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约束婚姻的不是结婚证,而是道德
对于一个没有婚姻道德观念的人而言,结婚证跟废纸没有什么区别。
前些天,在公司办公室里一位商户打电话,似乎也在说明这个问题。这位商户坐在办公室里在给自己的丈夫打电话,电话的内容,是她的丈夫有了外遇,因为她查出,他丈夫最近几个月一直在给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打电话,而且一打就是一个小时以上,这位做妻子的在电话里质问丈夫在给谁打电话,丈夫支支唔唔的说没给谁打电话,但是妻子显然有确凿的证据,呵斥丈夫把车开到商场的门口,然后捎上她,去找那个“第三者”算账。甚至在电话里,这位妻子扬言,要大闹“第三者”的公司,甚至要到领导哪里揭发“第三者”破坏别人的家庭,看样子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中国有句俗话,叫“能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破坏别人家庭总是不对的。
现代的女性已经不再“打落了牙还在往肚里咽”,也不在乎“家丑不可外扬”,该倾诉的总还要倾诉,现代的人,都各忙各的,谁还有那么多闲功夫去理解别人,体恤别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再说一事,前天报上大幅刊载了一位曾经上了“吧托”当的人,明察暗访的要揭发“吧托”的黑幕,这人是不是闲得没事干了?非也,因为他曾经在网上认识一女网友,对方说要跟他见面,然后他和那个女网友见了面,那女网友先和他在超市里买了东西,然后说要去吃饭,其实那女网友是一“吧托”,这个男人跟她去了一家咖啡厅,就上了贼船了,被几个古惑仔胁迫着骗了4000元钱,他老婆知道了,楞是和他离婚了,真是又破财,又跑了老婆,这男人正倒霉亏的,按理说,这结婚了,男女双方都应该被那本红本子给约束住了,但是约束婚姻的不是结婚证,结婚只是个仪式,结了婚并不意味着就能安安生生的过一辈子,在《斯琴高丽的伤心》这首歌里唱道:“爸爸妈妈海誓山盟,到头来还是离婚。”
在中国的50、60、70年代,为什么没有那么高的离婚率,那时候,物质条件又没有现在那么丰富,甚至饭都吃不饱,衣服还是补丁落补丁的,那时候人思想单纯,真正地能体会到婚姻的乐趣,那就是相濡以沫的婚姻关系比什么都重要,物质条件也是为婚姻服务的不是,如果把物质看做婚姻,那么婚姻不就成了商品?现在人的思想观念都变了,有人对于婚姻看的比较随便,而不是神圣,所以束缚婚姻的不是结婚证,而是道德,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即使结了婚,也是迟早要“变节”。
九、婚姻就像脚上的鞋子,硌不硌脚只有自己知道
不仅爱情,甚至婚姻也是一样,就像脚上的鞋子,硌不硌脚只有自己知道,对于婚姻所出现的问题,不一而足,夫妻生活的不和谐,至少婚姻和爱情一样,“都是雄和雌的事情”,关于男女之间脐下三寸的事情,也是关系到夫妻生活和婚姻质量的。另外一方面,“第三者插足”成为了现代婚姻崩溃的首要的“罪魁祸首”。有一句说的好,“你能留得住他的人,却留不住他的心”,人心隔肚皮,变心不变心若没有证据在握,谁又能说的清楚。当然,另外一方面,婚姻不仅只有甜蜜,在面对家庭危机的时候,能够经受考验,也是决定未来婚姻走向很重要的问题,换句话说,夫妻能“有福同享”,是否也能够“有难同当”?夫妻双方“有福同享”是天经地义的,而“有难同当”是否也能够顺理成章呢,这方面当然有好的例子,也有不好的例子。
前几天,有位以前在公司做事,目前在家待岗的员工来退押金,最近楼层一直在闹人荒,非常的缺人,于是我在对那个员工说:“家里的事情应该忙完了吧,什么时候来上班?”那个员工说:“现在还不行,我老公得病了,挺危险的。”我说:“有那么严重吗?”她说:“挺严重的,老公得的是胰腺炎,不过经过一年时间的治疗和修养,我在身边照顾他,他现在的身体好多了,但是我老公现在只能做些轻松的工作,得好好养养身体,我还必须要在家照顾他,所以现在还不能上班。”聊聊数语,感觉一个结了婚的女人,对男人的体贴可见一斑,婚姻其实本应该如此,夫妻双方不光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是。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好的例子,前几年,在一家公司上班,有位公司领导刚刚离婚,有天我们几位同事和领导一起去逛街,而领导却跑到首饰店里去了,他回来的时候,我很好奇,问他去哪了,他说去首饰店里准备把结婚时前妻送给他的白金戒指给买了,去首饰店里询价去了,他说,那个白金戒指,是他和他前妻结婚时候的定情信物,现在既然离婚了,留在手里也没有什么用了,他给我讲他为什么离婚,因为前几年,他曾经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在家休息了大半年,他人人高马大的,看上去身体很好的,他说,腰椎间盘突出也是一个很要命的病,搞不好,就会瘫痪,只是在最需要妻子照顾的时候,妻子却显得冷漠,甚至逃避责任,离婚也在所难免,当时他说,妻子离婚后,他的父母依然不能理解,甚至将他的前妻拒之家门之外,“夫妻本事同龄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婚姻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的一生当中,总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灾难、疾患等等,这些是我们所无法预料的。婚姻更多的是一种责任,需要夫妻双方彼此对对方负责,所以这点来说,现代女性在面对婚姻的“灾难”的时候,是否能够经得起考验,其实真是考验婚姻本身是否牢固,“天长地久”只是一个无法兑现的承诺而已,婚姻生活其实就是平平淡淡的,夫妻双方相濡以沫才更重要。
十、合则聚、不可则散
