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末主挖深沟泄墓中“王气”
清人陈文述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金陵王气肯终埋,
辛苦经营水一涯。
试问孙吴开直渎,
何如嬴政凿秦淮。
陈文述为何大发这么一通感慨?原来,到了东吴时,“王气”又惹祸了,孙权的孙子、吴国末主孙皓,又制造了一起风水事件。
这是一桩很糟糕的事件,最后“王气”泄了,既遭“鬼”怨,又亡国。好在秦始皇断金陵王气,成就了名水秦淮河,孙皓这起事件也给南京留下了一条水道--城北的直渎。
第一猛将死后墓上有“王气”
说起孙皓制造的风水事件,就要提到一个人--甘宁。
甘宁,字兴霸,是吴国折冲将军,曾任西陵太守。据《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卷五十五)载,甘宁少有气力,为人仗义,时人称之为“锦帆贼”。他似乎真是个贼头儿,身边常有一批“小痞子”跟着他。他这行为在乱世很吃得开,后率八百健儿投附刘表。再后得到周瑜和吕蒙的共同举荐,得以被孙权接见,并受重用,成长为吴国一员猛将。
公元222年,吴国和蜀汉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爆发了著名的“夷陵之战”。此战也是三国时三大战役之一,另两起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役爆发前的导火索应该是关羽被杀事件。
话说孙权设计杀掉了刘备的大将关羽及其子关平。孙权杀关羽并非一时冲动,他早就对关羽有恨。据说,孙权想与关羽结为儿女亲家,想娶关羽的女儿做儿媳妇。但关羽根本看不起孙权,听媒使游说后,关羽称,“我虎女岂能嫁给犬子(孙权属狗)”,拒绝与孙氏通婚,孙权因此心怀不满,恼怒不已。
刘备听说爱将被杀,遂发兵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虽然诸葛亮之前曾为刘备分析了不利的形势,但最后战争还是打起来了。
吴方由陆逊任总指挥,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甘宁等吴将悉数率部参战。甘宁就是在这次战役中,不幸中箭受伤病死。
孙权曾说,“孟德(曹操)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所以,在甘宁死后,孙权很难过,史称“权痛惜之”。
甘宁死后葬于时南京东北郊的岩山(今直渎山)附近。
孙权曾担心南京“王气”不存
吴国皇帝对“王气”的迷信是有传统的,当初孙权就因为诸葛亮说南京是“帝王之宅”,风水好,才定都南京的。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正月,孙权即帝位,立坛南郊,柴燎告天,都城时在武昌。六月份,蜀国派使者到吴国,庆贺孙权当皇帝。并在今南京城北立祭坛,与蜀使订立同盟合约,联合灭魏,中分天下。
既然是兄弟盟国了,刘备也为孙权着想,希望他迁都到南京这块能成帝王霸业的风水宝地(另见本书“卜择传奇·南京的'风水八字'”一章)。刘备当时据他夜宿金陵时所见景象,力劝孙权迁都。孙权遂与谋士张纮合计一番后,将都城从武昌迁至秣陵,并易名“建业”。
实际上,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据《建康实录》转引《江表志》(卷二)载,当时张纮对孙权说的话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南京先后被楚威王、秦始皇坏过风水,孙权担心南京没有王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