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周易》又叫《易经》,周代名也 ,易有交易变易不易之义,伏羲画卦,周文王系辞。《中庸》、《论语》、《孟子》、《周易》、《书经》、《诗经》、《礼记》、《春秋》统称“四数五经”。其中《易》、《书》、《诗》、《礼》、《乐》、《春秋》又称为六经,《易》为六经之首。
国人数千年来在不断地研究《易经》,为了继承弘扬华夏的传统。武汉大学唐明邦教授曾指出:《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近一、二十年来,无论是在国内国外,都掀起学习、研究《周易》的热潮。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持久的魅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绝无仅有。专家学者大都认为四数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典籍,堪称中国文化学术的宝藏。
据《南风窗》杂志熊培云《重新发现墨子》一文指出: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传统不仅是不断发明创造出来的,同样可以不断地被发现。如果说胡适的思想重新被发现是百年来中国政治思想由极端走向理性的一个脚注,那么中国重新发现墨子更意味着今日中国人在重新寻找自己文明的坐标 时已经取得成绩。透过最近几年中国主要的政治议题,不难发现,诸如“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和平崛起”、“节约型社会”等等都能从墨家学说中找到精神或思想之源流。他还指出:难怪有人说,倘使墨学不曾没落,中国早就成为科技大国。可惜古代思想家只墨子重视科技,而后来者都搞科举…,若是墨家文化没有淹没无闻,中国社会不但不会被封建王权全面压倒,甚至还有可能在其后的慢长岁月里培育出民主政治,只是历史早已不容我们如此多情地假设。
古中国的河图、洛书、先后天太极八卦图、《周易》非筮书之说,是东方文化的奇葩瑰宝,是世界科学史上最重要的科学之谜之一。 事实上《周易》的数学科学性也早已被国内外的人们在认识,她同样可以不断地被发现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易”,为交易、变易、容易,为圆,经常,经验,表示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易”,“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姻纹交感,变化不穷”,现在来看《周易》是我国古人与今日人们研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典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流传久远,亘古延绵是世界科学史上惟独仅有的经典巨著,是中华文明的真正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