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
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
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
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
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
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
"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
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
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
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
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
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
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
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
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
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
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
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
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
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
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
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
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
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
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