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留言  博客  繁體中文
 
  首  页 |  联系我们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人生咨询 传道解惑 经典案例 投资理财 资源整合 经典解读 地产风水论坛 
       ·环境布局 ·企业咨询 ·学员天地 ·经典案例 ·中石著作 ·联系我们 ·人生咨询 ·墓地风水
您的位置: 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 文章中心 >> 中石著作 >> 先秦诸子 今天是2025年5月10日, 离本网站22周年还有31天    
 阅读文章

诸子百家概述

浏览次数:4629阅读权限:游客身份花费会员币:0添加时间:2009-12-24 8:49:24提交会员:admin

  老子
  据一般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生卒年不详,一说生于公元前604年,谥聃。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老子修道德,其学主无为之说,以自隐无名为务。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但是比较多人认为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
  道家的理论奠定於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市),生卒于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据《史记》所记载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庄子早年曾在蒙作过漆园吏,后一直隐居。他生活贫困,但淡泊名利,楚王闻其贤德,曾派使者赠以千金并请他作宰相,被他拒绝。遂终身不复仕,隐居于抱犊山中。
  庄子学识渊博,交游很广,著有《庄子》一书,大旨本於《老子》,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也有自己独到见解,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三、墨家

  尚贤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以下是墨家的观念。
  伦理观∶提出「兼爱」,主张爱不应有亲疏、上下、贵贱、等级的分别。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由于人不相爱。
  政治观∶主张「尚贤」、「尚同」,提倡选任贤才,消除阶级观念,使天下大治,主张「非攻」,反对一切侵略战争。
  经济观∶反对奢侈的生活,主张节俭,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的思想。
  宇宙观∶提出「非命」,认为命运不能主宰人的富贵贫贱,强调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为了求福避祸,他又主张「尊天」、「事鬼」。
  由于墨家从创始人墨子到主要的代表人物,都是社会中底层的学者,所以墨家更能体会到战乱时期社会中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所以相对于儒家的过分讲求“礼”,墨家更注重刻苦、节俭的生活习惯,而且不吝于做低层的劳动工作,被儒生辱为“淫巧之技”,生活上的偏差,立场上的对立,和思想上比「仁爱」更难遵从的「兼爱」,使得墨家并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日后发展不大。
  代表人物:

  墨子
  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于约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鲁国人,今山东省滕州市人。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人称「布衣之士」和「贱人」。
  他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於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於《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
  宣扬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生徒,寻常亲从弟子数百人,形成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上说「王公大人」,下教「匹夫徒步之士」,几乎「遍从人而说之」。行迹所至,东到齐,西游郑、卫,南至于楚、越。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还擅於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於》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

四、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兴功惧暴」,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集法家大乘,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指的是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代表人物:

  韩非
  韩非,姓韩名非,战国末年的韩国(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出身于贵族,为韩国的公子,生年与血亲已不可考,卒于公元前233年。韩非口吃,不善於言说,而好著书。韩非与李斯为同学,同师事於荀子。
  韩非见当时韩国势弱,曾数谏韩王,但韩王不听。韩非痛恨治国不修明法治,不实行富国强兵,而重用那些没有实际经验好发空论的人。於是他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书成后传至秦国,秦王读后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韩非的著作得到了秦始皇的称赞。
  秦国攻韩,韩王本来不用韩非,待秦进攻甚急,韩王於是委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见到了韩非很为喜悦,但亦未信用。李斯认为,韩非为韩国的公子,终为韩而不为秦,因此向秦王建议,既然不用韩非,不如诛之,以免后患。秦王以为然,下令治非。李斯则暗中差人送韩非毒药,使自杀。韩非怀才而不遇,终为自己的同学所杀。
  商鞅
  商鞅(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38年),姓公孙,名鞅,卫国(今河南安阳市)人,秦孝公时封于商邑,故名商鞅,号为商君。商鞅为卫国庶出公子,故亦称为卫鞅。商鞅先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知道商鞅有才能而未得重用,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商鞅未被惠王纳用,待公叔痤去世后,闻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於是商鞅西入秦。
  商鞅入秦后,秦孝公前后四次接见他。孝公不欲仁政德治的儒家之道,而信霸道,与商鞅的法家思想相合,并在秦国推行最为彻底的变法运动。
  商鞅在秦国前后实行了两次变法,比较彻底地废除了旧制度,实行了新制度,使得秦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战国时期第一等强国。其后,商鞅本人却遭到贵族保守派的诬陷,被处以车裂极刑。
  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责实为学说的流派,提倡「正名实」,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战国期间,局势动荡、混乱。很多礼法名存实亡。名家由此崛起,强调事物应该「名乎其实」,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确的轨道。

