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道、王道、霸道
战国时期,雄才大略的秦孝公欲振兴秦国,一统天下,乃广纳天下贤才。
商鞅遂西进入秦建功立业,商鞅由秦孝公宠臣景监推荐,与秦孝公商谈国事。头次见面,商鞅说了很久,孝公却不时打瞌睡,等到商鞅走后,孝公怒骂景监,说他介绍来的人是个疯子,说的尽是狂言乱语。景监因此责怪商鞅,商鞅说,我向孝公说的是帝道,他听不懂。过了五天,景监又请求秦孝公召见商鞅,这次谈话比较投机些,但还是不能合孝公的意。于是孝公又责备景监,商鞅对景监说他这次是谈王道,孝公还是听不进去,请再给他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还不成,他就回家去种瓜了。
商鞅第三次晋见孝公。两人相谈,数日不厌,在谈话当中,孝公不知不觉把身体移到席案前面来了,与商君促膝而谈。于是景监问商鞅,这次怎么能使孝公如此满意。商鞅说,这次我谈的是霸道,孝公因此大悦。而孝公最后告诉商鞅说,行帝王之道,等得太久,他没有这个耐心,况且人人都想在自己在位时就名扬天下,怎么能够默默无闻地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呢?行霸道能及时看到国家富强,这才合他的意思。于是秦王开始任用商鞅推行霸道。
以德治国,为公天下,是则天下共举,可成五帝之业; 以仁治国,泽及百姓,万国景仰,可成三王之业; 秦孝公变法,以武力治国,秦统天下,厉行霸道,秦朝十五年而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