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诸子中,关于老子的线索,是最不清楚的,我们只知道大约在春秋晚期,有一个人,被大家叫做“老子”,这位老先生很有智慧,就连孔子也曾向他请教。后来,他就不知所终,就连《老子》一书是不是他写的,也不能确定。但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同时道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子,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庄子的材料大体上是清楚的。庄子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那么作为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到底为后世留下了什么呢?我们身上的哪些思想是来源于老庄呢?
我们先看老子。老子留下的人生智慧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弱者生存。弱的你就存在,活下来,强的你就灭亡,刚亡而弱存。这是老子一贯的思想。老子说,天底下最弱的是什么?水。最战无不胜的是什么?水。你看火那么厉害,水能灭它!石头那么硬,水能灭它!水滴石穿,洪水来了,什么都没了。所以天下之至柔,就是天下之至刚,至强。因此老子一再说一个人做人你要柔一点,弱一点,低调一点,往后靠一点,不要往前冲。
《老子》一书,从头到尾贯穿的都是弱者的生存智慧。不但如此,老子还给我们指出如何做到以柔克刚。第一是装,第二是忍,第三是让。我们读老子的书会发现他很喜欢用一个字叫若,比如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后来由此发展为我们中国一句成语,大智若愚。若是什么意思?好像。最直的好像是弯的,最巧的好像是笨的,最聪明的好像最糊涂的,最漂亮的好像是最丑的。那么老子的这个主张对不对呢?
我们如果按照老子弱者生存的理论去做,人人都不敢为天下先,人人装孙子,个个缩脑袋。就连劫匪到家里行凶,我们也要让他三分吗?如果这样做,我们的国家还能发展吗?我们个人还发展吗?老子的思想我们如何抽象地继承呢?老子的这个主张对不对呢?
另外我们再看庄子,易中天先生认为,老子的功利心,其实是很重的。他虽然口头上说“无为”,但心里面想着的却是“有为”,是“以无为求有为”,目的甚至是“无不为”。所以,我们为什么做人?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老子没有说,他也回答不了。易中天先生认为,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庄子,那么庄子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庄子的思想我们该继承什么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