五、兵家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 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
  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将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书本。
  代表人物:
  孙武
  孙武齐国(今山东临淄)人,字长卿,春秋时兵法家。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经伍子胥的推荐,被任命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
  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地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他还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强调了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
  孙武著作有《孙子兵法》一书,为中国最杰出的兵书,并深受世界各地所重视。
  孙膑
  齐国阿鄄(今山东阳谷、甄城县)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他曾
  与庞涓同学兵法,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魏军於桂陵、马陵。
  他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提出了以寡
  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根据不同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著有《孙膑兵法》一书。

六、纵横家

  「纵」指「合纵」,「横」指「连横」。
  所谓「合纵」,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联合抗秦的外交策略。
  所谓「连横」,指以上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的外交策略。
  「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所谓「纵横家」,指鼓吹「合纵」或「连横」外交策略的人物。
  称苏秦和张仪为最著名的纵横家,没有苏、张,就不存在合纵与连横,自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纵横学和纵横家。后来的主父偃也是纵横家的代表,纵横家的著苏秦的《苏子》,张仪的《张子》等大部分在汉朝前亡佚。现在仅存的鬼谷子是纵横家唯一的议论著作。另有《战国策》是记录纵横家言行的书籍代表人物:
  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籍贯不详,据考为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常入云梦山(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苏秦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学纵横之术游说各国,初至秦说惠王,不用。乃东至赵、燕、韩、魏、齐、楚,游说六国合纵御秦。他相六国,归居於赵,被赵封为武安君。其后秦使人诳齐、魏伐赵,六国不能合作,合纵瓦解。
  他入燕转入齐,为齐客卿。与齐大夫争宠,被人杀死。一说他自燕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燕得以破齐,后反间活动暴露,被齐车裂而死。
  纵横家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佚。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保存有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十六章,与《史记‧苏秦列传》有所不同。
  张仪
  张仪是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於魏惠王时入秦,秦惠文君以为客卿。公元前328年,秦使张仪、公子华伐魏,魏割上郡於秦。当年,张仪为秦相。
  惠文君於十三年(公元前325年)年称王,并改次年为更元元年。更元二年,张仪与齐、楚、魏之执政大臣在啮桑相会,随即免相。次年,张仪相於魏,更元八年,又相於秦。
  十二年,张仪相於楚,后又归秦。惠文王卒后,武王即位,与张仪有隙,他离秦去魏,据《竹书纪年》记载,就在这一年五月卒於魏。《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张子》十篇,汇集了张仪的作品或和他有关的材料,今已。

七、名家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因此,名家的理论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
  名家的没落,除了因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也因为弟子们并无能出前人的创新主张。
  代表人物
  公孙龙
  公孙龙(约公元前325—前250年)魏(今河南省北部)人,或曰赵(今山西南部)人,有传字子秉。约生于周显四十四年,死於周惠公六年,生平与庄子、惠施、孟子、邹衍同时。公孙龙因为是「专决於名」,执名为实,他的辩论主要是语言的自身所展开,离开了具体、经验的事物辩论。
  孔子的弟子有叫公孙龙的,“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辩者”公孙龙不是一个人。《孟轲荀卿列传》《索隐》称公孙龙为孔子弟子,误。
  公孙龙善为同异之辩,达巅峰的境界,其主要辩论有:白马论、指物论、坚白论、名实论等。
  惠施
  惠施,宋(今河南商丘)人,生于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80年),传卒於公元前310年,战国中期宋国著名学者,名家鼻祖,与庄子为友,曾做过魏(梁惠王)的相国;后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遭到失败,被张仪驱逐。
  惠施才思敏捷,博学善辩,长于雄辩与逻辑推理,曾与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掀起了名辩的高潮,故有「惠施以之辩给,万石以之讷慎」。

八、阴阳家

  阴阳家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显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
  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又称「五德转移」。「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
  在政治伦理上,阴阳家认为「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代表人物:
  邹衍
  邹衍(约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0年),齐国(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因其学问迂大而宏辩,人称为谈天衍,又称邹子。
  旧史所载他的事迹有所谬误,但可肯定他是战国晚期人。邹衍曾游学稷下学宫,以学问重於齐。到魏,受到魏惠王郊迎。到赵,平原君待之以宾主之礼。到燕,燕昭王亲自为他在前面扫尘,听他讲学,为他筑竭石宫,执弟子礼。故此有史推测他可能死在长平之战后。
  邹衍的著作《邹子》和《邹子终始》,据说有十余万言,但早已夫失。现只有《吕氏春秋》、司马迁《史记》的一些段落可见其思想。

