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一个当年传遍中国大地的名字;墨子,一个曾经被历史湮没的名字;墨子,一个如今许多人还不了解的名字;墨子,一个正在逐渐响亮起来的名字……
当年,他站在世界科技之巅:“一部《墨经》,无论在自然科学的哪一方面,都超过整个希腊,至少应该等于整个希腊”;当年,儒墨皆为“世之显学”,孔子为儒家圣人,墨子为墨家圣人;当年,墨家“弟子弥丰,充盈天下”,“天下之士,不归于扬,则归于墨”;当年,墨子与鲁班比肩,甚至犹有过之:墨子救宋,与鲁班演绎攻守,鲁班九攻,墨子“九拒之”,而守城器械有余……
墨子,他留下了高超的科技知识,叹汉代墨学中断,“使中国科学不得发达”;墨子,他“摩顶放踵”,只为天下“兼爱”、“非攻”,憾后世,难闻他柏拉图式的呐喊……
没经过战争的人,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没见过饥荒的人,不知道饥饿的折磨。“民生凋敝,哀鸿遍野”只是文言的描写,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多少次“千里无人,白骨处处”,又有多少次民众大迁徙,我们滕州,大多数人就是明初迁徙的后代。不见了鲜血成河的惨烈;别忘记饥荒时人食人的惨痛,也许,这就是墨子当年疾呼“兼爱”、“非攻”的真谛。
墨子曾企盼世界的和平,那是他“非攻”的梦想。墨子曾企盼“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那是他无奈的渴望。共产主义先驱蔡和森认为:“墨子的理论和马列主义近似”,墨子设计了中国的乌托邦,或者说是两千多年前的乌托邦,也许,墨子看到今天中国的“小康社会”,会九泉含笑……
历史没有忘记墨子。“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犹在”。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义”也成为一个个山东大汉的骄傲……
墨子研究在复兴。从1990年至今,六届大型国际墨学研讨会顺利召开;5000多万字的墨学研究书籍陆续出版;海内外数百、数千的墨学研究专家逐渐聚集在中国墨子学会周围,他们都在关注着墨学研究,关注着滕州,因为他们知道,墨子故里在滕州,墨学振兴在滕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