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无形
《大易识阶》选摘
中国文化最强调人文。人文就是以人见文,以文化人。因此,这个“化”,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很大。
在干支的结合中,存在合化的问题。
合化,指天干的五合和地支的六合;犹如兄弟之相随,夫妇之相偶;它们虽包罗万象,但却有象无形。
以地支六合为例。
子丑合化成土:此为泥合,主混乱相合,搅在一起,分不清是非,帐算不明白。凑合、勉强过日,问婚姻违背本意,不太情愿。
寅亥合化成木:此为泄合,主滋养他人。
卯戌合化成火:此为淫合,主自控能力弱。一如某些未婚同居的现象。
辰酉合化成金:此为暗合,主暗昧不明,私下交往、交易,合中带讼,中间有争讼,论事有分歧。
巳申合化成火:此为刑合,代表两者在一起不睦,可分开后还想念。还是一句俗语对这种状态表述得最为形象——铜锅遇到铁刷子,打打杀杀一辈子。
午未全化成火:此为明合,阴阳朝贵,拜见贵人(得遇有助于己的人)。
春风化雨,冬风不化雨。由于每个干支的组合是干支相配,在地支的合化过程中,自然要受到天干的影响。这就造成了在合化中,有可化者,有不可化者;而化成格者为造化,化不成格者为顽固不化。(什么是造化?什么是顽固不化?)人们经常说的“造化”、“顽固不化”等等,就来源于干支关系。因此,干支看似为僵化的概念,其中却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容,真是博大精深。
学习时,思维只有在出离中才能获得正见(幸福)!
干支的运用要灵活,灵活才能达到“善易者不占”的境界。这里的善,就是透彻和圆融,就是出神入化。很多学易者,都前赴后继地在此栽了跟头,流风所至,令人扼腕叹息。
关于“合”,要注意两个问题:
1.干支关系中已经体现了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相合时要注意谁去合谁。
例如:在辰日、酉时有人电话中问某事能成否?可告之:能成,而且私下已定。再如,未日午时,有人问某事能否做,可告诉他:放心去做吧!
还有,在人身上,子丑为足,寅亥为膝,辰酉为胳膊,卯戌为股,巳申为肩,午未为头面。人体若见伤,就会对应着一定的事。
学习到一定境界就会圆融,通过表情、气质就知道学得通不通。人是表里如一的,故言出法随。
2.天高地下,万物散殊,合同而化。
一切事物都可能有矛盾,但是矛盾可以促成变化,带来进步。矛盾未必就一定会带来对立、冲突,它往往可以调和、化解掉。这里最重视的就是“化”字,将一切矛盾统统化掉,这是圆融的境界体现。
化,万物的生长称为“化”,生长发展到极端就叫做“变”,阴阳的变化不可揣测叫做“神”,神的作用变化无穷叫做“圣”。神明变化的作用,在天是深不可测的宇宙,在人就是深刻的道理,在地就是万物的化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天为无形的六气,在地为有形的五行。
人与事千变万化,难以确定。因此古人常说,摆弄什么别摆弄人,玩什么别玩命。通常认为玩命就是拼命的意思,然而古人的原意是:理解、推演命理,把玩命运。古人研究易学,大多都是玩的形式,而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易·系辞》说君子“观其变而玩其占”,这里的玩,就是把玩、玩味之意。人是最不好摆弄的,天干地支综合在一起,很复杂,很难判断,而把玩命运之学也就成了一件难事。就连孔子都感叹说:君子不与命争!即使把玩明白了,也要遵从其规律。命运不是不能改变,而是很难改变,正如佛教所言,“定业难转!”
对易学基础知识的思维认知能达到什么程度,决定了应用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个人的行为决定地位。做学问也是如此,思想和行为决定地位,行解相应嘛。理解能达到什么程度,与思维是密切相关的。
平时要经常反复去思考,去应用,去寻找超越的方法。超越易学的佛法尚且不离世间法,易学更莫逃乎此。“百姓日用而不知”,是因为智慧还没打开。易是变易,提倡灵活,不是死学。
以上关于天干地支之间关系的理解及其应用,是我的手稿《干支解要》中的一部分内容。若通晓了每个干支的所属与类象,辅以灵活的实践应用,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天地人神都在发出声音、都在交响!这就离“见道”不远了。
研究易学,不要寻同于注释家规范式的解《易》,要重视内在之理的发挥,要做到大而无外,细而无间。在细研《易》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易》理,结合时代,探讨和解释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等问题及现象。天干地支乃通神明之道,可随起随用。用干支来判断事物,一定要将它们比拟人事,以人为本。
自古以来,想学到真正的东西是不容易的。古人说,学艺学艺,两手拄地,磕了三百六十下,也不教你一句。而我的目的就在于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期望大家都能够籍此注意学习方法和形式,进一步打好易学基础。
汉代陆贾《新语·慎微》云:“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维护易学的尊严;否则,千年以下,其切肤之痛又何须多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