九、杂家

  严格说来,「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自从《汉书.艺文志》第一次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式被定名。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诘对方,或以补自己学说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
  代表人物:
  吕不韦
  吕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担任秦相国十三年,为秦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吕不韦长期卖贵,积累大量家产。但他不满足于大商人的地位,一直在寻找机会,投身政界。
  有一年,他到赵国都城邯郸去作生意,结识了秦国公子异人。当时异人为人质於赵,处境也不太好,吕不韦则以为「奇货可居」,先是以金钱和美女予之,博得异人的欢心。接著,游说华阳夫人之姊,以贿赂买通秦孝文王之后华阳夫人,立以为太子。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死后,公子异人得以回国即位,是谓秦庄襄王,封吕不韦为国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秦庄襄王死,秦王赵政即位,吕不韦被尊为「仲父」,代秦王摄政。
  赵政亲政后,吕不韦被免职。先居河南,后徒蜀郡。秦王政十二年在往蜀郡的途中自杀。著名的《吕氏春秋》就是他组织门客编写的。

十、农家

  农家者流,出於农稷之官。其言多重播百谷,劝农桑,以足衣食。故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连孔子亦曰:「所重民食。」故可见此为其所长。
  农家主张与民同耕,进而论及君民并耕,此可说是一个很大的自由平等之观念,故不免引起重视「正名」的儒者之反对,认为这是弃君臣之义,徇耕稼之利,而乱上下之序。
  因农家书多为农圃之技,而非学理,故能免於秦始皇之《焚书令》。但其最高之理想为与民同耕,虽为一平等阶级口号,但亦不容於儒者,是故其著多亡佚。
  代表人物:
  许行
  许行是鲁国(今山东西南)的农业专家,亦为先秦诸子农家的代表人物,为神农之言者。
  他的事迹大多不可考。据《孟子‧滕文公》所载,他曾自楚至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更与之处。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跟许行学其术。
  另外,许行主以数量为标准画市价。

十一、小说家

  小说家者之起源,当盖出於稗官,即出於以说故事为生者。其意多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於刍荛。
  古时之人以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多以之谤之。而至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
  小说家者能代表平民社会之四方风俗。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

十二、医家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代表人物: 扁鹊
  扁鹊,勃海郡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或齐国卢邑(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也有记载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县北)人。「扁鹊」并非真名实姓。人们把他和黄帝时的扁鹊相比,并且称呼他「扁鹊先生」。连史书也以扁鹊称呼他。扁鹊原姓秦氏,名越人。生于公元前407年至公元前310年,大约和孔子同时。扁鹊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著有《内经》和《外经》,发明了四诊法(即、切)。
  扁鹊能够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医学,并能吸取民间的医疗经验,在医学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扁鹊长期在民间行医、走遍齐、赵、卫、郑、秦诸国。
  公元前310年,忌妒他贤能的秦太医令李谧派人在崤山设伏,刺杀扁鹊,终年九十七岁。

动画片《诸子百家》

  

秦时明月第三部


  
·上篇文章:先秦诸子
·下篇文章:墨家
复制 】 【 打印
 相关文章
·龙脉上的版本馆 2025-5-8 7:59:04
·《诗经》中是如何记载聚落与城址选择,居住区规划的? 2025-2-2 17:50:41
·李洪成老师介绍 2024-12-23 16:53:38
·天下之中与天地之中的观星台 2024-11-7 18:28:56
·北京中轴线为何偏2度角?(荐) 2024-10-27 17:55:41
特别声明:本站视频教程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谢谢!由于网络原因有的动漫连接较慢,请耐心等待!谢谢你的支持!
 相关评论
 评论者:Xx6KeMR0
临沂市译友翻译有限公司是经临沂市工商局正式注
册的专业翻译公司。本公司立足临沂,服务全国,
提供各类文字翻译、陪同口译、同声传译等服务。
擅长金融、法律、商贸、通讯、机械、化工、生物
医学、交通、地产等多种领域的翻译服务。

临沂最好的翻译www.linyify.com,
临沂最好的翻译公司www.linyify.com.
网址:www.linyify.com
QQ:3306265167
发表时间:2022-6-29 15:20:53 [来自: 112.233.181.205]

 评论者:T6vQ8ODI
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记住了!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发表时间:2021-3-5 1:13:31 [来自: 27.197.192.85]

 评论者:ZzNGFKsV
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记住了!柚券的邀请码是153370
发表时间:2021-3-3 0:26:42 [来自: 27.197.192.85]

相关评论 50 篇,当前显示最新的 3 篇。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 卦台山周易大学#传易,研易 公司地址:元大都遗址北土城西路16号友诚大厦5-507室 热线:17319423526 李老师,满老师
后台管理 | 京ICP备11036542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迪威国际上分客服 -18183809662 All Rights Reserved by IE5.x 1024*768
页面执行时间:169.92MS 客服QQ:354319096 微信:18901210039
技术支持:河北六禾网络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