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图与太极图;
无极即“无”,太极即“有”。老子曰;“有生于无","有无相生”。这就是说,无极生太极,太极归无极。二者是纵向的派生关系。无极是本,太极是末;无极是母,太极是子;无极是源,太极是流;无极是总,太极是分,;无极是全,太极是偏;无极是定,太极是变;等等。无极顺而生太极,太极逆而归无极;无极动而生太极,太极静而归无极。一本散为万殊,万殊归于一本。太极于无极的关系,是纵向的派生关系,太极中的阴和阳的关系,是横向的对待关系。可以用前者是母子关系,后者是夫妻关系来形容。对于前一种关系,老子主张“复归于无极”,万物“复归其根”,人“复归于婴儿”,社会“复归于朴”,一切复归于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圣弃智”,“绝学无忧”以及“致虚极,守静笃”,“抱一为天下式”等等。都是主张崇本息末,守母存子,以“道”为本。这样。必能由一统万,以寡治众,“为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而无不治”,永远立于主动,不败之地。“道”,必可使人自身得到升华,发生质的,根本的变化,得道成真,成为全新的人。老子所说的“圣人”,是“道”的人格化,是具有“道”的体性,特征,,气质,品格的人,是真正的“得道者”。
《道德经》倡导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皆是指从负面走向正面,达到伸展之目的。“去甚,去奢,去泰”,“守柔,”,“处下”亦是此意,目的在于“得道”。如果守雄,守白,守荣,守刚,居上,图荣华,享富贵,争名逐利,姿情纵欲,胡作妄为,如此就是失道失德,不但百事无成,而且自身会遭到凶祸与毁坠。
《道德经》全书主要阐述了无极图和太极图及其相互关系,讲了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使人道取法于天道,由太极返回无极,使人回归先天纯粹的本性,使人的潜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利用,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同时能使社会和谐稳定,国邦振兴,天下太平,寿命延长。
老子发现了“道,”也发现了“人”,人是道的代表。人得了道并与道合一,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是一部博大精深不朽的著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