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留言  博客  繁體中文
 
  首  页 |  联系我们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人生咨询 传道解惑 经典案例 投资理财 资源整合 经典解读 地产风水论坛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学员天地 ·经典案例 ·中石著作 ·联系我们 ·人生咨询 ·墓地风水
您的位置: 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 文章中心 >> 经典案例 >> 东方文化 今天是2025年5月10日, 离本网站22周年还有31天    
 阅读文章

盖取诸乾、坤

浏览次数:1412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2010-1-27 15:54:21提交会员:admin
《易、系辞传》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译;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而起,他们顺应时代的变化,使百姓进取不懈,很神奇的改变人们于不知不觉中,达到使百姓应用适宜。“易”的道理就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以能够得到上天的护佑,自然吉祥而无所不利。黄帝、尧、舜轻轻松松的,而天下已经大治,这全是取法与乾、坤两卦的卦象吧。
    
    “盖取诸乾、坤”,“乾”者,天也。“坤”者,地也。也即黄帝、尧、舜以降,依然是取法于天地,同时表明所遵循的依旧是包栖氏以宇宙、天地、万物为根源的“于是始作八卦”之义理,又间接说明“乾坤”二卦乃“易”全书中之总纲作用,也即“阴阳之义”,也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此“穷”非指穷极之时,而是不好了,行不通了等,则“变则通”,此“变”即“易”也,也就是“通则久”。所以“易”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即是“简易,不易,变易”的原则。以此,“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其实细思想,此道理也就是“物种进化的自然选择”的基本准则罢了而已,因为“改变”而且保证“通畅”之“变则通”,即是“自然选择”的道理也。
    
    乾卦第一,[乾德];自强不息乾龙健。此“乾”即指天也,“乾龙健”是以龙比喻天道也,“健”即自强不息意,“自强不息”即是上古祖先对宇宙天地的初步总结性认知。《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是说;天道运行,刚劲强健,君子亦应如此,坚强振作不断努力。其中[上九]云;“亢龙,有悔”。[用九];“见龙无首,吉”。即是指的明白说;不可以替天行道。
    
    坤卦第二,[坤德];厚德载物坤马顺。“坤”为地,意为大地承载万物,“马”为载物负重之喻,“坤马顺”;即是说“厚德载物”方为顺。《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是说;坤卦象征大地顺承的特征,君子应当效法大地的宽厚和顺之德性,容载万物。《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译;广阔无垠的大地啊!是万物生成的根源依靠,它柔顺地禀承天道的法则,大地深厚,所以载育万物,它的功德广阔无穷没有边际,饱含了弘博、光明、远大的胸怀,使得万物都顺利的成长。雌马是属于地上的走兽,它奔驰在大地上具有无限边际的能力,它的性情柔顺祥和,所以才能守持正道。“牝马”;雌马之谓,比喻母性,其意应是孕育,所指即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君子”,则应该是早期汉字对于首领、领导的特定称谓,不似后来之包含复杂。
    
    乾卦[本经];“元亨利贞”。坤卦[本经];“元亨利牝马之贞”。这应该就是“阴阳”之“义理主旨”,其宗旨是来自于对宇宙、天地间的认识。“元”;即如同“先天混极图”,“先天元极图”,“先天灵极图”等图谱,意思为“圆润包容”也,所以“亨”则亨通顺利的成长,“利”为祥和有益前进,“贞”者,正道,或者最好,也即“坤”之德所本字眼,或说是贞真坚固。乾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其中“资”字,使得《彖》曰满是“容”意。而如《文言》云;“元者,善之长也”,今日注解全是为“元始是众善之首”,我思想如果解经如此,解之何益呢?《文言》云;“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意思是说;亨通才能使事物完美的聚合,祥和有益是阴阳调和得宜,贞真坚固是处身行事的根本准则。其实“贞”即是指天道也,也即;“元者,善之长也”,“贞”是附加上了要求坚守而已。更进一步则云;“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意思是说;万物创始的伟大根源,就是为了使得万物亨通,因为祥和有益,贞真坚固就是天的内在本性和外在情感,而“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意思是天创始了万物且广施利益于天下,但它却不言其利,居其功,宽博广大啊!所以说;“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其实即是“元亨利贞”。
    坤卦本经;“坤”;元亨利牝马之贞,此于“乾”卦本经则多了“牝马”的称谓,也即孕育、繁衍之意,以此则是必须“始作八卦也”,所以包栖氏开“阴阳”之义理,也所以“阴”在前,而“阳”于后,盖“阴”系指变化而含主动之意义,“阳”在后则为所必须遵循之天道也,也即“动静”之道,所谓“元亨利贞”、“元亨利牝马之贞也”。
    
