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古时指共同语,同方言对称。“雅”有雅正的意思。雅言即指合于当时规范的语言。
【方言】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其特点,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如汉语的北方话、吴语、粤语、闽南话等。方言在部落语和部族语里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在民族语言里,方言的作用逐渐缩小,随着共同语影响的扩大而趋向消失。
【地区方言】语言内部的大区域方言。如现代汉语分为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和粤语等方言区。一种地区方言包括大体上近似的许多地点方言。如闽南话是地区方言,厦门话、漳州话、泉州话等是地点方言。
【地点方言】见“地区方言”。
【方言学】语言学的一个部门,以各种方言为研究对象。调查一个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并加以系统叙述的,是描写方言学;将方言同共同语比较或将同一语言的几个方言相互比较并联系这一语言的较古阶段来比较,从而观察一个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是历史方言学;用绘制方言地图的方法显示同时期内方言差异的地域分布,对研究历史方言学起辅助作用的,是方言地理学。
【方言志】纪录某地方言的专书。一般包括本地人文情况,方言沿革,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如《昌黎方言志》。
【方言地图】显示一种语言的各个方言在语音、词汇或语法方面某些特征的分布情况的地图。有一种特征一幅的,有几种特征综合在一幅上的。
【同言线】也叫“同语线”或“等语线”。方言地图上的界线,表示某种方言特征的分布境界。如汉语的方言地图上,可以划出一条入声的界线:一边有入声,另一边没有入声。
【同语线】即“同言线”。
【等语线】即“同言线”。
【语言规范化】根据语言发展规律,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进行加工,明确标准以促进民族共同语的统一,并使其内容和体系更为丰富和完善。如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定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根据以上标准,因势利导,扩大影响,使汉语更加丰富、精练、优美,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世界语】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大都以印欧语系的语言为基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加以改革,使之易于学习。方案很多,比较著名的有Volapük,Esperanto,Ido,Interlingua.Occidental,Novial等几种。其中流行最广且不断发展的只有Esperanto一种。它是1887年由波兰人柴门霍甫所创始的。汉语习称Esperanto为世界语。
【词根语】也叫“孤立语”、“无形态语”。类型分类法中以词的结构为主要标准而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是词内没有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缺少形态变化,词同词的语法关系依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
【孤立语】即“词根语”。
【粘着语】也叫“胶着语”。类型分类法中以结构为主要标准而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是词内有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一个附加成分表达一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也只用一个附加成分来表示。词根或词干同附加成分的结合不紧密。如日本语。
【屈折语】类型分类法中以词的结构为主要标准而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是词内有专门表达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一个附加成分可以表达几种语法意义。词根或词干同附加意义的结合非常紧密,甚至不易分开。词的语法意义除通过附加成分表达外,还可以通过词根音变来表达。如德语。
【多式综合语】也叫“复综语”、“合体语”。类型分类法中以词的结构为主要标准而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是表示动作的成分,表示施事、受事的成分,同表示其它语法意义的成分,修饰成分同被修饰成分紧密连接,构成一个句子。它综合了在别种类型的语言里需要用整个句子来表达的多种关系和意义,即一个句子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词的形式。“多式综合”的名称也就是根据这种特点而来。如美洲的某些印地安语。
【分析语】类型分类法中依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而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是词与词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本身以外的成分如虚词和词序等来表示。如法语“le livre de Pierre”(彼得的书),“le livre”和“Pierre”的关系靠虚词“de”来表示。
【综合语】类型分类法中依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而分出来的语言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是词与词的语法关系主要靠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如俄语的“книга Петра”(彼得的书),“Петра”和“книга”的关系要靠“Петр”这个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
【混合语】两种或几种语言,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互相接触而产生的混杂语言。没有自己的语言基础,随社会条件的消失而消失。如地中海沿岸港口使用的萨比尔(Sa bir)语,是法语、西班牙语、希腊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的混合语;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是汉语和英语的混合语。
【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在帝国主义者侵略我国时期,产生于我国沿海几个通商口岸的一种混合语。词语极少,多半来自英语,语法则基本上依据汉语。如one piece house(一所房子)。解放后,洋泾浜英语已成为历史名词。
【社会习惯语】各阶级和社会集团为适应自己特殊需要而创造使用的词语。分阶级习惯语、同行语和隐语等。
【同行语】1也叫“行业语”、“行话”。社会习惯语的一种。各行业的为适应自己特殊需要而创造使用的词语。如工业部门的“翻砂”、“刀具”、“图纸”,医务界的“会诊”、“休克”。其中有些常被吸收到共同语中成为一般的词语。2即“阶级习惯语”。
【行话】即“同行语1”。
【阶级习惯语】社会习惯的一种。某些阶级为适应自己的特殊需要而制造使用的特殊用语;表明某种阶级意识,但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和语法。如封建士大夫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帝王、诸侯自称为“寡人”、“不穀”。十七世纪法国统治阶级上层人士把“日历”叫做“la mémoire de l’avenir”(将来的记录)。这种自命高雅的用语,又叫“沙龙语言”或“客厅语言”。
【客厅语言】也叫“沙龙语言”。阶级习惯语的一种。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为自命高雅而制造使用的特殊词语。如过去士大夫将兄弟称为“友于”,四十岁叫“不惑” 之类。
【沙龙语言】即 “客厅语言”。沙龙,为法语salon的音译,是客厅的意思。
【隐语】社会习惯语的一种。旧时有的社会集团为避免局外人的了解而制造成的秘密词语。如有些盗匪将被绑架来的人叫“肉票”,加以杀害叫“撕票”。
【切口】也叫“反切语”。旧时用反切造成的词语。如过去北京话中有一种把“一”说作“也基”,“有”说作“爷九”的;吴语中有一种把“一”说作“郁结”、“二”说作“虐基”的。旧时秘密会党或行业用的隐语也叫“切口”。
【手语】聋哑学校进行教学和聋哑人之间传递思想的方法。分“指语”和“手势语”两种。用手指作种种姿势,代表字母形状,进行拼音,称“指语”。指语又分双手语和单手语。中国聋哑学校试行中的汉语拼音指语,系属后者。以手势作比量,模拟形象,构成一定的意思,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称“手势语”。
【旗语】亦称“手旗通信”。一种通信方法。使用于航海、军事或某些野外作业(如勘测工作)中,手拿两面小旗用各种不同姿势代表字母,把话传达给对方,一个动作表示一个数码或单字,以许多动作组合成语言;也可用一个动作直接表示一个简单的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