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留言  博客  繁體中文
 
  首  页 |  联系我们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人生咨询 传道解惑 经典案例 投资理财 资源整合 经典解读 地产风水论坛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学员天地 ·经典案例 ·中石著作 ·联系我们 ·人生咨询 ·墓地风水
您的位置: 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 文章中心 >> 人生咨询 >> 传奇故事 今天是2025年5月10日, 离本网站22周年还有31天    
 阅读文章

张良的成功人生

浏览次数:1484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2010-1-29 10:51:36提交会员:admin
张良为韩国贵公子,其祖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悼惠王等五世相。秦灭韩后,张良图谋恢复韩国,散尽家财,重金收买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遇齐国隐者黄石公传授兵书,刻苦攻读,十年积聚,胸藏兵法战策,后加入反秦农民起义中,追随刘邦,灭秦兴汉,屡出奇策,成为刘邦的主要谋士。汉立,被刘邦封为留侯。张良貌虽清瘦如美妇人,体弱多病,然而性情刚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而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是同类中的强者和智者。他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也是辉煌的人生。

    一、祖居地问题

    《史记》、《汉书》都说:张良“其先韩人……五世相韩。”而都没有具体说张良的祖籍何地?所以后世对张良的祖居到底是哪里?一直存在着争议。有说郏县的,有说禹州的,有说宝丰的,也有说是亳州的。从多方面情况看,说张良是郏县人还是比较可靠的。袁宏《后汉纪》有明确记载:“张良出于颍川父城。”《后汉书》注说:“张良出于城父,城父属颍川也。”《括地志》更明确地说:“城父在汝州、郏县东三十里,韩地也。”颍川郡为秦始皇十七年设置,郡属二十县。历经变更,古城父之地,归属不断变更。城父现在划归宝丰县李庄乡,秦统一六国前,属于韩国版图。中国的城乡建置不断变化。城父是秦时的称谓,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龙兴县,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为宝丰县。也就是宝丰最早的称谓是宋朝。秦汉时的城父遗址在今天的宝丰李庄乡翟集,张良故里张店离翟集仅有5华里。单以城父遗址所在的翟集今属宝丰,就以此认为张良不是郏县人而是宝丰人也不太合适。说张良是郏县人也完全是可以的,只要是在城父管辖的范围内都可以称为城父,就像今天我们说某某人是郏县人,不一定就非是住在县城里的人,居住在郏县管属的乡镇的人也可以称自己是郏县人。至于说张良是亳州人,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合历史事实的。亳州战国时属于楚地,非韩国地,更不属于颍川。亳州只能是张良避难、游学之地而不是祖居地。《史记》、《汉书》都明确说他是韩人,而亳州战国时属于楚国而不属于韩国。因此,张良的祖居只能是郏县,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二、授张良兵书的黄石公为何许人?以及所授兵书究为何书?

秦灭韩是在韩王安九年(前230年),出身五世宰相之家的张良当时还是少年,国破家亡的沉重打击在他心中刻下了很深的印记,于是他于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不惜将全部家财变卖收买刺客刺杀秦始皇,但由于秦始皇防备周密,刺客没有得手,误中幅车。秦始皇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张良不得不改名换姓避难于下邳。这件事当时震动很大,应该是惊动天下的爆炸性新闻,那些反秦隐藏在民间的六国谋士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当时托名黄石公的那位谋士可能就是特别注意这件事的人,专门等待张良,寻找机会,将自己所著的一部兵书假托姜太公之名授予张良,自称“读此则为王者师。”并指出“后十年兴。”司马迁说张良得黄石公兵书“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后世托名太公兵法的书是《六韬》,而授张良书的是黄石公,后世流传的黄石公兵书是《三略》,也有说《素书》也为黄石公所著。唐代杰出的军事家李靖就说过:“张良所学,《六韬》、《三略》是也。”(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二《黄石公三略》条)清初学者朱墉辑著的《鹰扬奇略武经诸子讲义合纂》一书里,于《太公六韬》注下有“其书旧称太公所著而张子房得之于圯上老人者”一说。由这些古籍记载看,我认为张良避难期间所读兵书是秦末齐国一位反秦的在野谋士所撰写假托姜太公之名称为《六韬》、《三略》的兵书。据黄石公授张良书时曾告知“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推知黄石公可能是被秦所灭的齐国谋士。秦灭六国,灭齐最后。齐国的灭亡,是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2年)张良刺杀秦始皇是在博浪沙(今河南北部阳武县东南),为始皇二十九年的事,圯上老人授书,约在秦始皇三十年,据齐国之亡不过四年。张良出山后十三年跟随刘邦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由此可见黄石公对谷城山的地形非常熟悉。谷城山在山东省东阿县东北,是标高不到一二百公尺的一个小丘阜,并不是高山名胜之地。山东境内高山名胜之地甚多,如泰山、梁父等,都是古代帝王封禅祭祀之地,而谷城不过是一个小丘阜。黄石公却对这一小山的地形很熟悉,甚至连那里有一块黄石都知道,并以此黄石命名。说明他不仅很熟悉那里的地形,而且对那里的物产很有感情。这种情况决不是他可能到那里游览过而熟悉,而是生活居住在那里,是那里的人氏。六国为秦所灭,这些被灭国家的遗臣故老,个个都对秦始皇恨之入骨,人人怀着恢复故国,还我山河的复仇心愿,但又摄于秦朝的强悍和暴政,不敢有所行动。当他们听到韩国青年张良散家财、求力士,刺杀始皇未遂于博浪沙时,自然会引起他们的敬佩。所以才有《史记》黄石公的跟踪追随,圯上老人授书的故事叙述情节。张良得到黄石公所授兵书之后,怀着敬畏之心,昼夜诵读揣摩,研究其精要。他牢记着黄石公的教导,“后十年兴,为王者师。”经过十年的潜藏和苦读兵书,张良已是一个深通兵书战策的谋略家了。当大事业还未来临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要做好前期准备。这一点,古今都是一样的。张良明白这一点,他用了十年时间,积聚智慧,等待时机。时机终于来了。二世元年七月(前209年)陈涉等起兵,张良趁机聚少年百馀人,加入反秦行列,从此踏上了建立盖世功业的征途。

