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中石-易经智慧是企业、商业战略与管理的指南针
|
浏览次数:3907 |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 花费会员币:0 | 添加时间:2010-6-21 15:35:06 | 提交会员:admin |
|
易经智慧是企业、商业战略与管理的指南针 作者:杨尚儒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为使客户赢得竞争优势,运筹战略管理尤为重要。战略是企业、商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高机制,管理是企业、商业竞争和发展的核心手段。战略方针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企业、商业走向成功和失败的至关因数,管理机制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企业、商业运转生生不息和退晦忧亡的重要法则。当代,讲战略管理及其成功之道的大师和有关专著汗牛充栋不乏其人。也有不少人踏着成功者的脚印复制着自己的成功之梦。然而,每见有多少企业、商业却正在走向失败和运转晦亡。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于企业、商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者们不明了和违背了人之自我生命种子律数(即性命时空运数,见笔者专著《青溪性命易学》)与当下天时、所处时空地利及人文人和的自然规律(即易道即天道的规律)。当然其失败退晦是必然现象。一部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数术权谋之道——《易经》,是揭示和使您的运筹之道、战略决策和管理法则走向成功的正确途经!古往今来,中洋内外,无数的成功者们无不是得益于数术权谋——易经智慧的启迪。其实易经智慧就在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随处体现而并不陌生。 易经智慧是华夏文明精神的起源,数术权谋之道是易经智慧用于人们生存、发展与竞争方略的结晶。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何人何事要想成功都会运用它。正如《周易原旨》说:“易道广大悉备,百姓日用而自不知矣!”所谓“易道弥纶天地,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历法、数学、乐律、韵学、兵法、商战,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入易说,而适应于一切领域”。但按照现在的学科分类标准,实在无法将《易经》的知识体系纳入某个学问性质分明的专门知识之中。盖因易学的认知结构是以“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为方法基础;以学理而言,“易道广大悉备、纵横时空、包囊万物,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包含了先民于天地自然、生命形态、社会人事等各方面的科学认识和实践经验,是历代治易家高度智慧的集聚和结晶。特别是它以太极势力、阴阳五行八卦的流转变化,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为核心内容,配以天文地理、四时方圆、社会人事所建立的天、地、人三才同源同理、互为表里、同步消长的动态宇宙模式,阐明和揭示了人与之生存发展变化动态规律的科学内涵。 因此,正确的运用数术权谋之道结合人自我的生命种子律数同步于天时、地利、人和时空因数,制定出我们企业、商业的运筹度数、战略决策及管理模式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是企业、商业战略与管理的指南针! 根据生命种子律数学及易经智慧——数术权谋之道,将对企业、商业的运筹度数、战略决策,管理模式提供具有更高价值的关键性问题解决方案。 总之,以生命种子律数配合数术权谋之道,“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根据企业和商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采取适宜方略。清楚地界定问题,确定关键性方略,可以确保您的事业朝正确的轨迹前进。预测可能给企业、商业带来巨大利益的机会,为解决其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提供有效帮助。广泛的提高行业及专业竞争力。提供清晰的市场定位评测,制定适合您企业和商业发展的动态方案。条理分明的项目诊断,提出成功执行项目建议和贯彻目标的条件。易经智慧——数术权谋之道的任何方略都具有可操作性。 大体而言: 一、强调天人合一。整体性原则是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即易道即天道)。这种原则强调天与人、人与人的和谐理想状态。人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会从人自我生命种子律数客观事物的整体联系出发,从其内在矛盾着眼,特别是以寻求事物间的和谐统一为旨趣,推动事物的和谐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管理效益。例如,在改造、征服自然时,应本着“天人合一”的精神,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不能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要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即《易传·文言》所谓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二、彰显变易。变易原则是易经智慧的三大核心之一。又称易之三义。即“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易纬?乾凿度》;郑玄《易赞》、《易论》)三大核心联系起来理解:变易体现宇宙万物永恒动态运动的本质;不易说明事物运动可感知可认识的相对静止状态以及宇宙发展规律的相对稳定性;易简则说明乾坤阴阳变化规律的本质的非神秘性和简易性。易之三义是一切数术学得以运用的根本基础。如果把三义的应用作为一个系统,则是动态、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实际上就是现代战略管理所谓的动态系统。它对战略管理者树立变易观,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把管理视为动态过程,充分认识系统内各种联系,牢牢掌握弹性原则、联系原则、创新原则;掌握“易道”中所强调的“时”的内涵,随时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调控,修正错误,克服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使战略管理系统始终保持良好的循环。另一方面,“易道”在强调变化的同时,又认为这个变化是有规律的,会提供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遵循管理方法、规律,保持决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 三、遵循阴阳互补。阴阳互补是易经智慧内涵的一个重要原则。《易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就是权谋数术之道。阴阳互补在管理学中就是强调分工协作,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树立整体观念,提供和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避免只关注自己部门或自己的工作,忽略或影响其他甚至整体利益,做到责任分明,合作有序。 四、中和均衡共处。中和即“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西方战略管理注重对立、冲突、冒险、竞争的文化品格不同。“和” 是一个企业、商业文化共同的因子;“致中和”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特征,是成功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同时也是一种方法。备物与聚人兼备的均衡发展原则,体现了“自强不息”的主体意识。在管理学中,中和均衡思想即表现为管理的终极目标,同时更是一种管理方法。注重“以和为贵”思想的认同和追求,使得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不偏不倚、适量守度,着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存小异,达到消融管理矛盾、避免管理冲突、稳定管理秩序的目的,保证管理活动合理有效运行,实现管理的最佳效果。 五、尊重义利关系。《周易》的功利价值蕴涵着管理的合理选择。“义”就是对利益的合理分配。管理者应当正确评价劳动者的工作,做到履信尚贤,赏罚分明,分配合理公正,以物质利益作为杠杆,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最高的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财富。 六、强调进德修业。“盛德大业”为解战略决管理伦理问题指明了方向。《易传》反复强调学问思辩、进德修业,挖掘人的德性。为了实现管理的最终目标,管理者应具有宽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修养。例如乾卦强调在成为最高管理者之前后要采取的不同决策;坤卦和泰卦说的是内刚外柔的品行和宽厚远大的胸怀;中孚卦说的是管理者具备的诚信品格;谦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具备中谦和退让的品德;比卦、同人卦、观卦和咸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当亲比下民,体察民情,关心民众疾苦,有的放矢,制定相关策略,实现宏大的战略管理目标等。 当然,战略和管理涉及到方方面。如:天时巧取、时空夺地、纵横人和、种子再造、审时度数、损益法则,加减运筹……等,这些更重要的还很多,此不一一尽述。[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