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开光
开光是一个宗教用语,简单来说就是让一件具体的物品附着上佛的法力,从而可以让信徒来供奉。
比如佛像被制造出来之后只是一件艺术品,可以用来摆设,却并不能用来供奉。开光就是把佛的法身请来一个使之附着到佛像上去,然后,就可以把佛像作为佛在人间的一个法身来供奉。信徒有了这颗敬仰的心,修炼的时候,佛像上的法力就为他护法,起到保佑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开光了。
佛教的开光,是指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其他只有法器加持,而且限于寺内物品。
可以用来开光的物品有很多,佛像、神灵法相造型的玉器、经书之类。
只有在正式开光的仪式上发出正念,由很高层次的觉悟者,或者具有很高层次的修炼力量的人才能完成。
如今的末法时期,寺院和道观,很难能找到比较纯洁、有效的开光。现在的修行者为人开光,很大程度上已经商品化,不是没有法力,就是心存杂念,或者敷衍了事。
一件物品没有经过开光,是不能够被供奉的。一旦不小心被供奉了,供奉者只是求个心理平安还好说,若是十分虔诚的修行者,就会有很不好的影响。
开光的方法,林林总总不下数十种,有让高僧默颂经文,有放于野外吸收日月精华的,还有用阴阳水(即雨水与井水一起)洗遍全身即可开光
这里都是到寺院开光的,可以自己带佛像,把佛像摆在供桌上,钱随便给,多少都可以,然后由一个师傅念经咒,并随着师傅磕三个头,然后由师傅拿香在佛像上点几下,在洒点水,到底有什么含义我也不清楚,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方法。
开光,又称开眼、开光明、开明、开眼供养。开光,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要置于佛殿、佛堂时,必需恭请众高僧大德按照一定的佛教仪轨要求举行盛大法会,替佛开眼,通过诵经、祈请等形式使泥塑木雕的佛像或法物具有“佛性的力量” 。
《禅林象器笺•垂说门》中说:“凡新造佛祖大像者,请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光明。”在佛教中,只有经过开光后,佛像便不是原来的木雕石塑,而具有了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佛教认为,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就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
唐代神秀禅师说过:“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行使主法的人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就是表示要拂去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是因为眼睛代表了智慧,所以点开佛眼, 开发众生的内在智慧。 如果人世众生没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 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还执为实有,所以需要除去眼病,发掘原有的般若智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