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人。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瘦得只剩皮包骨,被人形象地称为“干人”。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能看到行乞的“干人”。
在乌江南岸剑河县的一个村子,红军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目光呆滞地望着过往行人。红军指战员路过此地,立即围了过来。此时,毛泽东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很多人,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位红军战士回答:“报告主席,这位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的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因为今天太冷,从早晨到现在还没有吃一点东西,又冻又饿,浑身没有力气,就跌倒在这里了。”听到这儿,毛泽东已是热泪盈眶。他当即脱下身上的毛衣,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衣一起送给了老婆婆。他走到老人面前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穿上毛衣的老人感动得直点头,一边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一边颤巍巍地站起来,领着她的小孙子慢慢地向前走了。
云贵边界,二哭妻子贺子珍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不负众望,率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又挥师南渡乌江,威逼贵阳,日夜兼程,很快来到了滇黔交界贵州西部的盘县境内。就在这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到他的妻子贺子珍头上。
1935年4月23日,红军总卫生部休养连来到盘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中午时分,天空响起了“嗡嗡”的飞机声,警卫员吴吉清急忙让贺子珍隐蔽,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组织安排伤员隐蔽。就在这时,敌机投下了炸弹,贺子珍头上、胸脯上、臂膀上都被弹片击伤,到处鲜血涔涔,倒在血泊中。经医生检查,发现她17处挂花。
不一会,村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身披大衣、一脸风尘的毛泽东一跳下马,就快步走到贺子珍的身旁,弯下腰仔细端详着不省人事的妻子,拉着她的手连呼:“子珍!子珍!……”想着爱妻在革命中经历的种种磨难,这位叱咤风云的红军统帅不禁轻轻捧着贺子珍的头,动情地抽泣起来。就在这时,贺子珍又苏醒了,她强打起精神问:“你怎么哭了?看来我不行了,你就把我像咱们毛毛那样……”毛泽东接过话说:“不!不!你不要想那么多,会治好的。我决不会把你留下,就是抬也要把你抬到目的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