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留言  博客  繁體中文
 
  首  页 |  联系我们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人生咨询 传道解惑 经典案例 投资理财 资源整合 经典解读 地产风水论坛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学员天地 ·经典案例 ·中石著作 ·联系我们 ·人生咨询 ·墓地风水
您的位置: 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 文章中心 >> 中石著作 >> 先秦诸子 今天是2025年5月9日, 离本网站22周年还有32天    
 阅读文章

孔子是个泡妞高手 主张大胆爱吃醋

浏览次数:1750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2009-12-20 22:07:03提交会员:admin
孔子是个泡妞高手 主张大胆爱吃醋
  今天冒天下之大不韪,揭圣人孔夫子私密。总的观点是:孔子是个泡妞高手。
  一、孔子有泡妞的经典名言。孔子有句传诵千古的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意思是说:你给女人好脸色,她就忘乎所以,对你无理起来;你要是疏远了她,她又会怨恨你。怎么跟她们相处呢?难啊!这个感慨给人的感觉是,他似乎是吃过女人的亏的,是吃一堑之后的长一智。从逻辑学角度考察,这一观点的提出,运用的是归纳法,前提是孔子只有接触过很多女人,经过一番比较分析,才能下此结论,所谓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孔子是圣人,圣人不能乱说话,以偏概全,妄下结论,决不是圣人的风格。
  二、孔子有泡妞的精辟理论。孔子编改过《诗经》。《诗经》里有一篇《小雅·常棣》,在评论“唐棣之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时,孔子说:“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意思是:还是你不想念对方,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的?这番解释,暴露了孔子高深的功力。这正是周游列国的孔子,对爱情最精辟的理解。它的意思就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孔子是“距离产生美”的原创者。
  三、孔子有泡妞的大胆主张。只要我们不太拘泥于孔子的圣人身份,在读《论语》和他编定的《诗经》时,常常能看到这样的蛛丝马迹。比如他在《诗经》里保留了“中媾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这样的句子。“中媾”就是男女交欢,就是现在说的性交。孔子认为这很正常,但是你不能说出来,一说出来,就不好了,像在谈论丑事。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性爱之妙了。
  四、孔子有泡妞的明显迹象。孔子跟一个叫南子的女人有过风流韵事。南子是卫国国君卫灵公的老婆,生得花容月貌,容颜绝丽,是名副其实的美女。这个女人私生活极不检点,是个声名狼藉的女人。孔子一到卫国,南子就要见他。孔子见南子,按照司马迁先生的记载是这样的:“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这个接见场面,令人浮想联翩。以南子的性格,本该开门见山言语挑逗加美色相诱,可她偏偏隐在帷中,不见佳人唯闻环佩玉声。那种若隐若现的朦胧之美是足以把圣人拿下的。南子是什么样的人?她看不惯的人,你要么死掉,要么滚蛋。
  五、孔子有泡妞的推托之辞。南子约见孔子,如果是在大殿之上,甚至是与卫灵公一起,宾主之间谈理问道,就没人说什么了。可她偏偏安排在秘室之内,又撇开了年迈的老公。所以“子路不悦”,而且子路肯定说了些难听的话。于是孔子沉不住气了,“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予所否者”可理解为替南子开脱,意即你们对南子的看法是不对的,如果南子真的很坏,天会惩罚她的;也可理解为替自己开脱,即你的揣测是没有道理的,我要是干了那样的事,老天爷惩罚我。问题是,连着说两个“天厌之”!有必要吗?摆明了心虚。
  六、孔子有泡妞的吃醋爱好。司马迁先生写到:“居韂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韂……”意思是一个月后,卫灵公和南子以及孔子乘车过大街,卫灵公和南子一车,在前,孔子单一个车,在后。结果呢,孔子十分不满,嫌卫灵公好色,一气之下离开了卫国。这事十分奇怪,人家卫灵公跟夫人同车就算好色吗?太牵强。不跟夫人同车难道还跟你同车吗?没道理。说人家好色,大概是自己心里酸溜溜吧。这从侧面证明了他跟南子的关系真的有些不清不楚。
