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留言  博客  繁體中文
 
  首  页 |  联系我们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人生咨询 传道解惑 经典案例 投资理财 资源整合 经典解读 地产风水论坛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学员天地 ·经典案例 ·中石著作 ·联系我们 ·人生咨询 ·墓地风水
您的位置: 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 文章中心 >> 中石著作 >> 先秦诸子 今天是2025年5月9日, 离本网站22周年还有32天    
 阅读文章

孔门师道和墨门师道之比较

浏览次数:1491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2010-2-23 17:00:05提交会员:admin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春节,我亲身体验了一位W老师的师道教诲。W老师是推崇孔门师道的,也认为自己是孔门师道的忠实实践者。这位老师说:现在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尊重老师或者不懂得尊重老师,我们老一辈对老师是毕恭毕敬的。他尤其从行为上描述了他的师道实践。当时我在旁边大气不敢出,不晓得自己哪个行为会触犯师道,心有惴惴焉。事后回想这个过程,反而降低了我对这位老师的尊敬。他似乎让我看到了一个霸道的老师形象。我认为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应当尊敬老师,如果不尊敬就是大不逆之人,似乎有点道德上的恐吓和霸道。此设问:伟大圣人孔子是否也是这么霸道呢?

今年三月,李绍崑教授送给他的一些弟子一本书,《墨子:伟大的教育家》。我也有幸获得一本。在《墨子:伟大的教育家》一书里,我体会到另一种老师形象。墨子是一个不拘礼节、尊天贵义的老师。作为弟子的墨子,反对儒家繁琐礼节,可谓到了放肆的地步。可是作为老师的墨子,似乎又特别受到弟子的尊敬。不拘礼节的老师教出了“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弟子。
这两位老师风格迥异,主张不同,却都教出了伟大的弟子。

二、何谓师道

我所体会的师道包括两层意思:为师之道,尊师之道。为师之道:即什么人可以作为老师,什么人不能作为老师。尊师之道:师徒如何相处,及相处的礼仪。

韩愈写了一篇著名文章《师说》,对师道有独特的看法。其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老师不必不如学生,学生不必不如老师,术业有专攻。既攻击了当时以拜师为耻的社会风气,也清楚阐述了师道的内涵。为师之道,可以传道授业解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有道即可为师,而不需要所有方面都要强于弟子,所有方面都差于师父。这与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尊师之道上,当时社会风气成人以从师为耻。韩愈批评了这些成人只懂得尊敬句读之师,却未能拜解惑之师,是小学而大遗,非明智之举。对于尊师礼仪,“师说”没有论述。孔门和墨门被称为先秦显学,不仅在于他们思想的影响力,还在于他们及其弟子在言行上的影响力和魅力。西汉淮南子在论述孔墨为显学时,描述了孔门和墨门门徒的特点。孔子门徒的特点: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墨子门徒更是:皆可使赴汤蹈火,死不旋踵。从描述来看,二者门徒都极富人格魅力,让人心向往之。虽然他们在人格修养的不同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度,差异却很大。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之间的这种差异呢?我们具体来看看二门的师道主张

三、孔门师道:法人畏天

孔子是万世师表,一代伟大的教育家。那么孔子的师道主张是什么?孔子是怎样一位老师呢?我们从孔子的话语和弟子的故事来看看他的观点

1、好学于人

孔子谦虚求学,不耻求师。在韩愈《师说》中形容孔子的求师经历:“孔子师郯子、长苰、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孔子也主张不耻下问。这是他的气度和虚心。

2、多礼

“孔子为文雅的习惯所熏陶,十分注意周到的礼仪和繁冗的礼节,以致‘鱼绥肉败,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1]。

孔子弟子对孔子非常尊敬。孔门弟子三千,后人总结出孔子十哲。《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是终生陪伴在老师身边,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如果有人诽谤孔子,学生站出来为老师辩护。孔子死后,弟子们以父亲之礼对待孔子,为其服丧三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六年。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在与孔子相处中非常默契。孔夫子周游列国,路程很远,一路上颜回寻路问店,天不黑就找到住处,开门总是请孔夫子先进,尔后自己入内,随手就把门掩了的;要吃饭,不需孔夫子动手,颜回双手奉上,随后就递筷子;要喝茶,颜回会用手测了水温方才递与师父;要睡觉,无需孔子动手,不过孔子是不会忘了解方巾的;孔子要睡了,颜回就会宽衣解带,也会铺了床伸了被的,还要用手摸了枕头软硬;孔子真要上床睡了,颜回会脱了师父的鞋,小心翼翼放好;孔子要入睡了,颜回一动不动,就坐在那里,看师父睡下。等孔子出了鼾声,颜回这才会迈了轻步离去。天明了,颜回是会站在师父身边等师父醒来的,然后穿衣叠被,穿鞋,系方巾,当然,颜回是不会忘了递杯茶的;要出门了,颜回会先开了门,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颜回对孔子的感情不可谓不深。孔子弟子遵循孔子的礼仪之约,用礼仪表达对老师的至深情感,让人钦佩。

