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留言  博客  繁體中文
 
  首  页 |  联系我们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人生咨询 传道解惑 经典案例 投资理财 资源整合 经典解读 地产风水论坛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学员天地 ·经典案例 ·中石著作 ·联系我们 ·人生咨询 ·墓地风水
您的位置: 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 文章中心 >> 人生咨询 >> 女子世界 今天是2025年5月10日, 离本网站22周年还有31天    
 阅读文章

老子是个女人

浏览次数:1364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2010-1-7 21:50:15提交会员:admin

老子是个女人

2007-06-04 18:54:45   来自: tang
道德经的评论   3 star rating3 star rating3 star rating


  写下这样的题目,内心不免忐忑。原因就在于表面看来似乎对中国道家的鼻祖老子有失敬之嫌。但幸好所论述的内容有理有据,文章的学术性价值似乎证明了作者并非一个玩世不恭,得谁骂谁的小“愤青”。事实上,历史上论述老子的文章汗牛充栋,凡是研究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作者无不对老子以及道家思想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释。我们也无须在这个学术的“沧海”里面再投进“一粟”,作者只是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对道家思想进行梳理,他得出的结论也未必符合客观事实。但文章的原创性和学术价值却颇使作者颇感欣慰,如果人们大多习惯从正面性、积极性来看待中国思想,我却甘愿扮演一个专门从反面来看问题的“小丑”,并希望读者们在“横眉冷对”、“千夫所指”之余,客观的提出批评和建议。作者并非是一个“离经叛道”之人,他只是对国人自古以来遗传下来的“逆来顺受”感到寒心。如果一个民族的躯体渐渐变得“麻木不仁”,也非常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扎上一针。没有人生来愿意使自己孤立,若不是因为爱,若不是出于关心,若不是生存现状是那么萎靡和沉沦,作者倒很愿意和别人一道喝喝咖啡,谈谈天气…但既然不甘心只做一个庸俗又碌碌之人,所以他必须扛起对人类,对民族的某些责任。这条路的确充满了泥泞、阻碍和艰辛,值得欣慰的是,总还是有一些人愿意结伴同行。彼德拉克说的好: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也就该心满意足了。没有人能活过千年,平平淡淡也是一生,轰轰烈烈也是一生,虚假的光环和荣耀在历史中终究会化作泥尘,一个人若想不负此生,除了为自己,也应该为别人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这就是作者的全部初衷。
  
  糖炒和尚,自序
  
  
  
  一:老子的母性
  
  研究老子的思想,主要的依据是《道德经》,《道德经》约有五千个左右文字,所以又称《老子五千文》。据传说是老子当年过“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所求而作,随后骑青牛逍遥而去,《史记》中司马迁描述老子“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此种传说并不能作为历史依据,但作为故事来看,大约可信。今日通行的《道德经》,大约有三个主要版本,一为西汉河上公所注,一为魏王弼所注,一为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甲本和乙本帛书。
  
  本文的主要参考依据是魏“王弼注本”和西汉的“甲乙本帛书”,引证原句时视情况而交替使用,并在后面注明取自“帛书”或“王弼”。
  
  “有名,万物之母也”《道德经,第一章,帛书》(有形有名是万物的根源),这句话,表明了老子万物根源的母性思想。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第四章,王弼》(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这句话,表明了“道”是“天帝祖先”的母性蕴含。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根”《道德经,第六章,王弼》(生养天地万物的“道”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产门,就是天地的根本),在这句话里,老子直接表明了“道”的母性特质。
  
  “上善如水”《道德经,第八章,帛书》(最高的善人、圣人就好像水),水是具有母性特质的,阴柔、滋润。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道德经,第十章,帛书》(人生存在万物运动变化之中,能够做到宁静柔弱吗?),雌性即为女性,无须赘言。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道德经,第二十章,王弼》(我期望的与众不同,只推崇哺育万物的母亲—“道”),这句话,直接表明“道”即母性。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王弼》(无声无形,它独立存在而永恒不变,周而复始运行永不疲倦,可以看作是天地的母亲),对“道”的描述,又把“道”比作了母亲。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帛书》(深知刚强,却安守柔弱,甘作天下的溪流),对女性特质的强调,不言而喻。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第四十三章,王弼》(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里穿行无阻),柔能胜刚,阴能克阳,突出了阴柔的女性特质的优胜。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帛书》(天下万物都有原始,这是天下万物的根本。既得到了根本,就能认识万物,既认识了万物,又守住了它的根本,就终身不会遭到危险),以母子关系比喻根本(道)和万物的关系,道的母性昭然若揭矣!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道德经,第五十九章,帛书》(掌握治理国家的道理,就可以长久维持),母,指本源,根源,把根源比作母亲。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道德经,第六十一章,王弼》(雌柔常以安静胜过雄强,因为它擅长居守下位),本句再一次强调了以柔克刚的女性至上观 。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第七十八章,王弼》,在这句话里,以柔克刚,以阴胜阳的女性优胜观已经表明的很清楚了。
  
