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告诉我们,获得别人的信任,是你、我、他立身于世的基本分命题。
个人如此,企业同样如此:没有生意双方的互信,永远不会有精诚合作的团队;没有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就不会产生持之以恒的购买;没有股东之间的信任,就失去了长远跋涉的根基……
可是朗朗乾坤大千商海,信任之难,难于上青天。
因为失信者当道,守信者遭殃,言而无信家常便饭,坑蒙拐骗浩浩荡荡,人与人习惯性垒起“心与心的长城。”
因为傲慢与偏见主宰我们的灵魂,并令每个人自信掌握着全世界唯一正确的逻辑,自信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
因为企业深陷人情社会,成长偏离自然法则,信任局限于血缘关系。而信任的基础—“按游戏规则办事”却成为每一间公司的摆设。
更因为信任堪称一门艺术,它需要各种要素兼备,并在矛盾中寻求统一:诚实与智慧、能力与果效、公平与效率、独立与忠诚;信任也是一种习惯,它需要长期的自律,辛勤的孕育,而破坏起来却易如反掌,一件小事、几句话语就可能让它前功尽弃。
所谓“人无信不立,钱无信不骤”。一个不能取信于员工的企业,如同没有灵魂的枯架,灰飞烟灭是它的必然结局;一个不能取信于社会的财富拥有者,上帝啊,请宽恕他们!他们是中流沙之地筑高楼,一夜风起就会根基摇动。
所以在中国,惊人的伟业和惊人的无耻常常同根而生,财富的光辉和被摧毁的命运总是接踵而至。所以建立企业内的互信,是每一个经已成为所有渴望基业常青者的必由之路。
智者说,“你可能长时间地欺骗少数人,也可能一时一地欺骗所有人,但你不可能长时间地欺骗所有人。”我们要在一个市场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谈管理论经营,在纷繁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抓革命促生产”,倡导彼此信任的简单关系,塑造广受信任的内外形象,是经营成功唯一行之路。
因此二十年前,韦尔奇发动世界第一大公司的企业再造工程,首先发动的是企业内部文化和外在形象的改造;而这之前,他花了整整三十年经营自己可信赖的行为。
因此,信任是企业成长的基因,是凝聚人心的工具,是社会发展国家和谐的助推力,是企业后发先至无往而不利的冷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