    三、选择刘邦,兴汉灭秦

   陈涉起义失败后,项梁等立楚怀王为共主,兵分两路攻秦,一路由项羽领军北上救赵;一路由刘邦带兵西进击秦。项梁同时派张良联络韩成,立为韩王,以张良为司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往来游兵颍川。

当时活动在历史舞台上的反秦主力应是项梁叔侄,刘邦是力量中的弱者,西行时仅有数十百人。张良为什么选择跟随弱者刘邦而放弃强者项羽?我考虑主要是三个原因:

    (一)刘邦对之计谋欣赏,使张良的计谋容易变成现实的功业。张良最初的时候也跟过项羽,而且和项羽叔父项伯有旧交,按理说张良跟项羽应该跟得更紧。可是他最终选择了刘邦而淡出了项羽。其中主要原因是士人对功业的特别看重。项羽初起兵时24岁,而刘邦当时近50岁。项羽比起刘邦来,太年轻气盛。刘邦虽然知识不多,文化不高,但是他有宽广的胸怀,能听进去正确的意见,并付诸行动。正像他自己所说的:“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一个人的胸怀对事业的成功关系极大。中国的士人都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因为士人都知道一个人在人群中的分量既不是靠官位、也不是靠财力,更不是靠权力,而是靠事业呈现的。跟着刘邦易于建功立业,可以实现自己为王师,成人杰的理想抱负。这是张良选择刘邦淡出项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项梁起兵反秦,立韩成为韩王,以张良为韩司徒。韩成与张良将千馀人西略韩地,得数城,往来游兵于颍川之地。后韩王为项羽所杀,这也是促使张良背离项羽而投身效忠刘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地缘关系。纪信、侯公都是郏县人,与张良同乡,而这两个人都是铁心追随刘邦的。这不能不影响到张良。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四、屡献奇计,王者师,人中杰

张良跟随刘邦之后,屡献奇计,依据《史记》记载主要有12条:

    (一)秦兵尚强,未可轻,因解击之,大破秦军。这是张良为刘邦献的第一条计策。“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啗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逐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二)劝刘邦轻重宝妇女,还军霸上,以待项羽。“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三)鸿门宴中教刘邦认清形势,厚结项伯,迷惑项羽,保存自己。“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将柰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柰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
   (四)烧绝栈道,以去项王疑心。“汉王之国,良送至襃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五)世事洞明,联络英布,借人力以成己事。“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六)头脑清醒,知彼知己,衡利弊,甚取舍。“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於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於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於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彊,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七)建议封齐王韩信,以固其心。“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八)乘胜追击项羽,不留后患。“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司马迁认为这是一条毒计,张良、陈平因为出了这个毒计,一个饿死,一个绝后。这有点因果报应的唯心观念了。虽然这个计是毒了一些,违背约定,趁人不备,后起击之。但具有歼敌的彻底性,对取得最后胜利还是有益的。战争的性质本来就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九)分封诸侯,以利拉拢中间力量,共围项羽于垓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柰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穀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於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穀城与彭相国。’……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

(十)封仇者,不记旧怨,争取人心。“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十一)定都关中,阻三面而守。定都何地?这对一个统治集团的稳固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和很关键的问题。从当时的情况看,张良赞成刘敬的意见,定都长安是比较明哲的。“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十二)拉四皓,固太子之位,以稳定大局。刘邦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他要想更易太子,谁说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利用名人效应,以增势。“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筴,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馀人何益。’吕泽彊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於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从以上张良所献诸多计策,可以看出张良确实是一位谋略家。他头脑清醒,善察隐微,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性质,预测事件发展的方向,总是能让事情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周代开始,就注重知几。知几是一种预测事物发展方向的能力。什么是“几”呢?。《周易·系辞下》:“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几”是“动之微”,事物预先呈现出的一种端倪和征兆,处在有无之际,有吧不太明显,但是又有迹象,知几需要智慧和眼力,所以《易经》盛赞“知几其神乎!”知几的人是具深邃预见力的大智慧的人。张良可谓是“知几”的智者,具有大智慧的人。