当婚姻到了存亡边缘,也就意味着一个家庭将要分崩离析。现代女性中的很多女性在面对婚姻危机的时候,很多时候,依然存在着一种幻想,那就是喜欢对方能够回心转意,能够重现把心放回家来,但是“哀莫大于心死”,一个女人在面对离婚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想的很多,比如自己的父母怎么看待,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们怎么看待,但是往往在离婚这个问题上,一方总是认为当丈夫的不对,另一方当然认为做妻子的不对,离婚的理由千差万别,当然原因也不同,但现在,很多是因为所谓的“第三者插足”,当婚姻以往的另一个女人介入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男人的心已经渐渐给了别的女人,当结婚之初,双方还是海誓山盟的时候,对于婚姻的未来,总是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很多新婚夫妻,都幻想着能和爱人一道,能够实现银婚、金婚,甚至是钻石婚,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会对婚姻所面临的问题准备不足,但是人心总是一点点改变的,是潜移默化的,如果一个男人在婚姻当中再也感觉不到快乐,成天的终而复始,婚姻的一成不变也就会打破,婚姻总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面对婚姻危机的时候,应该深思的是,有些危机可以化解,有些危机实在化解不了,那么干脆就离婚算了,“合则聚,不合则散”。
比如面对丈夫出轨的事情上,很多女性采取的方式方法通常是,先找“第三者”谈话,让“第三者”离自己的丈夫远远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家毕竟都是女人,破坏别人家庭的事情总是不对。所以劝对方该放手就放手,如果对方一意孤行,那么做妻子也许会采取果断措施,要么把丈夫的“丑事”像丈夫所在单位的领导汇报,这样做通常做丈夫的会颜面扫地,另外一方面,做妻子的会到“第三者”的单位去揭发,让“第三者”身败名裂,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于事无补,更会使得矛盾激化,离婚就在所难免。当然,如果丈夫和“第三者”在面对妻子的揭发的事实上,反而可能以此来考察对方的“真心”,反而使得丈夫和“第三者”有可能达成“战线联盟”,来对付妻子,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之,所以在面对婚姻危机的时候,还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比较好,如果采取一些过激行为,企图阻止婚姻的失败,反而可能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十一、爱情和婚姻其实是两码子事情
对于婚姻而言,不是将爱情的“99度”的水烧开,而是对爱情的降温,我们可以发现,在那些花前月下浪漫、电影院里、咖啡厅出双入对的依然以热恋中的情侣最多,对于结婚了男人和女人而言,对于家庭之外的事情可以莫衷一是,对于结婚而言,不是挂一漏万,而是恰恰相反。
在结婚以后,尤其有了孩子以后,夫妻双方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向了孩子身上,在婚姻的情感当中,应该亲情多余爱情,如果说一个顾家的男人没有本事的话,那么一个不顾家的男人,那也正说明婚姻开始亮红灯了,但是炎炎如此,有些女性还在执迷不悟,我们常常听到有些女性在说:“太顾家的男人没有本事。”之类的话,但是如果结婚了以后,你天天独守空房,而男人常常不着家,那么这个家庭的维系上还能长久吗?答案是否定的,可是偏偏有些女性不明白这个道理,因为“一个常常不回家的丈夫,那么总有一天,他不会回来了。”
爱情和婚姻其实是两码子事情,虽然有关联,但是也更有不同,谈恋爱,可以一个人做主,喜欢不喜欢,自己做主,可是结婚,总要顾及父母的感受,父母在婚姻的选择上变成了“军师”,嫁和不嫁,嫁谁不嫁谁,作为长辈的意见总不能不听吧。
所以恋爱中的女性,大可以享受爱情的滋润,但是当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后,把婚姻当成爱情,那就太不现实。在婚后,还有那么多花前月下的浪漫吗?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泡吧或者去看看电影,婚后的生活更多的被琐碎的事情占据着,收拾房间,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孝敬老人等等,这些事情对于已婚女性都是“必修课”。
把爱情当成婚姻,更不现实,毕竟在结婚之前,如果把那些没有领结婚证就同居的,或者试婚的不包括在内的话,那么男、女双方依然有各自独立的空间,或者跟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或者单独住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首先,在恋爱之初,男女双方依然生活在自己的家庭当中,想问题不可能想的那么周全。当结婚以后,男女双放组建新的家庭,很多事情要从新面对,也许在父母身边,可以衣来张手,饭来张口,可是在结婚以后,两个人要是都不会做饭,那就“大眼瞪小眼”了,当然极少数夫妻结婚以后还住在父母家里,这样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夫妻在结婚以后,还是有自己的房子,开始比较独立的生活。其实女人和男人一样,在结婚前,都非常的珍惜单身生活,因为至于结婚以后所要面对的事情,都应该有所预料,毕竟“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嘛。所以在单身阶段,男人和女人的生活上相对要独立,要自由一些,因为没有太多的家庭琐事。
而在结了婚以后,更多的时间要顾及对方,总是要想着早点回家做饭,应酬能推的就推,相对来说,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就比结婚前要少了,尤其有了孩子以后,属于自己的时间,那就更少了。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