  以上大抵是《道德经》中所表达的阴性(女性、母性)至上观,突出了老子的母性特质。对原文的引述,如有遗漏,请原谅我察访不周。
  
  我们虽不能牵强附会的按照这些观点就断定老子是个女人(历史上也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老子就是个男人,画像和传说是不足为凭的),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母性观”:阴柔,谦卑,处下,无争。老子的哲学思想,无论是论述做人、为政还是战争,都毫无阳刚进取之意,只有谦卑受纳之心,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明哲保身,无往而不利。我想我既已举出上述实例,聪明的读者自能判断曲直,老子思想到底是什么特质,昭然若揭矣。
  
  二:老子的“母性观”对历史的影响
  
  中国思想的源头,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作如下划分: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德家(道家)『《论六家要旨》』;后来汉朝的刘歆在司马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班固《汉书,艺文志》』。哲学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占据的地位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相互交替。我们大抵可以按照哲学家冯友兰的方法,作如下归纳:先秦诸子百家、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道学、清朝的义理之学。但是在每个朝代,这些思想都是相互渗透、补充间或交替的,例如在汉初文帝时期,黄老之学(道家思想)占主动,到了汉武帝时期,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唐代也是佛教和道教并重的时代。但是大体上我们可以作如下总结:中国最主要的思想,在佛教未传入之前,是儒、墨、道;在佛教传入并大盛之后,是儒、释、道,可以说,它们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支柱。为了不跑题,关于思想史的论述就此打住。我们可以看到,道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主流思想之一,它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远就可以想见了。由于本题目是专门论述老子即道家思想,旁及它处就不过多赘述。我想我很有必要举一些历史实例来支撑我的观点,胜过干巴巴的、毫无内容的表述。
  
  翻开《古文观止》的第一章,就是“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取自于左丘明《左传》中的《隐公元年》。讲的是郑庄公怎么样“玩”他的弟弟共叔段的故事,刻画了郑庄公的阴险狡诈以及道貌岸然。我简明扼要把故事梗概复述如下: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要蓄意夺权,有人密报郑庄公,郑庄公不为所动,他说我怎么能怀疑骨肉亲情呢?所以按兵不动,但是暗暗做好了充分的应变打算。等共叔段举兵造反的时候,郑庄公一举把他们擒获并作了严厉的惩处。郑庄公的做法正好符合老子教导的:“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原则。《道德经,第三十六章,王弼》,这个原则我们有对应的成语叫“将计就计”、“欲擒故纵”,说白了就是玩政治手段,搞阴谋,给别人下套。虽然郑庄公干这个事的时候老子还没出生呢,更没有什么《道德经》,但老子主张的这套思想,被后来的君主们反复的实践,屡试不爽。看过电影《满城尽戴黄金甲》的朋友们,应该也能从这部影片中品出点味道出来。我们常说,政治是肮脏的、血腥的,但是让我们想想它的理论指导出自哪里呢?虽然老子的本意肯定是希望通过实施他的思想,能够改良社会,至于适得其反,当然就不在他的意料和控制之中了。不过我们却看到了一个事实: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政治倾轧,都和道家的思想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或者换句话说,中国人没从道家思想中学到好的、有用的东西,反倒学了一身“阴”别人的本事,并且美其名曰:政治手腕。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就去看《史记》和《资治通鉴》吧 ,无论是唐太宗的“玄武门事变”还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你们都可以从《道德经》中找到思想根源。顺便再补充一句,像申不害、韩非等法家代表人物所倡导“法、术、势”等缺德的政治阴谋手段,也是从道家那里学来的。
  