  七、孔子有泡妞的出差记录。孔子自从“子见南子”离开卫国后,过了三年,孔子又去了卫国。这一次,他跟卫灵公仍然闹得很不愉快。卫灵公问陈(阵,战阵)于他,被他婉言拒绝,于是卫国住不下去,再次离开。后来卫灵公死了,他又到卫国,并在那里一住就是四五年,似乎对卫国情有独钟。这与南子是否有关?后来,他与南子还有没有瓜葛?史书上不再有半个字的记载,我们不好乱猜。但在周游列国期间,孔子在卫国的居留时间却是最长的,联想到当初他跟南子的相见,不免给人以余韵未了之感。
  八、孔子有泡妞的离婚事实。孔子的老婆叫幵(jian)官氏,她是孔子的糟糠之妻,孔子19岁那年娶她为妻。然而,当幵官氏替孔子生儿育女之后,孔子却和她闹“离婚”了。孔子为什么要离婚?其实是他喜新厌旧了。《大德礼记》中列出了“出妻”的七条律条和理由:“妇人七出: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孔子实在找不出老婆的毛病,最后便以“口多言”为借口将老婆逐出家门。多言是女人通病,多言即是唠唠叨叨,哪个女人不多言。谁都晓得,这是孔子强加给老婆的“莫须有”的罪名。 
孔子是个泡妞高手,史书上没有记载。没有记载,是因为孔子没有坦白地说出来,说出来就不是孔子了;或者也许是说出来了,问题是他的弟子们不敢记,要是这样的泡妞秘技也写进《论语》,岂不把千秋万代的中国人都教坏了。孔子不能干这个,孔子的弟子也不能干这个,因为孔子是圣人。但圣人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那么男人犯的错误,孔子未必就能逃过,只是那时候没有“泡妞”这个新名词罢了。关键是,孔子既泡了妞,还当上了圣人,那才是真正的高手啊。
唐朝文人为何多好做官?
  唐朝,应当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吧?汉唐文化,历来被世界人民所推崇。现在提中华的文化复新,就尤其是要学习和研究汉唐文化,当然唐朝是少不了的。唐文人甚多,发展了璀璨的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来有兴趣看看唐朝的历史,尤其是对于唐朝的文化很有兴趣。在唐初的时候,因为士族生活优裕,他们不必要靠自己的辛苦的劳动为生,所以他们有时间把兴趣都放在作诗上面去。且他们以此来表现自己是士流的一种手段,也就是作诗。如果不会作诗,当时就不能很好的参予社会活动。加之,唐朝以科举取仕,科举就是要作诗。“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以取仕,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
  因此,作诗,一是可以提高地位,二是可以作官,并且后来因为不能作诗便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就不能做官,更无疑是推动作诗运动的大踏步向前。因此出现不少好的作品。现在我们所能读到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能还是一小部分,因为很多被历史所遗忘了,被历史所淘汰了。就像一条河,水不停的向前流,有一部分还在小河里流的时候就已经走向异路了,有的总算汇到了大河里,但是没有能一直向前走,到达海洋。唐朝这些诗作,是被公正的时间所裁判,或被淘汰,或流传至今。被淘汰掉的是不必为它们可惜的,因为一代代的人在阅读着这些诗作,判明好与坏,好的东西才会一直被代代的人珍如至宝。有好作品流传至今的诗人大多是有高远的思想抱负的,或是有远大的理想的。这些理想,绝对不是为一人一利,而是以天下为公。
  作为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必须先要有高尚的抱负,尽管有的人是迂阔不切实情的抱负,但是有了抱负才能产生高尚的意境,高尚的意境才可能产生高尚的作品,才会流传下去,被后世人所传诵铭记。可以举出很多诗人作例子。滋举杜甫为例。他在唐朝一个大家,现在人们还在读他的作品,还在研究他的诗作,还在推崇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作,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心忧天下的精神和心怀,但是这些都 是通过他的诗作来传载的。他的成功不能不说是因为他首先有高尚的抱负。他自比稷与契,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当然,他的这种抱负是迂阔的,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事实远不如他想的那样顺利,使得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坏人坏事采取“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的态度。但是,他的高尚的意境却也因此而产生。我们知道的他的名句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虽然立志要做高官,可是他对于政治的看法确实是十分天真的,他希望自己文学出众,“立登要路津”,所以他也算是一个不懂政治的人。