    《易、系辞传》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译];乾的道理昭然易知,坤的作为以简约为其功能,简要而易解就容易知道变易之理,简约就容易使人奉行与遵从,遵循变易的道理才会有人亲附,很容易就可以遵守,才可以建功立业,有人亲附就会长久处世,可以建立功业就能壮大发展,能够处世长久才是贤人的美德,发展壮大就是贤人的事业。
    
    《易、系辞传》云;“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译];明白变易和简易的乾坤大理,就是懂的了天下的道理,懂的了天下的道理,就能在天地间居处适中的位置。此句等同于是“不易”之理说。
    
    《易、系辞传》云;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译];乾坤两卦应该就是“易”之精蕴吧?乾坤两卦创设并形成系列,“易”的道理也就确立于其中了,乾坤两卦如果毁坏,就无法知道什么是“易”之道了,“易”道不能够显现,则乾坤(天地)化育的道理也许就会熄灭。
    
    《易、系辞传》云;“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载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译];此“形”是效法的意思,“上者”即乾、天也。“下者”为坤、地也。“器”则是容器、器物、具体也。所以效法抽象的超出形体之上的天,就叫做道,或者是说;抽象的理念精神效法天道。具体使用到大地之上则称做器。“器”含容的意思,或者是方法措施,也即“化而载之”,以什么标准裁呢?以道为准也,所以需要顺应而变化,也即“化而载之谓之变”,“变”者“易”也,此即是天道,推而行之就可以保证通畅顺利,亦曰;“变则通”。以道器的变通之道施行于天下,并以此道器之理纠正天下百姓的行为,就是叫做事业,即“谓之事业”。如此在看“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此即是“谓之事业”之典范也。
    
    《易、系辞传》云;“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此所取法之“诸涣”是;“涣”卦五十九。[涣德];“涣散分离自坚贞”。大意是说;分散开来是符合天道的。“坚贞”即是符合天道的意思。《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意思是;涣散开来了,亨通顺利,阳刚汹涌而来居阴柔之中,才不致于穷困,阴柔获得正位,并与阳刚同德同心。君王以至诚之心到宗庙祈祷保有庙祭,保证君王处居众人之中正。此卦有利于涉越江河巨流,乘着木舟而得风助就会建立功业,此即是开拓之意。其中“王假有庙,王乃在中”,大概就是以祭祀宗庙的仪式时,推演八卦,发号施令以保证王的领导位置,也即“王乃在中”。“盖取诸涣”所显示的是不断发展壮大,四散开来朝气蓬勃的场景,此是以卦象比喻黄帝、尧、舜之时也。而八卦推演则当然是自伏羲氏以来祖先们最为重要的决策依据,或者说是政治生活的中心内容。自然“八卦如何推演的原理早已经失真,却可以卦理考据论证时代的特征,且比起周秦典册更较详细,而汉时则基本都为人工再造了,是不足以论的。
    
