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社会科学。同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等有密切的联系。分普通语言学和具体语言学:前者研究人类语言学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后者研究具体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如汉语语言学、斯拉夫语语言学。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具体语言学又可以分为描写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前者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状态,后者研究语言的古今演变。此外,为研究语言实践问题,特别是同通讯科学技术有关的语言实践问题,又分为应用语言学。语言研究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我国和印度、希腊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语言的国家。
【语文学】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的总称。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广义的语文学也包括语言学。现在往往将语文学包括在语言学内。
【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的理论部门。是在研究具体语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内容有语言的本质、起源和发展,研究语言的专门方法,语言学的分科,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等。
【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的一种。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之间或方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及其历史演变。它是在十九世纪广泛研究印欧语系语言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奠基人是拉斯克、葆朴、格里木等。
【应用语言学】二十世纪独立出来的语言学部门。主要研究同科学技术有关的语言问题,如机器翻译。有的语言学家把文字的创制和修订、盲文的制定、人名和地名的翻译、外语教学法、速记等也包括在应用语言学的范围之内。
【数理语言学】由于机器翻译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学科。以数理逻辑、集合论和统计数学等为工具来研究语言结构,如语言要素在语言中出现的概率,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的对应规则。目的是为机器翻译和通讯技术设备提供有关语言结构的精确资料。
【语言统计学】数理语言学的一个部门。用统计的方法研究音位、词素、词语等的使用频率和概率。
【机器翻译】也叫“自动化翻译”。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部门。语言学、数学和计算技术的产物。利用电子计算机按一定程序自动翻译。其研究始于本世纪,目前制造的是进行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的文字翻译的翻译机。一般用于翻译科技文献。
【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的专门方法之一。通过几种亲属语言或方言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的比较,揭示语音对应规律和构拟基础语的系统以说明亲属语言和方言的历史发展。在十九世纪用这种方法研究印欧语言,促进了语言科学的发展。
【谱系分类法】也叫“发生学分类法”。语言分类法之一。运用历史比较法,把世界上的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分为若干语系,又按其亲属关系的远近,分为语族和语支等。它帮助人们了解亲属语言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
【类型分类法】也叫“形态分类法”。语言分类法之一。根据语言语法的特点将世界语言分为若干类型。如以词的构造为主要标准,将人类语言分为词根语、粘着语、曲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等;或按语法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分成分析语、综合语等。它有助于语言结构的描写研究,但不能概括所有语言的类型,也找不到完全适合这种分类标准的语言。资产阶级语言学家认为不同类型的语言,有优劣之分,这是十分错误的。
【文风】说话和写文章的作风,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内容的表现形式。不同阶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风。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要求说话和写文章做到正确的内容和民族的形式相统一,应当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以体现无产阶级的科学态度和革命精神。个人的文风除了反映时代和阶级的特点之外,还同其思想、思想方法以及语文素养有密切的关系。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各阶级服务;当然,阶级也影响到语言,利用它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所以语言又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武器、工具。
【基础语】也叫“母语”或“原始语”。人为构拟的亲属语言所由发展的远古语言体系模型。在历史比较语言学中,常依据亲属语言或方言之间语音对应关系,用历史比较法来构拟基础语。
【亲属语言】由同一基础语分化出来的各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傣语等,都是亲属语言。
【氏族语】氏族使用的语言。范围特别狭小,内部没有共同语与方言的区分。
【部落语】部落使用的语言。由氏族语发展融合而成。使用范围比氏族语广。内部开始产生共同语与方言的区别。
【共同语】部落或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基础方言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的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共同交际语】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如我国的汉语、苏联的俄语。国际会议上确定的几种共同使用的语言,也叫共同交际语。例如联合国大会规定的五种正式语文和工作语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
【国语】某些国家法定为本国各民族在政治、文化、教育各方面使用的语言。我国过去将普通话叫“国语”,现在已不用这个名称。
【口语】也叫“口头语”。口头上交际使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一般地说它比书面语灵活简短,但不及书面语完密谨严。口语和书面语是对立的统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而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现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都是日益规范和高度发展的。参见“书面语”。
【书面语】也叫“笔语”、“文字语”。书面上交际使用的语言。是在文字创制以后逐渐形成的,其产生和发展是以口语为基础和源泉的。它一经产生,便扩大了语言在时间和地域上的流传,丰富了加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并同口语一起成为人类社会语言的交际的基本形式。书面语草创之时,可能比口语粗略简约;但一般地说,书面语比口语精确严密和利于规范,而对口语的发展和规范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书面语和口语总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的;甚至在历史上,也有书面语和口语相脱离而形成很大差别的情况,如中国的文言和中世纪某些欧洲国家使用的拉丁文。书面语演变的总趋势,是同口语基本统一、相互转化、共同发展的。
【文学语言】1也叫“标准语”。经过加工和规范化的共同语。民族形成之前,主要指文牍、文学、宗教和科学等文化领域中使用的书面语言,也可包括人民大众诗歌创作的语言。民族形成之后,即为民族共同语的加工形式,在口头上和书面上都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一切方面服务。2专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塑造形象的语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