但是,他要做大官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自己要很好的去享受富贵,而是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可是,在李林甫、杨国忠擅权的那个年代里,这想的政治理想是完全不合实际的,所以他实现不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有人评说他对朝政不满,因为他的儒家思想便“不忍便永诀”,含有批评的意思。我认为他这样是做得好的。不懂政治,不适合于政治,也不是自己所最擅长的事情,为什么还要一味的做下去呢?一个人表达自己的理想,包括政治理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方式是很多的,不能因为一条路走不通了,就认为再也没有其它的路可走了。人生一世,总是在一条路关闭的时候,会打开另一条路,只是看你发现没有,只是看你愿意不愿意去走。政治与从事政治只是一种生态。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我是很钦佩的。但是,我不佩服分对皇权的愚忠。
  无疑做官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地位,更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当然有的人未必是这样的。
 唐朝人文人大都想做官,可是举了无数的例子来。王勃,唐初四杰之首。六岁便能作文,不到二十岁应举及第,屡到官门前献颂,是一个不安于卑位的浮躁人。想依傍圣人,可是却没有自立精神,一心想做官。他不满当前的小官职,最后小官也当不成,失职游荡流落,渡海溺死,死而才二十八岁。 
 李白,他一直想长生不老承认自己是仙人,可是他也没有风过不死的人,更没有见过仙人,感到惶惑无前途。作诗“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长生与死是李白心中的一个矛盾。不求小官,在做大官,大到宰相一类的大官,但是没有希望,是他的第二个矛盾。前一个矛盾是第二个矛盾的引深。因为,他首先是想做官,做大官,这个希望不能实现,他才求第二个,想长生不老,想做仙。正如他的《送蔡山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一乘无倪舟,八极纵远拖。”但是,李白不是很适合做官的,因而人的政见太差了,也就是政治能力太差吧!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诗里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对妻子说这些豪言壮语,只能说明他对仕途险恶的无知,以为自己才大,做个宰相之类的官那不个是探囊取物,手到擒来的。可是事实远非如此,他是懂政治的,所以,他相做大官却永远做不了大官。 
  白居易因为其妻杨氏是牛党重要人物杨颖的妹子,因此被算作是牛党,在官场一直过得不好。他被迫放弃做官,但是求名之心却仍极浓。
  所选取的只是一些自己认为有代表性的人物,当然并不能很好的说明文题。但是,唐代文人,一直想要做官却是实情。因为做官才有出路,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尤其是政治理想,同时又能提高自己的地位。做官后自己的诗文可以让更多的人知晓,让更多的人传诵,在那样一个资讯并不发达的社会里是当然的事情。如果不能做官,大多是穷困不堪,聊倒一生,大概做官就有一切吧!这也许就一个时代的文人的宿命吧。
  社会发展是多元化的,一个人的发展也是多元化的。人一生最重要的是选择。也许在唐朝一个文人没有多大的选择机会,除了做官和写流传于后世的文学作品外没有其它的出路了,并且从事文学创作并不是一条独立的出路,尤其是在那个重士人,重做官,而不重视更多行业的社会里,严重的思维缺陷阻梗着更多的文人的发展,所以,大家就几乎只能在一条道上奔跑不息。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可是这个潮流把人们都带向而去,不管你适合还是不适合那条道路,所以很多的人只能被淹死。我认为那个潮流是世俗的潮流。一个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的,未必就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是时代潮流让他们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不能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历史淹没了的一切一定会被人们重新思考,让下一代的人生活得更成熟,更具思维与行动的独立性,不再完全拘束于世俗的潮流而不明不白的被淹死。
郑旦与西施争风吃醋 犯妒而死?
郑旦与西施,是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的一对美女。她们来自同乡同村,入吴的职责相等,但郑旦的命运没有西施好。就连她的死,也始终是个谜。后人关于郑旦之死,有多种文学的联想。代表性的是三种:  
  一种是犯妒而死。史书记载,吴王夫差见西施郑旦大悦,收西施于姑苏台,收郑旦于吴宫。后郑旦“郁郁不得志,经年而死,夫差哀之,葬于黄茅山”,史官称,郑旦之死,乃“妒西施之宠”。台湾柏杨先生在他的《皇后之死》一书中这样写道——      