3、畏天

孔子法人,少言天,对天很敬畏。论语中提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篇第十六)。孔子尊师,也向很多人学习,可是孔子真正的老师应该是“天”。我们看他的主张:“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篇第十五);这是天的品质。“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篇第七)。天即命也。“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篇第十七)。可见孔子并不否定天,在孔子心目中,天是他最高的老师,而对天这位老师,他是充满敬畏的。正如其弟子对待他一样。
孔门的师道是人道的师道。“孔子的教育哲学以人为中心,他的教育目的是把他的弟子培养成士。儒家认为人是一切都中心。”[2]。孔门强调
通过由内而外人的情感和行为来影响甚至规范人民,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所以在师道上强调发自内心并体现于行为的对老师的尊敬。

四、墨门师道:法天爱人

墨子是一位不拘礼节的老师,他重视人的创造性,鼓励人法天,法真理。以下是墨门师道的体现:

1、不拘礼

墨门和儒门有其渊源。墨子曾经在儒门学习过,可是因为反对儒门的一些思想和繁琐的礼仪,因此离开儒门。淮南子有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3]。可见墨子对儒家的繁琐礼仪非常反对,那么对于师道的礼仪自然也不以为然。“墨子经常和弟子一起‘以裘褐为衣,以跂履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4]与孔子“鱼绥肉败,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相比,显得随意自在很多。

2、法天、贵义

在墨子看来,法人是不可靠的。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当皆法其父母奚若?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莫若法天。天性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息,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Mei Yi-pao,MoTzu,p.13-14《墨子.法仪》第四,(孙诒让:《墨子闲诂》卷一,p12-13)墨子认为如果父母不仁,可以不以父母为效法的对象,老师不仁,可以不以老师为法,君王不仁,可以不以君王为法。墨子认为父母、君王、老师都不足以成为效法的对象。这是墨子法天思想的核心,即不以人的主观标准和尊卑秩序作为效法的准则,更不能把这种准则作为固定的形式要求弟子遵守。

墨子法天,因而贵义。“天欲义而恶不义,然则率天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下之所欲也。。。。。。然则何以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曰: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此我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5]

这种“法天、贵义”思想似乎可以让我们理解墨门徒“死不旋踵”的勇气和人格力量,而成为乱世百家学问中的显学。

3、兼爱

墨门另一个重要思想是兼爱。兼爱之士的行为则是:“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是故退睹其友,饥则食之,寒则医之,疾病侍养之,死丧埋葬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6]

兼爱思想让人不可思议。儒家认为其不可思议因其毫无尊卑秩序可言,孟子因此称为“无父之禽兽”。我也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墨子胸襟之博大,足以推倒一切人为的心理藩篱。这是一般人无法理解,也难以做到的。可想人与人之间繁琐礼节怎能拘禁墨子的思想和眼界呢?墨子又怎么可能用此礼节来拘禁自己弟子的世界呢?

墨门师道是天道的师道。“墨子的教育哲学是以天为中心,他的教育目的是把他的弟子培养成‘尊天、事鬼、爱人、节用’的智者”[7]。墨子这种思想也打开人的自我设限,对弟子的成长给予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宽容性。可以说,墨门要比孔门走到精神之路更远些。只是墨门思想必然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和反对,而难以被传播和接受。

五、结论

1、孔门师道的形式并不是其师道的惟一的内涵,也不是最重要的内涵。

孔子和墨子,无论作为老师还是作为人,都是值得尊敬的。而不是因为应当尊师,才尊敬。孔门师道外在形式降低了尊师的内在动机,因此几千年的传统强调形式,慢慢削弱了弟子对老师尊敬的内在动机和情感。会产生迫于外在的形式而为,而不是自己内心情感使然。发自内心情感产生的对待老师的态度都无可厚非,并值得肯定。只是如果认为这种师道是唯一最好最高的师道,而强加于人,就不能内心服人、可能让师道流于形式。儒门师道通过行为检验师道,其师道过于注重形式,也导致了孔门徒的特点:以一种模范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成为道德文章之楷模。儒门认为似乎只有儒家才懂得师道和尊师,其他家应当效法孔门师道,似乎过于偏颇狭隘。师道传承不在于固定的模式,更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境界、在于内心的认同。孔门墨门各有其推崇主张的为师之道,也影响和教育了各自才华斐然的弟子。因此,我要说:非孔门才有师道,非孔门师道才是唯一的师道。孔门自有其局限,墨门也有其精彩。

