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贫血的原因分析
我国医学早在两千年前就有“女子以血为本”之说。它阐述的道理就是——对于女性,内部调理才是根本之举。美丽的基础是健康,只有气血旺盛、循环顺畅的女性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和美丽。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贫血病已向全世界发出了黄牌警告。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世界近二十亿患有贫血症的人群中,女性占了二分之一,在女性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在发展中国家怀孕妇女的贫血率更是让人吃惊,竟高达四分之三,这不仅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更影响到了下一代的身体素质。
俗话说:“十女九贫”,医生也说“女人一生均易贫血”,这些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易患贫血。血液约占人体体重的8%左右,循环全身,担负着运送氧和营养物质,载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重任,其中运载氧及二氧化碳的机能是依靠血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
一般来说,女性血液中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标准都低于男性,约等于男性的80%。以一立方毫米(约1滴血的1%)计算红细胞数,男性为450-550万,女性为350-450万;以100毫升血液计算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13.5-16.5g,女性为10.5-13.5g,女性平均比男性少3g。
女性性成熟后,月经来临,一般女性多在13-15岁首次来经,直至50岁左右停经,月经期持续3-7天。每次月经出血量为60-90毫升,失铁约0.5-1.4毫克,每个妇女一生中大约要排出经血25000毫升,重约50斤。
但是这一现象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更未给予特别的关爱和呵护,更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以为月经血是不洁的废血,出血多一些不会妨碍健康,致使很多女性虽然长期贫血却没有加以重视。长期的透支使得不少女性刚进入而立之年就面色萎黄无华,满脸斑斑点点,很多人习惯于用化妆品来遮掩不好的脸色,却不知这正是气血亏损后身体发出的警示,只有注意调补气血,才能及时挽回即将出现的严重后果。
此外,其它的女性生理因素也决定了女性易患贫血。尤其是青春期和生育期贫血,对女性健康影响非常大。青春期女性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尚不够完善,易出现月经不调,是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常见类型,如不及时诊治,严重时会使各系统功能减弱。神经系统的缺血缺氧可能导致倦怠、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另外,怀孕的妇女由于生理的变化,血容量会随着生理需要的增加而有所增长,但红血球增加的速度则较慢,也就是说孕妇的血液被稀释了,所以怀孕后妇女不同程度的贫血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育龄女性,特别是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贫血,将影响两代人健康——既影响胎儿发育,造成流产、死胎、早产、体重不足及新生儿疾病,也可诱发妊高症,严重时影响孕产妇心脏功能,造成母子生命危险;乳母贫血会使乳汁分泌减少,新生儿及婴儿的患病率增加,产妇恢复慢,抵抗力弱而容易发生某些感染性疾病。更年期的女性由于卵巢功能的紊乱,月经不规律,也容易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而发生贫血症。女性贫血,使体内细胞供氧受影响,还会加速人体衰老。故对女性来说,欲保持姣好面颜、青春永驻,一生都应积极防治贫血。
膳食中铁的吸收率较低也是女性易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膳食特点是以谷类及根茎类食物为主,铁吸收率仅为5%左右,即使是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也不过15%左右;同时膳食中还存在很多干扰铁吸收的因素,如磷酸盐、植酸等。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女性本来对铁的需求就多,如果再有挑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则更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除了先天性不可避免的生理因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令贫血成为常见的病症。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成天忙于事业而忽视了自我保健,即使身体发出警告信号也不当回事,从而出现各种疾病,导致生活、事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无孕史的职业女性患缺铁性贫血的比率正在逐年上升。职业女性由于工作繁忙,缺少身体锻炼,更无法适当平衡饮食营养,使体内缺铁而导致组织供氧中的血红蛋白不足,一旦遇到高强度的运动或正常生理周期时就很容易导致完全贫血。特别是在高压力工作环境下,饮食无规律,情绪的自我调节不好,都会引发缺铁性贫血。如果你在近期感觉头晕、气短、晕眩频繁发作,情绪烦躁易怒,注意力降低等,那就有可能是缺铁性贫血。想要在职场激烈的竞争中拥有强健的身体做后盾,就一定要学会发现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及时采取调理,防患于未然。
女性贫血治疗原则
贫血是多数疾病的共同症状,所以病因的去除是极重要的。在病因诊断未确之前切忌乱服药物,例如维生素B12、叶酸、铁剂,这样处理是不会见效的,反而会因疏忽病因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例如胃炎引起的贫血,只顾一味地治疗贫血而疏忽治疗引起贫血的癌症,那真是舍本逐末的。
治疗贫血效果,取决于病因的性质及其是否可以根除,如果病因是可以彻底清除,贫血也是可得到治疗,若难治疗的病因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不同的治疗原则如下:
1.出血:出血是贫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又因不同之原因引起的,给予适当止血措施是很重要的,月经过多可用手术或荷尔蒙治疗,再予以原因治疗,贫血是可以治疗的。
2.营养缺乏:营养缺乏引起的造血原料不足而发生的贫血,例如缺铁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豆芽细胞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分别予营养来补充,贫血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引起营养缺乏的原因如不去除疗效常不理想,即使一时见效,但停止营养素的补充,贫血很快复发。
3.慢性疾病:感染或癌症能够控制,贫血就能够减轻。内分泌疾病给予矫正,贫血就可以减轻。慢性肾衰竭、肝硬化、晚期癌症及全身性红斑狼疮等造成的贫血,因为基本疾病之疗效很差,除了输血,贫血是很难减轻的。
4.药物继发之溶血性贫血:在患者停止与药物接触之后,贫血大多能很快或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某些药物引起的再生不良性贫血,即使病因明确,患者也未再接触之,患者也很难恢复或治疗。这时如果进行骨髓移植是可以获得治疗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