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痛:战友西归,四望无人(孤独)

毛泽东出人意料地来到了陈毅追悼会现场 1972年1月8日
人在病中,意志力都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对既有的观念,也会失去曾经的支持底气。当他回望四周时,已然觉出一片苍茫一派沧桑。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实在是一种不去不行的安排了(见另文《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的重新解读》,不日发表)。这以后,老人们一个个走了。1975年4月,董必武去世,毛泽东觉得国家的又一“砥柱”倾倒了,那一天,毛泽东非常难过,一整天呆坐中堂,茶饭无思。他让工作人员将《贺新郎》录音整整放了一天,那悲壮的旋律,绕梁入髓:“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也许是毛泽东听着太伤感了,将“举大白,听金镂”改成了“君且去,休回顾”。毛泽东这是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悼念与送别老友。“国有疑难我问谁”——就这样的一种心态!

在杜修贤的镜头中,两位巨人最后的握手 1974年5月29日
接下来,一阵殒石雨砸得中国人目瞪口呆。此前,周恩来走了,毛泽东只有心祭;接着,朱德走了,毛泽东连心祭的力量都没有了。他的客厅里,整天播放的是新录制的昆曲,也算是以耳代目吧,聊补不能阅读的荒疏。毛泽东特别爱听的是岳美缇演唱的岳飞《满江红》,蔡瑶先演唱的张元干《贺新郎》,杨春霞演唱的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计镇华演唱的《渔家傲》、方洋演唱的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
毛泽东四顾苍茫,战友西归,扁舟何处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