  政治上的问题,首先我不感兴趣,其次,出于安全考虑,我也无法说的更加透彻具体。但是道家思想对民众的影响,是更广泛,更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道家思想是如何影响“中国人之性格”之形成的。
  
  我首先引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一句话:道家“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对世俗权威无好感,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有支持“泛神主义”、“抒情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倾向。这些思潮对当日政治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之人退而为隐士。以后道家以一种“到自然去”的指向,策励艺术家和诗人。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合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中国大历史》
  
  俯瞰历史全局,黄仁宇对道家的分析还是很精辟的。中国人性格之养成,无论是从政者的“淡出政治”、“退而归隐”还是普通民众习惯性的“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都是受到道家思想的驱动。我们大部分人会认为,儒家思想才是中国人的思想根脉,孝、悌、忠、仁义礼智信,这不都是儒家的东西吗?没错。但你明白什么叫“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吗?挂的是羊头,可卖的是狗肉啊!论影响来说,以我个人多年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经验,我可以“贻笑大方”的告诉你们,儒家最多只能占到三,而道家是七!我这个观点不怕被人嘲笑,也更欢迎有人来辩驳。一百个老百姓里面,有九十九个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用“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天无绝人之路”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可是我请你们想一想,这是道家的还是儒家的东西?儒家讲“忠恕”,讲“舍生取义”,我想问,能真正做到的,一百个老百姓里面能有几人?儒家思想不是现代才被边缘化了,它已经被边缘了几千年了!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帝王将相,从古至今,大部分都是戴着儒家的帽子,干着道家的事。现在不是《论语》热吗?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儒家思想从孔子发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那一天起,就没有被真正的实践过,或者说没有被持续的实践过。从统治者角度看,法家和道家才是他们施政的原则,从民众的角度看,那当然更不必说。坦白讲,儒家伦理门槛太高,不容易践履,但看上去很美,所以被人们挂在嘴边当遮羞布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很难想像杀兄弑弟逼老爸退位的唐太宗在杀造反的侯君集时说的那句“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是出于真心,但愿这种推测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儒家思想从来没有教导过我们如何和别人斗争,它只教导我们要“忠恕”,要有“不忍人”之心。所有的斗争手段也都不是从儒家吸取来的,那么请问,面对现实中,如此多的倾轧和抵牾,这些招数都是从哪学来的?我想答案也是不说自明了吧。不是我狂妄,真正看清楚这些问题的人并不多,别看有那么多的大师今天解读《论语》,明天又解读《庄子》,他们并没有对思想作深刻的分析,他们只肤浅的、片面的了解了历史。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人们到底从道家思想学到了些什么,我觉得就是奴性、散漫、自由主义和得过且过。道家思想解构了中国人的凝聚力和斗志,使每一个人都变得自私和毫无活力。那句“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十个中国人是一条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和尚有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说的也是同样道理。道家是排斥集体,强调个人主义的,从道家的“杨朱”哲学“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到“庄子”哲学中的“逍遥游”、“齐万物”,我们看到的全是这些东西。在这种思想熏陶下的中国人,怎么能指望他们有凝聚力和斗志呢?当然道家思想中,不是没有好的东西,例如对困难的慰藉,对心灵的陶冶。道家当然有很多有价值的思想,不过在本文中,我只是就负面之处着笔。至于正面的肯定,我建议就去看百家讲坛某某人谈庄子,谈老子,或者随便买几本国学大师的书,他们比我说的更加透彻具体。但是从负面来分析,从深刻性和原创性来看,目前我还是第一。
  
  有人说,你怎么这么不谦虚?我揣测可能是有些人看到了问题,而且比我还透彻,只不过没说,至于为什么不说,我揣测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比我聪明吧,谁像我这么二逼?呵呵!
  
