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茫茫
[画外音] 秦始皇统一六国,兼并天下,加强集权,一切都尘埃落定以后,面对大好河山,面对花样翻新的锦衣玉食,他当然希望这种人间享受永远保持下去。而在秦始皇的一生中,有一个人对他的生死观念影响最大,他就是徐福。就是这个徐福向秦始皇灌输了长生不老的思想,并四处为秦始皇求仙问药,让秦始皇一次又一次的资助他出海,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徐福东渡,成就了徐福航海家的美名。而徐福却没有成全秦始皇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蒙蔽了秦始皇,那么徐福为什么能瞒天过海呢?
秦始皇是一个非常喜欢巡游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曾经五次外出巡游,其中的第二次巡游是在他当皇帝的第二年,外出到了东边的沿海。这次巡游对秦始皇意义很大,因为他要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就是在这一次,他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几乎改变了秦始皇的后半生,这个人就是徐福。徐福是个方士,就是方术之士,也就是懂得阴阳五行,懂得神仙学说的人。徐福向秦始皇介绍了神仙文化思想,这在秦始皇看来是一种闻所未闻的新文化思想。神仙思想在战国时期开始流行,主要流行于中国的齐地山东沿海一带,就是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仙人,这种人永远都不会死亡。而一般的凡人,如果吃了仙药也可以成仙。这个思想很早就有流传,只是秦始皇没有听说过,所以他听了介绍以后,觉得好像在他的面前洞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他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神仙,吃了仙药可以长生不老,这对他的诱惑力太大了。齐地为什么会产生神仙思想呢?原因有三:第一,海市蜃楼。这是海边独有的一种光学现象,是一种光的折射。海上航行的人,或者居住在海边的人,可以突然之间看到远处海面上出现了城堡、山峦、宫殿的景观,觉得非常神奇。当时的自然科学又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所以就以为是神仙世界。秦国在大西边,是看不到海市蜃楼的。第二,五行学说。我们讲过这个学说,齐国的邹衍最早提出了这个学说——五德始终说,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这在齐地流传得也比较早。按照五行的理论,齐国所在东方是主生的,所以容易让人想到长生,这也是神仙思想产生的主要起因。第三,三神山。齐地一直流传着三座神山的传说,指的就是蓬莱、方丈和瀛洲,这三座山在渤海之中。战国末年这个传说就相当广,像燕昭王、齐威王、齐宣王都曾经大规模地派人到海上寻找三神山。其实三神山就是海市蜃楼的一种反映。三神山的魅力有三点:第一,有长生不老的仙药;第二,可遇而不可求;第三,可见而不可登。这就是秦始皇来到齐地登泰山,徐福给他介绍神仙学说的全部内容。秦始皇在人间可以说是无所不有,无所不能,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忧虑,就是担心死亡。他平时始终感觉到头上悬着一把利剑,就是死亡之剑,怎样解除掉?他想来想去,只有徐福的神仙学说能够解除它。所以,秦始皇对神仙学说很快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