    五、激流勇退,明哲保身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张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张良貌相清秀,其“状貌如妇人好女”,且体弱多病,然而却是人中的至强者,不达目标决不罢休。他热爱祖国,不恋高位,不贪钱财,以事业为重,孜孜以求灭秦兴汉,建奇功立大业,功成之后,激流勇退,明哲保身,这是一个智者的选择,真正强者的化身。张良不是武将,没有战功,但他屡出奇计,帮助刘邦渡过了一个个难关。也正是凭着他的“运筹”、“决胜” 之殊功,刘邦论功行赏,封他三万户作为食邑。但张良大功不居,谨慎一生,深谋远虑,辞谢三万户,仅求与刘邦初相识之留地作为封地。刘邦尊重张良之意,封他为留侯。
       刘邦是一个乱世英雄,在灭秦战斗中他首先攻入咸阳,捣毁强秦的心脏,灭秦有着巨大功劳。但他品性不高,人格低下,狡诈诡谲,刻薄寡恩。纪信为他而死,最后分封却没有纪信;韩信为他南征北战,最后置韩信于死亡。韩信自以为有大功与刘邦,殊不知项羽死后,他功高震主,已成为刘邦心头大忌。刘邦做梦都想着解决韩信,暗中早已将矛头对准了韩信,“上令武士缚信,载後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后来还是把韩信彻底解决了,“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毕竟韩信为刘邦的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虽有怜惜之意,但毕竟解除了最大的隐患,所以喜的成分还是多的。当初帮助刘邦打天下的武士、谋臣少有善终的,如黥布、萧何、周勃、陈豨、彭越、臧荼、卢绾等皆下场悲惨。张良也恪守“疏不问亲”的遗训。张良能以口舌之功被封侯,而且是三杰中唯一寿终正寝的一位。

    张良无论是在身前还是后世,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被历代的知识分子视为典范。司马迁在《史记·张良传》最后评价说:“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曹操初见荀彧,脱口而出:“吾子房也!”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人们也曾把三国时的名将钟会比作张良。可见出东汉乃至曹魏三国时期,人们对张良的追思和敬慕。后赵石勒的军师张宾好读书,阔达有大志,常自比子房。北魏左光禄大夫崔浩性情沉静,有才干,肌肤洁白细腻,如同美妇,每自比张良。拓跋焘即位后,朝廷凡是发生争议,出现疑难问题,总是听取他的意见。北魏拓跋澄,性情豁达,不恋鲜卑旧制旧俗,支持孝文帝改革。孝文帝常赞誉说:“任城,吾之子房也!若非任城,朕事业堪忧也。”唐玄宗对张良尤其敬慕,曾下令两京及各州分别设立太公庙,以汉张良配享,挑选古代名将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以配齐十位先哲之数,每年二月、八月举行大型祭礼。这些都见出后人对张良的敬仰和爱慕之情。作为一个士人,张良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

[1]

·上篇文章:宋献策拆字
·下篇文章:五帝至三代时期人们对星相的观察和思考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文章
·龙脉上的版本馆 2025-5-8 7:59:04
·《诗经》中是如何记载聚落与城址选择,居住区规划的? 2025-2-2 17:50:41
·李洪成老师介绍 2024-12-23 16:53:38
·天下之中与天地之中的观星台 2024-11-7 18:28:56
·北京中轴线为何偏2度角?(荐) 2024-10-27 17:55:41
特别声明:本站视频教程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谢谢!由于网络原因有的动漫连接较慢,请耐心等待!谢谢你的支持!
 相关评论
 评论者:Xx6KeMR0
临沂市译友翻译有限公司是经临沂市工商局正式注
册的专业翻译公司。本公司立足临沂,服务全国,
提供各类文字翻译、陪同口译、同声传译等服务。
擅长金融、法律、商贸、通讯、机械、化工、生物
医学、交通、地产等多种领域的翻译服务。

临沂最好的翻译www.linyify.com,
临沂最好的翻译公司www.linyify.com.
网址:www.linyify.com
QQ:3306265167
发表时间:2022-6-28 15:20:43 [来自: 112.233.181.205]

 评论者:T6vQ8ODI
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记住了!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发表时间:2021-3-4 6:49:52 [来自: 27.197.192.85]

 评论者:ZzNGFKsV
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记住了!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发表时间:2021-3-2 6:21:18 [来自: 27.197.192.85]

相关评论 55 篇,当前显示最新的 3 篇。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研易 公司地址:元大都遗址北土城西路16号友诚大厦5-507室 热线:17319423526 李老师,满老师
后台管理 | 京ICP备11036542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All Rights Reserved by IE5.x 1024*768
页面执行时间:509.77MS 客服QQ:354319096 微信:18901210039
技术支持:河北六禾网络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