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权定都南京后,仅过了半个世纪,存59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东吴就让西晋灭掉了。更奇怪的是,接下来的的朝代也几乎都是短命王朝。除大明王朝,因后迁都北京而存在近277年外,其他8个,最长的是东晋王朝,存104年,公元317年-公元420年。余下分别是--
南朝宋:60年,公元420年-公元479年
南朝齐:24年,公元479年-公元502年
南朝梁:56年,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南朝陈:33年,公元557年-公元589年
南唐:39年,公元937年-公元975年
太平天国:12年,公元1853-公元1864年
中华民国:38年,公元1912年-1949年(后退守台湾,至今)
这种“短命现象”,曾引起了人们对南京帝王风水的怀疑和非议。甚至在中华民国定都南京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分歧。1912年2月14日,临时参议院召集会议,专门审议定都一事。会议采用投票表决的方法,以决定定都于何处。表决结果,让心仪南京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十分意外:
北京:20票;南京:5票;武昌:2票;天津:1票。
孙中山当时很恼火,决定第二天重新投票,必须选择南京。黄兴配合孙中山,出言威胁:“明日再不按先生意愿行事,我立即派宪兵将议员绑了出来!”后来在威逼之下,出席会议的27名参议员才改变了态度:
南京:19票;北京:6票;武昌:2票。
中华民国政府定都南京的复议案,得以通过。
为何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会出现这么大波折?有人直接往上刨根问底,认为把南京说成“帝都”,是诸葛亮使坏,后人都中了诸葛亮的风水诡计。
古代风水中的“四灵说”,可以追溯到三代时期,在秦汉时已很流行了,但南京风水少“后玄武”。即所谓南京“前有照”,后却没有“靠”,北面是一条滚滚东流的长江。
南京确有王气,秦始皇时就出现了。但因为靠这条大江太近,江水太急,风水轮流,王气泄得太快,改朝换代也快,所以在此定都的王朝只会短命,而不会有万年基业。这是最大的风水缺陷,也是致命的一点。
诸葛亮在为刘备图谋统一中国大业的时候,有意搞了这个风水阴谋,“谄害”孙权,先把东吴政权“骗”到江东再说,反正此地王气不长,又被秦始皇“镇压”过,东吴迟早会“断气”,不担心它成气候。
这番说法,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实际上完全是忽悠人的附会之说,不能这么理解的。
山脉象征为“龙”,俗称“龙脉”,龙脉突起处叫“龙脑”;山脉开始的地方,叫“起龙”;脉之结束处,即山尾,叫“注龙”,或“龙尾”;一处风水宝地,背后要有“来龙”,即往自己这边呼啸而来的大山,近者叫“宗山”,远者叫“祖山”,也叫“祖龙”。
对照上面这传统的风水要义,称南京“前有照”,后却没有“靠”,这话一点也不靠谱。长江南岸近有幕府山、庐龙山,远有鸡笼山、富贵山,怎么能没有“靠”,没有“龙”!六朝的宫城、明朝的宫城都有“靠”的,只不过山势稍小了点,或许这就是风水上说的缺点吧。
退一步说,南京是所有“帝王都”中风水最不同寻常的一座,就算其没有“祖龙”,其背后却有中国第一“水龙”--长江,这条西来大水龙,奔腾东下,气势如虹,极其高贵,十座大山也换不去,古人因此称之为“天堑”。
这可不是笔者添油加醋,江河水道有“水龙”之称,在风水说中由来已久,并且深入人心,连现代流行歌曲中都在引用。广为传唱的《大中国》中,“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便来源于风水概念。南京就是因为得“水龙之势”而别具特色,即“襟带长江而为天下都会”。
至于有人说,定都南京的王朝短命,是南京阴气太重,“阳不压邪”,则完全是无稽之谈。
从堪舆理论来说,坟地和水都是“阴”,人宅和山属“阳”。南京北、东、南三面被坟头包围着,西边临江,看似阴气太重,但因有“龙脑”钟山和城市王府、豪宅压着,不存在阴阳失调的问题。何况,北京、西安哪座古都附近不是坟头林立,荒冢遍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