2、孔子和墨子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即“天”。只不过孔子法天之位高和力博,因此敬畏而少语天,是一个没劲的好弟子。“墨子则相反,他积极进取,情感激烈而意志十分坚强,当他看准目标时,就奋斗向前,而不畏艰难险阻,准备承受一切牺牲,好冒险而全力以赴”[8]。方授楚教授说得好:“死乃人所最难,而能赴火蹈刀,视死如饴,则墨子感人,必有学问、文字、言语以外者”[9]。墨子与“天”之师更能产生共鸣,其与天更能相通。墨门师道不囿于人而放眼于天,只是其“尊天”,理想很高,如果没有老师时时加持,个人恐难坚持,而功亏一篑。3、师徒相处之道也因人而异,不要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师徒相处之道。而且,即使是同一个老师,对不同的弟子,都会有不同的师徒之道出来。一个人人格修养需要在“智、仁、勇”三个方面平衡发展,而这个发展的过程是无止境的。而心灵的自由最终要突破这些外在名位、秩序的限制,才会产生真正大智、大勇、大仁、大义,师如此,徒亦如此。师徒之道可以“亦步亦趋”,也可以“你来我往”,这样似乎才真正接近重要之事、之理,而不是就不重要的方面争论、指责和攻击。

[1] 李绍崑:《墨子:伟大的教育家》,台湾商务印书馆,p25。

[2] 李绍崑:《墨子:伟大的教育家》,台湾商务印书馆,p19。

[3] 李绍崑:《墨子:伟大的教育家》,台湾商务印书馆,P1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卷一,p77,《淮南子 要略训》

[4] 李绍崑:《墨子:伟大的教育家》,台湾商务印书馆,p25。

[5] 李绍崑:《墨子:伟大的教育家》,台湾商务印书馆,p57。

[6] 李绍崑:《墨子:伟大的教育家》,台湾商务印书馆,p60。

[7] 李绍崑:《墨子:伟大的教育家》,台湾商务印书馆,P19。Mei Yi-pao,MoTzu,p233.《墨子.公孟》第四十八,(孙诒让:《墨子闲诂》卷十二,p284)。

[8] 李绍崑:《墨子:伟大的教育家》,台湾商务印书馆,p25。

[9] 李绍崑:《墨子:伟大的教育家》,台湾商务印书馆,p66。

[1]

·上篇文章:论“鲁班巧人”之巧及其意义
·下篇文章:技术家和哲学家的联盟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文章
·龙脉上的版本馆 2025-5-8 7:59:04
·《诗经》中是如何记载聚落与城址选择,居住区规划的? 2025-2-2 17:50:41
·李洪成老师介绍 2024-12-23 16:53:38
·天下之中与天地之中的观星台 2024-11-7 18:28:56
·北京中轴线为何偏2度角?(荐) 2024-10-27 17:55:41
特别声明:本站视频教程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谢谢!由于网络原因有的动漫连接较慢,请耐心等待!谢谢你的支持!
 相关评论
 评论者:Xx6KeMR0
临沂市译友翻译有限公司是经临沂市工商局正式注
册的专业翻译公司。本公司立足临沂,服务全国,
提供各类文字翻译、陪同口译、同声传译等服务。
擅长金融、法律、商贸、通讯、机械、化工、生物
医学、交通、地产等多种领域的翻译服务。

临沂最好的翻译www.linyify.com,
临沂最好的翻译公司www.linyify.com.
网址:www.linyify.com
QQ:3306265167
发表时间:2022-6-27 12:23:30 [来自: 39.67.213.17]

 评论者:T6vQ8ODI
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记住了!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发表时间:2021-3-3 10:49:55 [来自: 27.197.192.85]

 评论者:ZzNGFKsV
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记住了!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发表时间:2021-3-1 10:11:25 [来自: 27.197.192.85]

相关评论 69 篇,当前显示最新的 3 篇。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研易 公司地址:元大都遗址北土城西路16号友诚大厦5-507室 热线:17319423526 李老师,满老师
后台管理 | 京ICP备11036542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All Rights Reserved by IE5.x 1024*768
页面执行时间:101.56MS 客服QQ:354319096 微信:18901210039
技术支持:河北六禾网络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