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兵压境,城破在即的紧急关头,陈叔宝仍是“奏伎、纵酒、赋诗不辍”。
陈叔宝相信建康的“王气”尚存不过是他的自欺欺人,也许他心里根本就没有底气,命运由天,随他去吧。在这之前,陈叔宝连隋文帝杨坚的画像都怕,想来他对压境隋军更紧张,所以用“王气”来忽悠臣僚、士兵。
据《隋书·高祖本纪》(卷一)载,杨坚的相貌奇异,从小就有帝王之相,“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陈叔宝听说后,感到好奇,就让出使北方的袁彦画下杨坚的像带回。陈叔宝见像大吃一惊,称“我再也不想看到这个人了”,急忙下令去掉画像。
最好都城被“平荡耕垦”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在杨素等大将率领隋军的进攻下,建康失守。陈叔宝被率先攻入宫城的隋将韩擒虎部从井里抓获。在跳井前,他身边的侍臣是坚决反对的,可他不顾阻拦还是搂着俩美女跳下去,谁知却没有死,弄出了大活丑。
而陈氏皇室跳井也可能有家族渊源,当年陈叔陵宫廷事变中自知成功不了,外逃前,便赶到内府,把其妃张氏及宠妾七人,一起扔到了井中。
后来,陈叔宝被隋军掳至隋都城洛阳,52岁时病疫。隋廷追赠他为大将军,封“长城县公”,葬于河南洛阳的芒山。其谥号“炀”,竟然和下文要说的隋炀帝杨广一样,可见都是一路货色--误国昏君。
杨坚出身于寺院,是一个迷信的皇帝。在将南陈灭掉,后主掳离故都后,担心东南“天子气”再起,决定大破建康风水,打算彻底镇压一下。杨坚为什么会想到这事?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南京系帝王之宅,自东晋在此立国起,到陈灭亡,共有269年的都城历史。但还可能是当时身边风水术士的建议。
杨氏隋室的御用风水师是本书写到的萧吉(详见本书“大师预言传奇·精通风水秘术南朝皇裔萧吉”一章),萧吉是南梁皇家血统,对南京的风水之妙应该是心知肚明的。所以,笔者认为,杨坚摧毁建康城的幕后高参,少不了萧吉,他与此事脱不了干系。
杨坚是如何镇压建康“王气”的?据《隋书·地埋志下》(卷三十一)载“丹阳郡”条透露出的信息,其手法与秦始皇差不多,但更为惨重。
秦始皇仅将方山地脉凿断,杨坚则把整个建康城毁了--
平陈,诏并平荡耕垦,更于石头城置蒋州,统县三,户二万四千一百二十五。
杨坚对建康实施破坏的时间,当在公元589年城破之后。“平荡耕垦”,就是将城内地面上所有建筑拆毁,推成平地,开垦成田,供农民栽菜耕种,《隋书·五行志下》(卷二十三)也反映了此事:“及陈亡,建康为墟。”
堂堂一国都城,竟然成了农民菜地。不要说中国了,在世界都城史上,也是罕见的。接着,废“建康”一名,恢复了秦始皇讥辱南京的“秣陵”。
最繁华都市因“风水”而消失
当时的建康城,经东吴大帝孙权苦心经营,到南陈时,不论城市的规模、建筑的豪华,还是财富的聚集,都堪称当时中国甚至世界最繁华的都市之一,但最后竟被人为摧毁。
杨坚如此一毁,南京的“帝王之宅”,变成了农家小屋,风水尽失。六朝建筑,从此基本荡然无存。
不只如此,过去南京市区水运便利,秦淮河上有24航,一旦有警,撤舟断航,号称险隘。杨坚平毁南陈都城后,把这些也全部废掉,秦淮河风光不再。
令考古专家惊喜的是,2003年在建设南京图书馆新馆(今总统府前)打地基时,在地下十几米处,很意外地发现了六朝宫城遗址的一角。但有关方面为了赶工期,竟然填埋了此遗迹,不过在潘谷西、梁白泉、蒋赞初等江苏资深文管委员的呼吁下,笔者独家报道了此事,为此还引发了一场风波。
这之后,南京又是三百多年没有王朝在此建都,一直到公元937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始主李昪定都金陵,南京才再翻了一次“龙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