    《易、系辞传》云;“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盖取诸随”是说取法自“随”卦;“随卦第十七,[随德];随机应变跟形势。只此句话,都是惊破儒胆的言语,我不知道是如何的就将“易”定为儒家的经典,奇怪而且神奇似乎从很早就开始了啊![本经]云;“元亨利贞,无咎”。“元亨利贞”意即圆润包容,所以说就不会有灾祸。“盖取诸随”表明在部落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要采取的策略是以“随卦”为宗旨的。
    《易、系辞传》云;“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豫”卦第十六[豫德]云;“安乐逸豫须警惕”。大意是欢娱不忘记戒备。[本经]云;“豫,利建候行师”。“豫”卦是象征快乐,分封诸侯,用兵征战。《彖》有这样一段话说;“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功,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大矣哉”!大概意思是天地循环运转,因此日月的周转不会出现差错,所以四季循环不会有颠倒,圣人顺应时机而行动,所以赏罚清明,公正使得百姓心悦诚服。“豫,彖”之“豫之时大矣哉”的意思是;豫的时机选择是非常宏大的啊!“六二《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意思是不坚持,不持续一整天,符合天道,吉祥。这样子就可以居中守正。大概也是保证领导权的意思。《商君书、画策篇》云;“神农既殁,以疆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内行刀锯,外用甲兵”。《战国、赵策》云;“黄帝、尧、舜诛而不怒”。都颇能印证“其时”与此卦,但无疑问,此卦所反映出的征候就是,生产力与物质和文化等的蓬勃迅速发展迹象也。
    
    《易、系辞传》云;“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小过”卦第六十二,[小德]云;“小过无妨,小事忙”。大概意思是小小过错无妨碍,小小事情继续忙碌吧。[本经];“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译;小过卦象征稍微超过,亨通顺利,利于坚守正道,此大概就是如何“变易”之道了,也能说是李老子“自宾、自均、自化”之来源处。允许平常事情小过,不可以大事有过,就象鸟飞过留下的鸣叫声,不宜向上而适宜向下,此卦大为吉祥。我思想如果没有了容错的小过,则是无法做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此卦合天道,所以大吉。《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大意为;稍有超过,此指超过已有的寻常事情,是亨通顺利的,超过是有利于坚守正道的,是顺应时机的行动,柔顺上下得中位,所以说;稍微超过是吉林的,其中柔的中与“刚失位而不中”之中,大意应为选择决断意,“刚”阳刚也,但是失正位,所以不能保证持中,所以说柔顺上下取中位,刚失位而不中,所以“不可大事”也。此句似乎就是秦以前封建制度的起始与终结之间封建体制的保证卦。而且“豫”卦之“建候行师”,则应是有明确记载的分封诸侯之开始,也即是管辖或统辖的权利,或者是聚合领导起各个部落的开始,而部落林立于此前也是存在的,也不赘言。“小过”之“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都是有着深刻哲理的,“上逆”也是说上面不高兴,但下面却能达到亨通顺利,也所以说;“万民以济”也。
    
    《易、系辞传》云;“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睽卦第三十八。[睽德]云;“调和理顺睽违少”。“睽”《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意思是;上为火,下为水,是互相违背的。比喻乖离之意,但是君子却要效法于此,求大同而存差异。就是说;水火相容,而非是水火不相容也,即是谓同。以此思想思想,如果孔丘明白这等道理,少正卯何至于死呢?《彖》有段这样说;“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心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大矣哉”!意思是;天地相乖离,但作育万物的事理是相同的,男人和女人不一样,但交感求合的心志相通,天下万物的形态各异,但享受天地阴阳气质的心质都相类似,乖离之道理应用于人世间的范围是多么广大啊!“乖离”二字,即是“阴阳”之称谓也。而黄帝、尧、舜之时的“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亦就是禀赋“调和理顺睽违少”。
    
    《易、系辞传》云;“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此段之“后世圣人”皆是自伏羲氏以下至黄帝、尧、舜时之领导统称也,又以“盖取诸大壮”,“盖取诸大过”,“盖取诸夬”划分为三个时期,三个连续的“后世圣人易之”,即是以事迹阐述“变易”之理,也即是又论证回到了“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盖取诸大壮”;“大壮卦,第三十四,[壮德]云;“大壮伟业雷鸣天”。[本经]云;“大壮,利贞”。此卦象征强盛,是因为坚守正道。《彖》云;“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意思为;壮大而强劲,刚健且蓬勃,所以是强盛。大壮需要坚守正道,刚大者必须端正守中,正直而且刚大所表现的就是天地的性情。
    “盖取诸大过”;“大过卦,第二十八,[过德]云;“大梁纠偏防大过”。[本经]云;“大过,栋挠,利有攸往,亨”。此卦象征太过分了,栋梁弯曲,利于离家出门,亨通顺利。其实就是讲需要改变了。所以《彖》云;“大过,大者,过矣,栋挠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意思是指阳刚的过分了,栋梁弯曲,说明首尾两端柔弱,这是因为居于中位的阳刚太过分了,应该谦逊而和悦地行事,利于离家出门,可以获得亨通顺利。此“利有攸往”怎样理解都就是改弦更张的意思,所以说因时制宜的改弦更张,即是所谓的“大过之时大矣哉”!
    