  两位美女没有辜负她们所受的长期严格训练,进宫后不久,就把吴王宫的其他得宠的漂亮小姐,统统挤掉;把吴夫差先生吃的死脱。不过,两位美女之间,西施与郑旦,美貌相同,生活背景相同,所受的教育相同,可以说没有一样不相同。可是,在吴夫差先生色迷迷的尊眼里,却有了差异,大概西施女士的调调正适合他的调调,他就也特别宠爱西施。相形之下,郑旦女士就感觉到寂寞,美丽的女孩子最悲痛的是受到冷落,过了一年,她竟忧郁而终。吴夫差先生难过了一阵,把她安葬在黄茅山,立庙祭祀。呜呼,郑旦女士这种下场,使人疑问丛生,可能两位同是越国的美女发生内斗。然而,无论如何,西施女士名传千古,而郑旦女士却与草木同朽,默默无闻……然而,距郑旦女士之死,已两千四百年矣,仅此一见,又流传不广,哀哉。  

  一种是乱箭射死。陈道明主演的《卧薪尝胆》中,郑旦被处理成乱箭射死。《卧薪尝胆》剧本里,越军攻占了吴国,吴国城门被打开,郑旦被乱箭射死。按剧本郑旦应该是泪流满面,在挣扎的痛苦中死去的,表情有点狰狞。但陈道明说,郑旦不要这样的死去,脸上不要有那么多的眼泪,她应该死的干净,死的凄美。就这样,在陈道明的指导下,郑旦之死这场戏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郑旦媚眼含悲,欲哭无泪地倒在乱箭当中,看了耐人寻味。这样的处理果然保持了美人的美好形容,死得也算干干净净,但与“经年而死”的史书记载又大有出入。   

  一种是坠金而死。就是将一颗大的金戒子吞进肚里,自寻短见。小说《财神范蠡》里将郑旦描写成与西施争风吃醋,她得不到夫差的宠爱,寂寞中与夫差之子苟合在一起,偏偏夫差儿子是个色鬼,某天他碰到西施时又动手动脚,恰好这一幕被郑旦看到了。本来想告恶状置西施于死地的,不料弄巧成拙,夫差反而因此事而更喜爱西施了,怕自己的事东窗事发,只好一死以求解脱。这里的自杀又有两种猜测:     

  一是吓死的。郑旦向夫差说了西施的坏话后,满以为夫差在盛怒之下,必定要治西施的罪,最起码也会从此冷落了她。却不料夫差对西施更好了,几乎夜夜专席,形影不离。而对自己则更加冷漠。许多天见不到大王一面,偶尔见一面,夫差连看也不看她一眼,鼻子里哼一声,甩手便走。看来是因为她对西施进谗,夫差已经对她怀恨在心。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使她羞愧难当。后来又听说大王单独召见了太子,吓得日夜心惊肉跳,生怕太子供出他们之间几年来的奸情。惶骇之下,只好求死。     

  一是狠死的。太子与西施的事情被父王知道后,也吓得魂飞魄散,连续一个多月没敢再到馆娃宫来。她日思夜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人整个儿瘦了一圈。她认定太子是把她抛弃了,像丢弃一只破鞋似的将她扔掉了。自古红颜多薄命,痴心女子负心汉。看来这世上的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他们只是把女人当作泄欲的玩物,哪里有什么情爱可言。她自怜自哀,终日以泪洗面,最后到底自寻了短见。     

  不管是哪种原因,郑旦毕竟是死了。一个绮年华貌的绝色美人,就这样香消玉殒,带着对这个世界的幽怨和愤恨,魂归九泉了。她死于男人,死于女人,更最终死于男人玩弄的政治。郑旦之死,没有换来一世的英名,也无法增补为革命烈士,无非是为“红颜薄命”增加了一条鲜活的事例。我们的猜想,也仅能增添她生前与死后的悲凉。
苏秦用侮辱法造就张仪的辉煌
  读《史记》苏秦和张仪的列传,听着苏秦倡“合纵”、张仪倡“连横”的滔滔雄辩,在感受一个群雄逐鹿、风云激荡的时代中,感悟着他俩的一段耐人寻味的友情,不由地感叹:“苏秦与张仪惺惺相惜的友情,经得起风雨的锤炼。”
  战国时期,苏秦和张仪是好朋友,同受业于当时的名师鬼谷子的门下,一个合纵抗秦,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消除南北矛盾,六国联合对抗强秦;一个连横强秦,即“事一强以攻众弱”,消除东西矛盾,与秦国合作以图自保。

  先是苏秦出山搭台,后是张仪会意补台,然后互相出招拆台。战国七雄,合纵与连横,全在他俩的股掌之中,他们以权变之术和雄辩家的姿态,为追求成功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物。
  太史公在《史记》中叹息道:“这两个人真是使天下国家倾覆危亡的人士啊!”

