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
夫差为了炫耀武力,圆他称霸中原之梦,带去了吴国3万精锐部队,只留下一些老弱的军士同太子一起留守国内。夫差的空国远征,给了越国可乘之隙。越王勾践在吴军刚离国北上时,就想出兵攻吴。范蠡认为时机未到,他分析说:“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精兵从王,国中空虚,老弱在后,太子留守,兵始出境未远,闻越击其空虚,兵还不难也。”他劝勾践暂缓出兵。
数月之后,范蠡估计吴军已到黄池,便同意勾践出兵。勾践调集越军49000人,兵分两路,一路由范蠡、后庸率领,由海道入淮河,切断北去吴军的归路;一路由大夫畴无余、欧阳为先锋,勾践亲率主力继后,从吴国南面边境入吴直逼姑苏。
吴太子友得知越军趁虚出击吴国,急忙率兵到泓上(今江苏苏州近邻)阻止越军的进攻。太子友根据国内精锐部队全部北上黄池的现实,决定采取不与越军交战,坚守待缓的策略,同时派人请夫差尽快回军。然而,当越军与先锋军到达时,吴将王孙弥庸一眼望见了被越军俘虏的他父亲的“姑蔑旗”在空中招展,不由得怒火中烧,也就顾不得太子友坚守疲敌的主张了。他率领他的部属5000人出击,打败了越军的先锋部队,俘虏了越大夫畴无余、欧阳。首战小胜,使吴将更加骄傲轻敌。不久,勾践的主力到达,向吴军发起了猛攻。越军一举击败吴军,俘虏了太子友,进入吴国国都姑苏。越军缴获了大批物资,取得了这场袭击战的胜利。
夫差在黄池正与晋定公争做霸主,听说越军攻下姑苏,太子被俘,恐怕影响霸业,就一连杀掉7个来报告情况的人,封锁这一不利消息,并用武力威胁晋国让步,勉强做了霸主。随后夫差就急忙回军。在回国的途中,吴军连连听到太子被杀、国都被围等一系列失利的消息,军士完全丧失了斗志。夫差感到现在回国立即反击越国没有必胜的把握,就在途中派伯嚭向越求和。勾践和范蠡估计自己的力量还不能马上把吴国消灭,于是同意议和,撤兵回国了。
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