秦始皇对神仙学说的痴迷表现在:第一,他立即答应了徐福到海上寻找三神山、寻找仙药的要求。徐福第一次见到秦始皇就提出,给我船、给我人、给我钱、我去给你找仙药,秦始皇满口答应了。秦始皇可不是轻易好忽悠的人,六国的国君都斗不过他,想从他兜里掏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是徐福做到了。于是就有了秦始皇二十八年派徐福出海求仙的故事。第二,秦始皇在徐福出海以后,又找到了第二个他信任的方士卢生,这个人我们讲过。由徐福到卢生,秦始皇的神仙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徐福是一个人,到了卢生,这个方士群是一批人。这一批人从政府获得财政补贴,替秦始皇去找仙药,这些人都从政府拿到钱了。第三,自称真人。秦始皇即位以后,首先把秦王改成皇帝,自称为朕,他把这个朕字垄断了九年。到了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他突然下诏书,“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意思是,我非常羡慕真人,以后就称真人了,再不说朕了。这说明秦始皇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折。什么是真人呢?真人这个话是谁向他兜售的呢?是卢生。卢生说,真人就是仙人,真人的特点,进到水里身上不沾水,进到火里不感到灼热,能够腾云驾雾,能够长生不老。其实我觉得秦始皇倒不追求腾云驾雾,他最看重的是长生不老。秦始皇因此就决定不称朕,改称真人了。卢生还给他讲了另外一番话,说我帮你找仙药,为什么找不到呢?是“物有害之者”,是有一种东西在从中作梗,就是说有一种东西叫恶鬼,和真人是并存的,恶鬼不除,真人你见不到。卢生就向秦始皇提出了第三个观点,要除恶鬼见真人。这时候的秦始皇已经完全相信了卢生的这一套,就认为“恶鬼辟,真人至”。怎样才能除恶鬼呢?卢生说,一定要让你居住的地方不让别人知道,就是你晚上住哪里,任何人都不能知道,假如让别人知道了,恶鬼就会跟来。这话把秦始皇完全忽悠住了。秦始皇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人,他灭掉一个国家后,就把这个国家的宫殿画成图纸,按照这个图纸在咸阳修建仿制的宫殿,然后再把人家宫殿的美女照数搬到他的咸阳宫。灭了六国以后,咸阳周围的宫殿史书记载是270座,每一个宫殿他都可以住。但是有一点,他要是从地面跑到哪个宫殿去,谁都能看得见。为了不让人看见他的行踪,秦始皇就把270座宫殿从空中搭复道连接起来,就像今天的立交桥一样,两边遮盖住,底下的人看不见上面有人走动。这个工程相当浩大,因为宫殿与宫殿之间有的相距很远,把270座宫殿在空中全部连接起来着实花了不少工夫。就这样,秦始皇晚上住哪个宫殿,谁也不知道,他觉得这样恶鬼就避开了,真人就该来了。为了做到保密,秦始皇下了一道命令,凡泄露他居住地的人杀无赦。结果后来一连串发生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杀随从,秦始皇下令不久,有一次,他在宫殿的复道上面远远看见李斯带着一队人马从下面经过。李斯是丞相,权力很大,他的车队车多人也多,场面非常壮观。秦始皇看了很不满意,就嘟囔了几句。过了一段时间,秦始皇在复道上面又看到了李斯的车队,发现这回变得轻装简从,他马上意识到他嘟囔的话有人说给了李斯,要不然李斯的车队怎么会有减少。秦始皇的猜疑是对的,上次他表达不满的时候,确实有一个宦官为了讨好丞相李斯,把这个话告诉了李斯。秦始皇知道有人泄露就要查,查当天在他身边人的都有谁,到底是谁泄露了他的话。那个泄露的人不敢承认,那些没有泄露的人肯定不会承认,结果没有一个承认的。秦始皇一怒之下把全部人杀光。以后,秦始皇在宫中再说任何话,没有一个人敢向外传了。第二件事,秦始皇花了很大精力求仙,但是一直找不到仙药,特别是那个徐福,一走就是很多年,一点消息也没有。他整天躲来躲去的住,还是遇不到真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就去问卢生。卢生说那还是有恶鬼,他也不知道恶鬼在哪里,也不知道驱逐恶鬼的方法。秦始皇就让手下的博士写了一首诗,叫《仙真人诗》,这首诗的原文没有传下来,但从这个诗名可以看出,他对真人非常仰慕,就是见不到,感觉很遗憾。他每到一地,就找人唱这个诗,但是唱来唱去还是见不到真人。第三件事,秦始皇下过一道命令,把腊月的“腊”改了个日子。农历每一年的十二月叫腊月,因为这个月要举行祭祀,叫腊祭,所以称腊月。秦始皇把这个“腊”改成嘉平了,因为当时传说有一个叫茅盈的人,他的曾祖父成仙,在成仙之后,当地就流传一首诗,原文一共五句:“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关键是最后一句,说我已经成仙了,皇帝要学我的话,就要把腊改成嘉平。秦始皇听说以后,就把腊月的腊改成了嘉平,说明他求仙的心情多么迫切。
