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在《相说》(1)中已经谈了相学的作用,相学的价值,相学研究的课题重点是什么?只有在明确相学的目标和方向之后才能更好的研究相学,并能够做到学有所为,学以致用。
在《相说》(1)中虽然已经说到求测者的需求,以及相者在为求测者预测时应该重点突出,并在为求测者预测时我们应该明确相者义务和职责。因为在《相说》(1)只一笔带过,因此水镜今天重点要分折的是:相者能为被相者做什么?被相者能从相学中得到什么样的帮助与启发。简单的说相学对社会事物或者是具体某一个人能够给予什么样的帮助和引导?也就是相学的实用价值是什么?水镜今天就是以这个论题展开探讨性的分折。
相学古以有之,在古代某个特定时期很受统治者和当时国民所推崇,从古代以来不管是正史或者是野史都有大量记载,从事这一行业的不管是专业的研究者,还是以此为谋生手段的所谓“江湖术士”都不计其数。水镜在《相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就已经有简单的描述。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相学是所谓的术数中的重要的一员,也是比较早出现的一员,与四柱,六爻、风水、奇门遁甲、梅花易数、铁板神算、紫微斗数、大小六壬、金囗诀等都是存在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并长盛不衰,比其它的术数更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但在随着历史的发展相学虽然起源早,但是曾一度停滞不前,甚至几乎烟消云散。常在术数网站中走动的易学研究者或者是易学爱好者不难发现,在专业的术数网站或论坛中开设相学版的极少,就算是开设了相学版,从事相学课题研究或者相学专业论题探讨的很少,相学版的人气不旺,相学版主持的管理者水平不高等现象,有精辟见解和研究成果的较少。在现实中,以相学作为专门研究或者专门谋生手段的人士少之又少,真正的相士皆是凤毛粼角。
基于以上诸多原因,不管相学从事者或者是求测者对相学还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正确认识。对于相学所能体现的价值还远远的认识不够,因此水镜还是先引用《公笃相法》中的一篇《相法有益此证》为开头来说明相学价值吧。公笃曰:相法一术,由来已久,为中国一种专艺,人人皆可研究,故圣人有游于艺之说。 又云:虽小道,必有大观。大用则为:“云龙虎之机,小用则为涉身处世之益。查相术始于轩辕,为风后氏立法,故名风鉴。继东周时有唐举。。。。。。。其术虽微其用甚大,兹将考证有益者如下。一东周时,吴王四子,长曰阎间,次曰夷昧,三曰姬光,四曰季扎。四子中惟季扎最贤,惟姬光最霸,兼其子庆忌,勇悍拥兵。吴王充,序长则阔阎应承位,序贤季扎应承位,姬光恃自立,阎间不平,又不能与之争,于是礼贤下士,又巩不得真材,特聘唐举以鉴别之。吹箫乞食之伍员而荐之;草庐隐居之孙武其荐之,继而霸吴来楚,此为知人之益也。二纪汉时诸葛武候拔长沙,黄忠魏延来投,黄忠付以兵权,魏延立即令就刑,先主问之曰:魏无罪,何以见杀?武候对曰:此人狼顾豺声,脑后骨上大下小,必叛无疑敢杀之以绝后患,刘备因怕失人心而不杀魏延,后果如诸葛亮所说,这也是知人之益也。三是大清道光时,曾国藩平洪扬之毛。。。。其才不如左,而其功倍之,独知人善用,是其特长。。。。。。可知曾国藩精于知人术,所以为中兴名将者,知人之益也。这就是陈公笃所说的知人之益,他列举的这些例子就是让我们知道相学在现实中的价值,虽然说的都是霸王帝业名人大将的事,但是从中也可见相学价值的体现了。在《相学秘籍全编》中的神验一百条中我们也不难看到相学的过人之处。
水镜在《相说》(1)中说到:求测者大多是为“祈吉祛凶”而来,大多所要知道的不过乎(1)一生事业的发展情况(2)一生财富多少(3)恋爱、家庭、婚姻的状况(4)身体状况及寿限的长短(5)子女的情况(6)学业的升滞(7)官运的享通(8)或者生意适宜去那里发展、适宜从事何种行业等(9)某种具体的事宜(如官司胜败,去向凶多吉少?具体事态如何化凶为吉等。在了解求测者心里需求之后,我们应该着重于此,围绕上面所说的为求测者进行分折指导。在《 相者》(1)中说到的,也是更体现相学价值的:“在《神相水镜全编》之序中说到“(1)帮有丧阴骘者,点破暗味,使共修省归正,以安天命。(2)有茕茕无策者,不欲生者,指其后禄,使之免随沟壑。(3)有应遭刑戮者,指其介性妄为,可免恶难。(4)有松形鹤骨,清气飘然者指其出世有成。(5)有气色凶灾者,指其守分而避凶厄。(6)有所色隐德者,顶奖天爵,而倍进其修为。(7)有过于酒色,病入四肢,面无人气,近于死者,指其修本固源,以延年益寿。故古之相道,功莫大焉甚有益于世也”。序所说的无非就是通过相者掌握的相术,来为世人点破迷惑,使其趋势吉避凶,引人从善,造福世人,利人利已,利国利民。”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两点,也是我们要为求测者指导的。何为“帮有丧阴骘者,点破暗味,使共修省归正,以安天命”?就是作了坏事,损了阴德之人,作为相者就要告诉他使其明事理,知错而改,积德从善,而免其报应,以安天命;何为“有茕茕无策者,不欲生者,指其后禄,使之免随沟壑。。”?就是孤独无助而不想活的人,就要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