  其实,这两个人对待友情也是别出心裁,与众不同。苏秦出道较早,在赵国当宰相,而张仪当时刚出道,郁郁不得志,看到苏秦已成大事,便想投身门下,找到一条晋升的捷径。于是,张仪投奔苏秦,期望求取晋见的机会,却被拒之门外。几天后,苏秦的属下安排他住下来。苏秦没有热情款待昔日的同门,吃饭的时候,不但没有同坐,还安置他在最末的位子,吃着仆役们才吃的粗饭。苏秦还经常用话语去羞辱他,说:“以阁下的才干,怎么会潦倒到如此田地呢?我实在没有法子帮你,你还是靠自己的运气罢!祝你好运了。”
  张仪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他自信自己的才能决不比苏秦差,你苏秦能够做到赵国的宰相,致力于把六个弱小的国家团结起来对付秦国,那么我就去投奔你的敌人秦国,与你针锋相对,辅助秦王一统天下,到时候再看我们鹿死谁手!当张仪从苏秦那里出来后,苏秦暗中派了一个自己的人伪装成商人,沿途跟随着他,帮助他衣食车马,协助他顺利到达秦国。秦国当时正是欲一统天下的秦惠王当政,正在招贤纳士,广揽天下英才。张仪见了秦惠王以后,把自己的破解合纵的连横大计献于秦惠王,果然得到信任和重用,被任命为客卿。
  这个时候,苏秦派去跟随帮助他的人才把真相告诉他说,苏秦为了唤醒他的自尊和自信,故意采取激怒的办法,盼望他能够在秦国掌权帮助苏秦实现他六国合纵的大业。现在苏秦的目的达到了,他要告别张仪去复命了。张仪这才恍然大悟。这一段时间以来,自己一直都在纳闷,以他和苏秦的同窗之谊,苏秦为什么那样对待自己呢?原来老同学是怕他贪图一时的眼前小利,过分安于现状而闪失了斗志。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激励自己的上进心。他对苏秦的门人说:“请你转告苏先生,我不会让他失望的。”
  苏秦慧眼识英雄,造就了一位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
 
  尽管以后张仪成为苏秦的对手,但是苏秦张仪的同窗之谊令人敬佩仰慕,堪与春秋时期的管仲鲍叔牙媲美。如果苏秦不是采取激将的办法,而是留下张仪在自己的手下做个小官,历史上不仅仅就没有了这一段美好的佳话,而且也绝对就没有了在战国末期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几十年的张仪了。
  由此可见,侮辱朋友以激发他的斗志和上进心确实是一个怪招。要想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还真的需要这样的诤友。纵使苏秦最先的动机出于私心,怕盟约未完成,而遭到秦国的攻击,但他真心赏识张仪暗中相助,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张仪也回应愿在苏秦当权时,不敢奢谈攻赵。两位虽都是权谋家,但恪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朋友之义,却是一致的。毫无疑问,两人作为那个乱世的英雄,作为伟大的外交家,成为了我们民族的千古楷模。

[1]

·上篇文章:中国人身体裸露与肉体禁忌
·下篇文章:吴越争霸时的两起“夺妻”事件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文章
·龙脉上的版本馆 2025-5-8 7:59:04
·《诗经》中是如何记载聚落与城址选择,居住区规划的? 2025-2-2 17:50:41
·李洪成老师介绍 2024-12-23 16:53:38
·天下之中与天地之中的观星台 2024-11-7 18:28:56
·北京中轴线为何偏2度角?(荐) 2024-10-27 17:55:41
特别声明:本站视频教程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谢谢!由于网络原因有的动漫连接较慢,请耐心等待!谢谢你的支持!
 相关评论
 评论者:Xx6KeMR0
临沂市译友翻译有限公司是经临沂市工商局正式注
册的专业翻译公司。本公司立足临沂,服务全国,
提供各类文字翻译、陪同口译、同声传译等服务。
擅长金融、法律、商贸、通讯、机械、化工、生物
医学、交通、地产等多种领域的翻译服务。

临沂最好的翻译www.linyify.com,
临沂最好的翻译公司www.linyify.com.
网址:www.linyify.com
QQ:3306265167
发表时间:2022-6-29 8:10:27 [来自: 39.67.213.17]

 评论者:T6vQ8ODI
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记住了!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发表时间:2021-3-4 19:16:45 [来自: 27.197.192.85]

 评论者:ZzNGFKsV
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记住了!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发表时间:2021-3-2 18:32:56 [来自: 27.197.192.85]

相关评论 37 篇,当前显示最新的 3 篇。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研易 公司地址:元大都遗址北土城西路16号友诚大厦5-507室 热线:17319423526 李老师,满老师
后台管理 | 京ICP备11036542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All Rights Reserved by IE5.x 1024*768
页面执行时间:101.56MS 客服QQ:354319096 微信:18901210039
技术支持:河北六禾网络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