到了秦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秦始皇临死的这一年,他第五次巡游,这次他在齐地遇到了外出求仙达九年的徐福。徐福回来了拜见秦始皇,说我找到三神山了,仙药我也找到了,但是遇到一个麻烦,有一条大鱼老是添乱。我到了山上以后,这条鱼挡着我的船,靠不了岸。所以我现在回来给你报信,我需要你派一个弓箭手,用连弩射那条大鱼,我就可以把仙药拿回来了。秦始皇一听欣喜若狂,本来对徐福很恼火的,但是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对徐福也没有追究了。徐福是秦始皇遇到的方士中最高明的一个,他从秦始皇那里掏了两次钱,第一次赚了,走了九年,花得差不多了,又拐回来忽悠了一次秦始皇,秦始皇第二次资助了他,而且这一次给的更多。遇到徐福的当天晚上,秦始皇做了一个梦,梦见和海神打仗,第二天他醒了,就找一个博士解梦。博士说,海神你轻易见不到,海神出现的时候,都找一条大鱼开道。博士在解梦中又提到了大鱼,秦始皇就对大鱼深信不疑了。于是秦始皇立即准备弓箭,他要走海路,就是从今天的山东半岛出海,要亲自去射大鱼。结果这次真让秦始皇碰见了一条大鱼,他还真把这条大鱼射死了,这就更加相信徐福的话了。这是《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史记》中还有一篇《淮南衡山列传》,讲的和《秦始皇本纪》有一些差异,它说徐福到了仙山,见到了海神,海神就问他,你是西土皇帝派来的人吗?他说是。海神说,你来干什么?徐福说我奉皇帝之命来求仙药。海神就说,你的皇帝给的礼品太少了,这个仙药只能看,不能拿走。徐福就问,我要拿什么样的礼物才能把仙药拿走呢?海神说,需要童男童女,需要谷物的种子,需要众多的百工(就是会各种技能的熟练工人),你把这些都带来,我就给你仙药。秦始皇就给了徐福三千童男童女,一大批能工巧匠和谷种,又造了很多船,把徐福打发走了。《淮南衡山列传》的记载还有后话,说徐福带着这些人和物品找到一个土地很肥沃的地方,就住下来了。三千童男童女后来长大成人结婚繁衍,徐福就在那里称王,再也不回去了。这里面就有两个问题要弄清楚:第一,徐福为什么二次出海?第二,徐福出海到哪里去了?徐福二次出海这个问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避秦难,就像桃花源的人一样,只不过桃花源的人是到了山里面。徐福更聪明,他要了童男童女,这是符合求仙要求的,秦始皇不会怀疑。而童男童女又是繁衍人口的重要资源,那些百工落地以后什么都能干,还有带的谷种,只要有地就能种粮食,完全具备了海上移民的条件。这就是徐福在秦始皇的支持下蒙蔽了秦始皇,搞了一次大规模的海上移民。现在有人说是移到日本去了,说日本人都是徐福的后代,这些说法我们不再讨论,无论如何,徐福从秦始皇那里要了两次钱,秦始皇都相信了。徐福一走就没了消息,秦始皇不久就病死了。秦始皇死了以后也没有人再查徐福了,至于徐福到了哪里谁也不知道。我们只是说,是这个神仙说极大地蒙蔽了秦始皇,徐福是最成功的一个神仙学家。徐福为什么蒙骗秦始皇能够成功?因为秦始皇完全相信神仙说。秦始皇什么都不缺,就是怕死亡,所以他要相信。咱们一般人绝不会相信这个邪说。那么,既然秦始皇这么相信神仙说,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难道他不知道人生必死的道理吗?
秦始皇实际上还是知道人总是要死的,我们可以举出五点证据:第一大建陵墓;第二废除谥法;第三,别人告诉他说流传一句话叫“今年祖龙死”,他赶快解释,祖龙是指人类的祖先,不是指我。他承认自己是龙,但不承认是祖龙,极力回避“祖龙死”这个话题;第四大求仙药,在焚书坑儒之前,卢生几个人就在一起说过,说京城中的方术之士有三百多个,是一批人帮着秦始皇求仙药;第五,秦始皇是怎么即位的?是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个一个都走了才轮到他,假如人能长生不老就轮不到他了。我觉得秦始皇对死亡还是有把握、有认知的,他所以要拼命求仙,恰恰说明他是承认人要死亡的,他在生死之间依违不定。人生短暂,长生是不可能的;人生最大的成功不是长生不老,而是死而无憾。寻求长生是秦始皇的一个宿愿和不懈的追求,但是他并没有糊涂到不去治理自己的国家,他还在经营着自己庞大的帝国。在秦始皇执政时期,有两件事情处理得非常不好,让他留下了千古的骂名,这两件事是什么呢?
[1]