的随国。随国姬姓,是周王室的后裔。楚军侵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荆楚文化对中原文化的一次试探性进攻。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试探姬家村,估计与一年前姬村长被村里的恶霸姬寤生打得鼻清脸肿有关。
村长连自己都顾不上,哪还顾得了村子边上那十几户小人家呢?熊通如是想。
楚国军队驻扎在随国的瑕地,一边修整,一边派大夫薳(wei三声)章前往随国,表达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诚意。
和郑庄公一样,楚武王也总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随国也派了一位名叫少师的大夫前往楚军大营,与楚武王谈判。
楚国的大夫斗伯比对楚武王说:“我们多年以来想在汉水以东扩展势力而不能如愿,主要责任在自己身上。我们总是整顿军备,耀武扬威,用武力压迫这些小国家,搞得这些小国
都很害怕,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没得办法各个击破。随国是汉东各国中最大的国家,如果骄傲自大,必定会与其他小国产生隔阂,我们也就有机可乘了。”他建议楚武王将老弱病
残的部队摆出来给少师看,让少师产生楚军不堪一击的错觉。
另外一位大夫熊率且比(好古怪的名字)说:“这个搞法恐怕不行,随国有季梁这样的人物,我们骗得了少师,骗不到季梁。”
斗伯比说:“眼光放长远一点撒,少师很得随侯宠信,总有一天会随侯会听他的话。”
楚武王原来的计划是先和谈,谈不拢就用武力威胁。听了斗伯比的话,他觉得很有道理,命令把精兵都藏起来,只派一些老弱病残的军士无精打采地迎接少师。
少师来到楚营,与楚武王闲聊了一些话题,就回去了。他来的时候慢慢吞吞,回去的时候快马加鞭,为啥?他要赶回去向随侯汇报情况啊!
“快,快,赶快发兵攻打楚军大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对随侯说。
“少师你是说 现在 就发兵吗?”随侯结结巴巴地问,对此建议不是很确定。
“没错,我去看了,楚军尽是老弱病残,楚将都是酒囊饭袋,更搞笑的是那个什么楚王,见我的时候还带着两个妖里妖气的女人,左拥右抱,全无体统。请您赶快下令,动员全军
部队,一举歼灭楚军!”少师兴奋地说。
“好,咱们一举歼灭楚军,也让周边各国好好见识一下随军的战斗力!”随侯听他这么一说,也变得亢奋起来。
“且慢。”这时一个沉着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谈话。说话的是一直沉默不语的大夫季梁。
“不知季大夫有可见教?”少师不满地问。
“你呀,难道看不出楚国是故意摆出一些老弱残兵来引诱我们犯错误吗?”
随侯摇摇头,又点点头,似懂非懂。
“咱们得用脑袋想一想,这些年来楚军纵横江汉之间,所向无敌,正所谓气势如虹,怎么可能尽是老弱病残之辈呢?自古以来,小国能战胜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多助,大国失道
寡助。主公您知道什么叫做道吗?道,就是忠于人民而获信于神。作为君主要多考虑怎么有利于民的事,就是忠;主持祭祀的时候不说假话,就是信。现在百姓都吃不饱,您却总
想着表现自己,主持祭祀又总喜欢夸大其辞,欺骗鬼神,我真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
随侯脸红到脖子,兀自争辩道:“我祭神的时候,总是用最肥壮的牲口,最丰盛的谷物,你说说,我倒是怎么欺骗鬼神了?”
季梁长叹道:“您知不知道,人民意志就是鬼神的意志,所以圣贤之君总是先填饱老百姓的肚子,然后才致力于事神。在祭坛上摆上肥壮的牲畜、美味的五谷、甘甜的酒水,是为
了告诉神,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上下同心协力。这样社会和谐,神也赐福,工作也顺利。现在人民三心二意,鬼神也六神无主,您一个人独自丰盛,何福之
有哦。我劝您啊,赶快整顿内政,团结周边的兄弟国家共同对付楚国,才能免于祸患。”
随侯被他这番话震动了,放弃了攻打楚军的念头。楚武王在瑕地等了两天,不见随军前来挑战,叹息道:“看来这位季梁确实是我楚国的眼中钉啊。”
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