    “盖取诸夬”;“夬卦第四十三,[夬德]云;“坚刚正义决邪恶”。“夬”通决,有大水破堤决坝之意,是作决断之谓。[本经]云;“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意思是此卦象征决断,在君王的朝庭宣布决断命令,心怀诚信地大声疾呼危险,或者严正以警告,告诫各个封邑的人们,如果有不服从,立即动用武力制裁,保证向前进发是顺利的。《彖》云;“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意思是说;夬是决断也。果断的决定柔顺也。此“柔”非是什么阴柔的小人类。秉承刚健的正道,使人们心悦诚服,果决的行事以保证和谐。在君王的朝庭宣布决断命令,调和柔顺使之刚健,心怀诚信地疾呼危险,或者严正以警告,就能度过危险而安全。告诫各个封邑的人们,如有不服从,立即动用武力制裁,所以需要崇尚使用武力,是以刚决之道不会衰微也,或者说因为原来的已经是穷尽了,必须改变来保证向前进发的顺利,以使正道长久而获得善终。
    
    “卦”;“大壮、大过、夬”,所表示出来的顺序,就是蓬勃兴起的发展壮大,并且因时制宜的改弦更张,坚决果断的作出决策,此三重境界,接是先言“上古、古者”,而后说;“后世圣人易之”的“易之”再三,大概意思是要别起总揽全“易”经也,其意即为包栖氏制其初,黄帝、尧、舜成其末也。再则细思想此三“易之”,则又就是个“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易”之原来法则也,但当“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等于是明白说“乾坤”二卦是“易”之总纲目,亦有拓证“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的“易”是否是兴起于中古之世黄帝、尧、舜之时间的疑惑,乃至“盖取诸涣,盖取诸随,盖取诸豫,盖取诸小过,盖取诸睽”等细节上的说明论证,等于是给予此说以肯定。其实“其于中古乎?”此句为后来窜入者的疑惑,但是否是孔丘也是难以判断。
    
    我思想中国人行郡县制度,比较西方世界是要早个一千六七八百年间的,而且意识超前是如此的长远,也必是有一个合理的理论与实际的发展逻辑渊源来作为支撑的。“《易、系辞传》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为什么黄帝、尧、舜能够轻轻松松呢?“盖取诸乾、坤”也!
    
    “取诸乾、坤”,其实已经将中国为什么没有生产出来“宗教”的原委说的干净,也就是“盖取诸乾、坤”!
    
    

[1]

·上篇文章:孔子为何在五十岁左右才专心研究《易经》
·下篇文章: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文章
·龙脉上的版本馆 2025-5-8 7:59:04
·《诗经》中是如何记载聚落与城址选择,居住区规划的? 2025-2-2 17:50:41
·李洪成老师介绍 2024-12-23 16:53:38
·天下之中与天地之中的观星台 2024-11-7 18:28:56
·北京中轴线为何偏2度角?(荐) 2024-10-27 17:55:41
特别声明:本站视频教程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谢谢!由于网络原因有的动漫连接较慢,请耐心等待!谢谢你的支持!
 相关评论
当前没有评论
相关评论 0 篇,当前显示最新的 3 篇。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研易 公司地址:元大都遗址北土城西路16号友诚大厦5-507室 热线:17319423526 李老师,满老师
后台管理 | 京ICP备11036542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All Rights Reserved by IE5.x 1024*768
页面执行时间:103.52MS 客服QQ:354319096 微信:18901210039
技术支持:河北六禾网络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