  道家思想对民众的影响,我想也不必举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了吧?例如大泽乡起义、黄巾军、白莲教、五斗米、阮籍、嵇康、陶渊明…我们只须看看下面的诗:
  
  《求仙诗》
  
  刀笔相从四十年,非非是是万千千。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牙笏紫袍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
  
  有人问我蓬莱事,云在青山水在天。
  
  这首诗是元朝的密兰沙写的,表达的意思是:道不行,老子不跟你们玩了,游山玩水去了,做个快乐的自了汉。我们管这种人叫做超然和潇洒。殊不知,在西方,道不行的时候,有苏格拉底甘愿饮鸩而死,有布鲁诺为了坚持真理而甘受火刑…“有道则仕,无道则隐”是小家子气的中国文人的作风,难怪历史最长的中国,在戏曲舞台上,对正义的歌颂除了海瑞就是包公。我们多么希望拿着放大镜多挖掘一些坚持真理,不怕牺牲的脸孔,可是历史读来读去,除了《满江红》就是那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几千年的历史就出了这么几个有限的英雄,在歌颂之余,我们的心情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
  
  当然有人说,既然胳膊拧不过大腿,干嘛作无谓的牺牲?明哲保身才是应该做的事情!我的回答是:甘地明知道绝食无效,也要绝食抗议;基督明知道血会白流,也要赴此壮举…他们的牺牲在后世彰显了意义,后人们的成功幸好有他们在前面点亮火把。当年“东林党人”和“戊戌六君子”的壮举我们曾为之哭泣,只可惜这样的“壮举”第一,是受到儒家思想的驱动,第二,太少,以至于不足以让刚沸腾起来的热血和激励起来的斗志继续下去。
  
  在道家思想的“光辉”指引下,中国人擅长“窝里斗”、“玩阴谋”,不得志的时候,还可以“消极怠工”(例如万历皇帝),就是不知道怎么样把人心拧成一股绳。前面刚把好端端的大汉江山拱手送给满清,后面又被野心勃勃的西方人窥到了漏洞,招来了八国联军...中国人很聪明,很能干,吃苦耐劳,但就是人心涣散,喜欢各自为政,在道家思想的长期浸润下,形成了顽固的“阿喀琉斯脚踵”。『注: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从小被母亲倒提着在冥河中浸泡,所以全身金刚护体,百刃不侵,但由于脚踵没被浸泡过,所以是他的致命弱点,死穴』
  
  三:对老子“母性观”的反思
  
  宣扬道家思想的人,应该扪心自问了:它塑造的“民族性格”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全世界人们都共同向着“地球村”的理想而努力的时候,我们要不要回到“结绳记事”,“鸡犬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的境地?过去,因为道家思想的毒害,我们十个中国人是一条虫,今天,我们能不能扬弃它的毒害,变成十条龙?当全国人民都滋滋有味的看着《谈庄子》、《谈老子》的时候,有一个人却无时无刻不在深思这个问题。
  
  《道德经》很好,《南华经》也很好,至少我本人很喜欢读并且有多个版本的译注,也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但因为我同时也吃了“蝎子”,以毒攻毒,所以还没迷糊。
  
  我认为老子应该休息了,再学下去,就意味着往体内注入更多的毒素。中国人应该排排毒,清清体内的垃圾,是时候了。
  
  题目叫“老子是个女人”,但实际上我希望他不是个“女人”。他若能料到他的思想造成今天的这种局面,我想他肯定不会再写那贻误苍生的《老子五千文》了。
  
  
  
  附录:
  
  本文的思想取材主要出自下列书目,如有舛误,请纠察原著:中哲教研史、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史》、钱穆《国史新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冯友兰《中国哲学小史》、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南怀瑾《老子他说》、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梁海明《道德经译注》、徐复观《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钱钟书《老子王弼注》等。

[1]

·上篇文章:中国古代妻妾制度
·下篇文章:一个易学圈混出来的女性对算命的看法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文章
·龙脉上的版本馆 2025-5-8 7:59:04
·《诗经》中是如何记载聚落与城址选择,居住区规划的? 2025-2-2 17:50:41
·李洪成老师介绍 2024-12-23 16:53:38
·天下之中与天地之中的观星台 2024-11-7 18:28:56
·北京中轴线为何偏2度角?(荐) 2024-10-27 17:55:41
特别声明:本站视频教程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谢谢!由于网络原因有的动漫连接较慢,请耐心等待!谢谢你的支持!
 相关评论
当前没有评论
相关评论 0 篇,当前显示最新的 3 篇。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研易 公司地址:元大都遗址北土城西路16号友诚大厦5-507室 热线:17319423526 李老师,满老师
后台管理 | 京ICP备11036542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All Rights Reserved by IE5.x 1024*768
页面执行时间:117.19MS 客服QQ:354319096 微信:18901210039
技术支持:河北六禾网络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